APP下载

刍议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2019-02-17

四川水泥 2019年1期
关键词:比例施工人员水泥

陈 锋

(宏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福州 350000)

0 引言

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看到一些建筑物的楼板会有裂缝,而这种楼板之所以会形成裂缝就是因为建筑工程在施工中没有注意到混凝土裂缝这一病害问题,所以在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一些楼板裂缝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注重建筑工程的数量,也要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重视混凝土裂缝这一病害问题。

1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是由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砂、石作为集料与水或其他的外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合,并通过一定时间的搅拌而形成的水凝混凝土。这种混凝土会在水分蒸发过程中逐渐硬化,由于混凝土使用的材料在搅拌时不够均匀,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一些较小的裂缝或是一些空隙。这些较小的缝隙和空隙在外部重力或是温差的作用下将会形成更大的缝隙,这些缝隙不易粘结在一起,再加上混凝土本身具有脆性,很有可能造成整片混凝土的坍塌。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类型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为温度裂缝,这种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内外部温差,其特点为分布没有规律。第二种为塑性收缩裂缝,这种裂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环境温度、风速的影响,其特点为裂缝中间较宽,两端较细。第三种为沉降收缩裂缝,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结构地基土质较松软且不均匀。其特点为裂缝呈梭形。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裂缝,都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所以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质量,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这一病害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混凝土裂缝的危害降低至最小化。

2 产生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2.1 水泥水化热

众所周知,水泥在遇水之后内部会散发出热量,并且水泥发散的热量较多且速度较快,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散热,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之间形成一种比较明显的温度差。混凝土会因内部温度较高而产生一种应压力,外部温度较低而产生一种拉应力,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就与这两种力以及混凝土的拉抗力有关。假如这两种力联合在一起大于混凝土的拉抗力,混凝土就极有可能会产生裂缝

2.2 温度的影响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施工时所承受的外界温度会有不同。在一天当中,外界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混凝土也会因为这种温度的变化产生不同程度上的裂缝。混凝土在浇筑时,内部使用的材料会散发热量,若混凝土内部散发的热量的温度大于外部的温度,混凝土内外部就会形成一种温差,内部温度高就会发生膨胀,外部温度低就会发生收缩,在内外部不同作用力的影响下,混凝土就会产生裂缝。外界温度的不断变化与混凝土内部产生一定的温差,使混凝土承受不同作用力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3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式不准确也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现象的发生。首先是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配置比例不合理,混凝土在配置前对水泥、砂、石等其他添加剂是有一定的比例要求的,如果施工人员忽视比例要求,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材料比例不准确,在混凝土硬化后内部会产生一些裂缝和空隙。其次是在振捣过程中没有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一些振捣轴辙速度太快或者漏振可能使得混凝土内部材料中的粗骨料出现沉降,一些体积较小的材料就会位于混凝土的表面,当混凝土散热硬化时上下层的配料收缩力不均匀,就会使混凝土内部开裂。

2.4 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收缩的主要类型有塑性收缩、化学收缩、干燥收缩与自收缩。一般来说,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原因为使用水泥的质量、振捣的方式以及水灰之间的比率等

2.5 材料质量问题

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材料运送时没有对材料进行检查,也没有查看其配置材料是否符合要求。例如,一些水泥是否符合国家生产使用标准,一些骨料的尺寸是否符合混凝土的配置要求。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也会造成混凝土裂缝。

3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3.1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可以从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两个方面出发。对于内部温度,为解决水泥水化热而导致内部温度升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一些能够降低水化热的粉煤灰水泥、矿渣水泥等其它水泥。同时,也可以通过降低水灰之间的比例,掺入一些其它的外加剂来降低温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减小混凝土的体积,体积较小的混凝土内部集中的热量较少,且散热的速度较快,能够快速降低与外界的温差。对于外部温度,其主要原因是外部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在夏季,外部温度较高,可采用冷却水浇在混凝土上,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在冬季,外部温度较低,为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可在混凝土上盖上遮挡物,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3.2 施工技术与方法的改变

施工技术与方法的不合理也是产生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降低这一病害问题的发生,需要改变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与方法。对施工方法的改变需要从以下三点出发。第一,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材料配置时比例要准确,在添加其他外加剂时其用量符合比例要求,施工人员不能随意主观确定掺和比例。第二应当加强混凝土的浇灌与振捣。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灌与振捣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密度,只有混凝土的密度提高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强度,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3.3 对收缩裂缝技术的控制

对收缩裂缝的技术控制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的控制。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刚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内部结构不稳定,极易受外力的破坏,施工人员要利用土工布、草袋或者浇洒冷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在外界温度较高时,能够及时保证混凝土内部的湿度。另外,可以通过增强混凝土的抗拉性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性。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加入一定比例的砂、石和水泥,其中尤其要注意水灰的比例。

3.4 对应力裂缝技术的控制

针对应力裂缝技术问题的控制,其解决措施是控制混凝土材料料的配比、钢筋的质量、混凝土的振捣等。施工人员通过合理的混凝土材料配置比率能够降低混凝土内部的应力,提高钢筋的质量有利于精准钢筋的位置,采用高效率的混凝土振捣能够使材料搅拌均匀,从而降低混凝土裂缝发生的频率。

3.5 保证材料的质量

采购人员在采购混凝土材料时,要查看水泥的有效日期以及水泥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骨料的选取也要符合相应的质量要求。材料是混凝土的最基础部分,在建筑施工中必须予以重视。

4 结束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采用高科技的混凝土浇筑工具,在使用正确的施工技术与高科技浇筑工具的共同作用下,减少混凝土裂缝病害问题的发生。

猜你喜欢

比例施工人员水泥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人体比例知多少
通过对水泥管式磨机隔仓板结构改进提高水泥台产
存放水泥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天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