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建筑色彩的标识性
——以天津市建筑色彩的标识性为例
2019-02-17徐小晗
徐小晗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 济南 256800)
0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也不断更新,城市日新月异。城市中的建筑色彩存在于城市中的方方面面,却常常被忽视。对于建筑的色彩的把握,就是对于城市景观主色调的把握,所以建筑色彩同样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1]。了解城市建筑色彩特征,明确建筑色彩标识性,并运用色彩规律,规划建设城市,是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 城市建筑色彩的标识性
1.1 城市建筑色彩的地域标识性
不同地区的人民因为生活习惯、文化素养、意识形态的不同,对于建筑色彩的认识也各不相同[2]。在我国,南北方就存在很大差别。南方的建筑多清新雅致,如徽派建筑的白墙青瓦就极具特点。而在北方,建筑中使用白色、青色这样建筑色彩的就极为罕见。黄色、红色等较为艳丽的颜色一般在北方建筑中较为常见。饱和度比较高的色彩在寒冷的北方能够很好的反射光照,增加暖意。由此可见,在不同地域,建筑色彩差异也十分明显[3]。
1.2 城市建筑色彩的文化标识性
在建筑设计中,一个好的建筑色彩不应该是一个建筑师的独创或是少部分人的审美,它应该是能为大众所接受的。但由于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所以喜爱的建筑色彩往往是不同的。然而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和人群中,喜爱建筑色彩是具有共通性的[4]。例如在我国青海、内蒙地区,对于蓝白两色的接受性就高于其他颜色。在江浙一带,园林建筑十分盛行。白、灰、原木色等这样的建筑色彩搭配与南方水系石影十分搭配,也彰显了南方人文静内敛的文化特点。而在北方地区,房屋颜色通常饱和度较高,彰显出北方豪放的地域文化。
1.3 城市建筑色彩的情感标识性
在规划设计中,不同的建筑色彩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我国古代,皇权贵族大多喜爱红色、黄色。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宫殿和庙宇,多以红色或黄色作为建筑墙体和构件颜色,带给人不可侵犯的威严感和神圣感。
可见建筑色彩文化同样是建筑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也可以用来营造氛围,打造城市风貌。
2 天津市建筑色彩
2.1 天津市建筑色彩的地域标识性
天津市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具有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多雨的城市气候特征。在天津市的城市建筑中,同样以高亮度、暖色调的色彩为主。既满足冬季市民趋暖性的需求,同时具有明显的北方地域特征。
2.2 天津市建筑色彩的多元文化标识性
天津市作为历史上租界最多的城市,保留了大量的西方建筑[5]。中西结合的建筑鳞次栉比,形成了天津丰富多彩的城市建筑色彩文化[6]。在天津著名的文化街区五大道内,传统的天津民居基本都采用灰墙砖瓦的建筑色彩,而在当时租界内的其他建筑,则有着丰富的色彩区别。如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采用的是红砖清水墙,有着强烈的英国庭院色彩风格[7]。而位于重庆道55 号的庆王府,是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主要采用北京四合院布局,建筑多为木制,因此建筑色彩多为原木色。
丰富的建筑风格、中西结合的租界文化成就了现在天津市多样的建筑色彩和城市风貌。尤其是近几年来新材料、新技术的引进,使得天津市的建筑色彩具有更多样的文化标识性。
2.3 天津市建筑色彩的发展
天津市在开埠之前,是传统的贸易港口,此时建筑色彩呈现出的是中国传统的建筑色彩形式。1860 年以后,天津市被迫开埠,各国纷纷在此设置租界,建筑色彩随之发生变化。仿英式、意大利式、法国浪漫式等建筑风格层出不穷。建筑色彩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西方传统的白色、金色等纷纷进入天津的大街小巷,丰富了天津的建筑和文化。
3 城市建筑色彩标识缺失
3.1 辨识度不高
在当今城市规划中,我们通常对城市性质、城市职能等有明确的定位,而忽视了对建筑色彩的把控。在建筑设计时,我们通常采用大家普遍接受、约定俗成的建筑色彩,例如在办公建筑中使用灰色或者蓝色的玻璃幕墙,在住宅建筑中使用饱和度较高的墙体颜色等[8]。建筑色彩的地域标识性、文化标识性都消失在了一栋栋新建起的高楼里。所以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很难通过建筑色彩来辨别城市的不同。
3.2 多学科参与度不够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色彩通常以建筑师、规划工作者或开发商来决定,很少有其他学科人员的参与。但建筑色彩远远不是只属于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工作,成功的建筑色彩选择应该综合城市环境和特点,具有其独特的标识性,而这需要多学科学者共同参与设计。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美学工作者、风景园林工作者等其他学科学者的意见,多学科共同参与,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和建筑的需求。
3.3 重视度不够
在城市规划工作过程中,我们通常考虑城市性质,城市分区、城市结构等方面的建设。而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工作中,则更多的考虑景观节点、景观轴线设计等,建筑色彩十分容易被忽视。在日后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提高对建筑色彩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建筑色彩的认识,赋予城市建筑色彩独有的标识性,通过对建筑色彩的把控,来体现建筑及城市整体的美学程度。
4 建筑色彩标识性工作发展
4.1 形成建筑色彩标识性工作的规章制度
向国外学习,成立专门的建筑色彩研究机构,对建筑色彩的使用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形成体系。使日后的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工作者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有据可查,有证可依,形成建筑色彩的标识性。
4.2 有选择的继承传统建筑色彩标识性知识
建筑色彩在我国由来已久,又与人们一直以来的文化、宗教、信仰息息相关,所以才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情感标识性。在建筑色彩的使用上,应加强对传统建筑色彩的研究,有选择的继承传统的建筑色彩标识性知识。例如在城市建设时,可以尊重南北方地区建筑色彩的差异,沿用传统的色彩搭配形式,既可以保留建筑色彩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为城市增加了辨识度,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4.3 提高公众对建筑色彩标识性工作的参与度
建筑色彩不是纯色,建筑色彩标识性的形成也不是某一个学科或几个学科工作者可以决定的。我们在选择建筑色彩时,应该提高公众参与度,询问公众的建议,让更多人参与到建筑色彩选择这项工作中。例如采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网上征集群众意见等形式,从多方面了解大家对于建筑色彩选择的意见,使用更符合大众审美观的建筑色彩,这样才可以做到建筑色彩和当地文化、环境结合,提高建筑色彩标识性。
5 结语
城市建筑色彩文化表达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城市景观和公众对于城市的印象。因此必须要明确把握建筑色彩特性,了解不同建筑色彩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地情况,规划设计出既符合大众审美又富有自身特点的建筑色彩,将建筑色彩的标识性文化真正作为城市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