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l”新型脱靶检测技术有望成为新的行业检测标准
2019-02-17
传感器世界 2019年3期
2019年3月1日,Science杂志发表了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杨辉等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成果——胞嘧啶单碱基编辑会导致大量单核苷酸突变的脱靶,该研究建立了一种被命名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脱靶检测技术,并以此技术确认了经典CRISPR/Cas9系统并没有明显的脱靶效应,而近年来兴起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却有可能导致大量无法预测的脱靶,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
据悉,此研究显著提高了基因编辑技术脱靶检测的敏感性,并且可以在不借助于任何脱靶位点预测技术的情况下发现之前的脱靶检测手段无法发现的完全随机的脱靶位点,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安全性评估带来了新工具,有望成为新的行业检测标准。
团队成员先是检测了经典的CRISPR/Cas9系统,结果发现,设计良好的CRISPR/Cas9并没有明显的脱靶效应,结束了之前对于CRISPR/Cas9脱靶率的争议。而对另一个同样被寄予厚望的CRISPR/Cas9衍生技术BE3的检测下发现,BE3存在非常严重的脱靶,而且多出现在传统脱靶预测认为不太可能出现脱靶的位点,因此之前方法一直没有发现其脱靶问题。
团队分析后认为,这些脱靶位点有部分出现在抑癌基因上,因此经典版本的BE3有着很大的隐患,目前不适合作为临床技术。研究团队的这些重要发现,证实了以BE3为代表的部分基因编辑技术存在无法预测的脱靶风险,让世人重新审视了这些新兴技术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此工作建立了一种在精度、广度和准确性上远超越之前的基因编辑脱靶检测技术,有望由此开发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编辑工具,建立行业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