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林特小组在护患沟通中的运用分析

2019-02-16刘先梅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患沟通运用

刘先梅

【关键词】巴林特小组;护患沟通;运用

巴林特小组工作的重要作用是缓解医疗中紧张的医患关系,因此,我院开展巴林特小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护患关系,以此促进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18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人员经自愿报名产生,年龄范围在19~51岁,平均28.8±5.5岁,工龄8.7±4.4年。180名护理人员的学历为:中专25名,大专88名,本科及以上67名。180名护理人员中,包含着6名副主任护师,26名主管护师,39名护师,109名护士。选择我院精神科180例精神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经患者家属同意纳入本次研究。

1.2方法(1)活動形式:180名护理人员进行巴林特小组培训的时候,需要医院为其配备一名小组组长。组长需要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认证,并且要经过医院专门的组长培训,满足条件才可以成为小组组长。在进行培训的时候,组长与小组成员围坐一圈,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小组成员可以分享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护患沟通的困惑,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要保证分享案例的真实性,在分享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组长需要在活动结束后对小组成员发表的言论进行总结和评价。组长的职责除了领导小组成员,还应当严格控制时间、讨论任务、内容等,让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分享,传达内心真正的想法,但是也要在小组成员揭露患者隐私的时候及时制止,时刻为患者考虑。小组组长要用自己的言行向成员传递不恰当的语言对患者造成的心理伤害。在一次次的讨论中,向成员渗透巴林特小组成立的目的和意义等,提高成员护患沟通的能力和自身的责任感,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

(2)案例分享:在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小组成员可以将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描述,并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一阶段,其他小组成员应当保持安静,细心聆听,在叙述结束以后,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就不清楚的事件细节进行提问,汇报者要给予客观的解答,这种方式的真正目的是客观地将事件进行还原。

(3)小组讨论:某一个成员在分享案例以后,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将自己带入到案例发生的互护患方之中,感受当时情况下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情绪变化,然后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其他成员发表言论的时候,案例分享成员应当以旁观者的身份听取他人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小组组长可以引导其他成员客观分析案例中护患双方的心理状态,但是要尽可能避免言语过激的现象出现,保证大家能够在一个和谐、客观的状态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案例本身出发,不断提高自身护患沟通的能力。

1.3观察指标由专业的心理测量师向本次研究对象发放问卷,问卷参考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而制,评价内容包含换位思考、观点采择、情感护理3个方面,题目设置分别为3、7、10,每个题目以Lik-ert七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值20-140分,分值越高则其共情能力越强,即护患沟通能力越强。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人员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估;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

2结果

2.1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变化经巴林特小组培训后,180名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培训之前,180名护理人员的换位思考、观点采择及情感护理的平均评分分别为(9.14±2.01)、(35.69±3.22)和(28.56±3.98)分;在培训之后,180名护理人员的换位思考、观点采择及情感护理的平均评分分别增长到(12.43±5.69)、(59.28±4.62)和(35.34±3.24)分,差异较为显著。

2.2护理人员在培训前后SAS、SDS评分的变化培训后180名护理人员的SAS、SD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巴林特小组这一方式以“患病的人”为中心,遵循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的原则,因此,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来说,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也是需要在临床中进行广泛推广使用的。但是在进行巴林特小组活动的时候,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空间和时间,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借助在线会议、微信、QQ等方式进行沟通,这样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让巴林特小组能够在护患关系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总而言之,巴林特小组对于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和意义,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但是该种方式还处于一种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需要更多专业人员对其进行补充,提高该项方式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从而在临床中实践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护患沟通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对护患沟通的几点体会分析
任务驱动下的护理礼仪与护患沟通项目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