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

2019-02-17万忠军

四川水泥 2019年5期
关键词:温差水化分层

万忠军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51134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有很高需求的专业性技术,因此施工时一定要根据其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施工的重点环节及关键部位,加大检测浇筑期间温度的力度不免,防止由于出现温差而形成温度裂缝,从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本文针对堤坝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教主施工技术进行重点论述。

1 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1.1 水泥水化热影响

浇筑混凝土7 天后大体积混凝土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中会将大量的热量释放出来,从而以及快速度骤然升高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借助温度试验可得知其结构内部的温度高达70℃。并且大体积混凝土有较大的结构尺寸,较慢的由内向外的温度传递速度,致使其结构内部持续高温,导致其内外较大的温度差出现。比较明显的温度梯度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向外界传递过程中出现,致使比较大的温度膨胀压应力出现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中,拉应力在结构表面出现,一旦将混凝土抗拉极限强度超越时,便会有裂缝在混凝土的表面出现。

1.2 混凝土的收缩影响

通常混凝土中水泥硬化需要大约20%的水分,多余的水分会转变为热能形式散发出去,一旦出现混凝土养护不到位、未曾合理控制温度或无法控制的自然因素等情况时,便会使多余水分的蒸发情况出现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1],混凝土体积因此收缩。收缩后的混凝土如果再次变成水饱和状态,其体积便会恢复膨胀到原来的大小,混凝土体积由于干湿交替而不断膨胀或收缩,会使其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同时过大的幅度及过高的频率均会增加混凝土内部结构开裂的可能性。有关资料显示混凝土硬化收缩往往需4 个月的时间,之后其体积减小才会缓慢减少。如果混凝土结构在体积减小时没有受到外界约束则会自由收缩变形,一旦受到较大的外界约束则会有较大的拉应力在结构内部出现,裂缝则会在达至一定程度的拉应力时出现。

1.3 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

大体及混凝土浇筑的温度会由于露天操作的施工作业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过低的温差会使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增加,其内部温度应力伴随增加的温差而不断增加,对施工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在面对过高的外界温度时会有诸多热量汇聚[2],对内部水化热的散发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持续60~65℃的情况在混凝土内部出现,严重影响混凝土内部结构的保护。

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

2.1 防止施工缝出现。

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期间应严格把控施工缝不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根据混凝土和易性与振捣器深度拟定相应的浇筑厚度。严格控制铺摊厚度 ≦600mm,铺摊厚度在非泵送混凝土中应控制不超过400mm[3]。水泥的使用量在搅拌混凝土的期间应得到严格控制,将外加剂合理添置时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间,并尽量控制在30min,同时将外加剂和各类材料的顺序准确投放。

2.2 高度重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实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当率先加大施工技术人员掌握施工技术及设计混凝土正确配合比例的力度,相关技术人员在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比期间除了确保混凝土强度外,为了将有可泵性及良好和易性的大体积混凝土目的实现,需要对水化热程度进行进一步降低。配置大体积混凝土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加大管理控制水化热程度的力度,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水热化程度。相关技术人员在该过程中选择原材料配比时尽量将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作为选用材料,这样能使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提升并将相关材料节省,因此需将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在配制期间掺入。另外相关技术人员在实际配置期间为了将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最大程度的提高,应对各种投放的原材料比例进行严格控制[4],按照上述措施可使混凝土水化热程度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使其强度及可泵性增加。

2.3 分层连续浇筑

再将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第二层浇筑时,应当留意初凝情况不在第一层浇筑的混凝土中存在,在此基础上在持续的进行每层的浇筑,直到完成施工任务。浇筑过程中使用推移式或分层连续浇筑时尽可能将层与层的间隔时间缩短且应少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时注意需借助试验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确定。使用分层浇筑技术浇筑混凝土时,该技术通常分为分段、全面和斜面分成三种,其中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略薄且有相对大的面积和长度的混凝土,该技术浇筑时从底层开始直到一定高度后便由第二层向后浇筑,该项技术能够浇筑数量极多的层数且不会有初凝情况在浇筑完成后的第一层出现;全面分层能够使裂缝情况的出现得到有效避免,即使裂缝已经形成也能够有效及时的进行修复,因此在混凝土浇筑中得到广泛运用[5]。该项技术是指完成浇筑第一层的工作后再浇筑第二层,通过循环接替将所有浇筑工作完成。斜面分层浇筑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关键应用于其长度及构造是厚度三倍的施工当中,该技术主要从最下面一层向上开始浇筑。施工期间尤其注意严格控制振捣程序,振捣工作应在粗骨料未出现下沉情况时进行,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并提前计算振捣时间,从而将欠振、漏振及过振等问题防止。为避免过振情况在混凝土中出现,注意控制在混凝土下层插入的振导器深度大约为5cm。振捣工作结束后以合理的方法及合理控制的时间和速度拔出。

2.4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作为堤坝施工程序中极为关键的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包含:混凝土的表层及中心温度不能出现超过20℃的温差值,对于有良好抗裂能力的混凝土构造应使其保持20~24℃范围内的温度。对于拆模期间的混凝土应保持外界及内部温度、表层与中心温度中的温差不超过20℃。使用内部降温法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减少,该方法关键在于将水管提前放入混凝土的内部,使其内部产生的热量通过水管中流动的水带走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该方法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便可进行。将保温法应用于混凝土表面,草袋、湿砂等是重要的保温材料,通过该方法减少散热从而加强混凝土的强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为了使混凝土的抗裂性变得更好,一般会将抗裂钢筋网片布设在混凝土的表层,使其抗裂性加强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因收缩造成的干裂情况。

3 结语

综上所述,诸多大体工程通常由混凝土材料构成进,并且许多大体积混凝土堤坝均在高温环境下完成,因此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将温度控制措施确立起来,通过计算混凝土的应力和温度,将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及配合比等进行优选,通过加大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力度使堤坝中出现开裂等问题得到有效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堤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温差水化分层
手表与温差
北方冬季养猪当心“四差”
桥梁锚碇基础水化热仿真模拟
低温早强低水化放热水泥浆体系开发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温差“催甜”等
低级热温差发电器的开发应用研究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水溶液中Al3+第三水化层静态结构特征和27Al-/17O-/1H-NMR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