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临床诊疗的影响研究

2019-02-16陈文禄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陈文禄

【关键词】清咽散足敷;蓝芩口服液;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中药饮片具体指的是中药汤剂与中成药制备的基本应用单元,其质量的优劣与药物的治疗成效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炮制与储存中药饮片的过程中,由于饮片的质量与效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该项研究主要针对不同中药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的临床诊疗的影响,随机选择了84例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患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饮片炮制方法的不同,将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中药饮片治疗的84例患者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各28例,A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为(47.0±24.0)岁;B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为(46.0±24.0)岁;c组男13例,女15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为(47.5±24.5)岁。三组患者均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自愿加入该研究项目。同时要排除药物过敏,肝肾功能较差以及不积极配合的患者,三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A组选择水处理前分档:首先要对中药级别进行合理分档,严格落实“多润少泡”的原则,并将药量与当时季节结合起来,通过穿刺法、手捏法与指掐法进行挑选,将不合格的饮片去除,最后对合格的饮片进行科学的炮制。

B组选择炮制前分档:通过水处理操作后,要对饮片实施炮制前分档处。在这—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中药饮片进行加热处理,以此来保证其成分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确保饮片的合格率。c组选择两种分档联合的炮制方法:饮片经过炮制前分档与水处理前分档后,首先要对其合理的饮片进行严格的筛选;其次,要用水浸泡30min,再用文火加热,武火煎煮,最后过滤药液并保存。此操作重复2次后,再利用文火加热,将其浓缩至300 m L,指导患者每日饮用2次,持续用药2个月。

1.3观察指标观察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无任何毒副作用;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无效:临床症状不但没有得到改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成效。

1 4统计学分析该研究项目中的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若检验结果P<0.05,则证明比较数据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成效,A组与B组的治疗总成效分别为82.1%,85.7%,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c组的治疗总成效为96.4%,明显高于A组与B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中医临床上,大自然中的药材经过炮制后就可以通过外用或内服的方式来有效的治疗患者疾病。但由于药物疗效会在一定程度上受炮制环节的影响,因此合理选择炮制方法可以大大提升药材的药效。为此,在中药炮制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严格控制每一个细小环节,将药材加工至理想的成效,并大大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从而充分发挥中药饮片的价值。

目前,大多数中药采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期都会经过严格的炮制过程。炮制作为中药的一大特色,其炮制方法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现阶段,常见的炮制方法主要炮炙、切制与净制等。相关人员只有正确熟练的掌握中药炮制的整个流程,才可以制定更加合理与完善的质量标准,进而将药物疗效发挥到最大,并进一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升中药饮片的临床治疗总成效。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选择炮制前分档组与水处理前分檔的A组与B组,其治疗总成效分别为82.1%和85.7%,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两种分档联合的c组,其治疗总成效为96.4%,这一数值显著高于采用单一分档的A组与B组(P<0.05)。这进一步表明了,不同炮制方法不仅会影响到中药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活性成分,同时也能够为中药材的合理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从而大大提升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将中药药效发挥到最大。

综上所述,在炮制中药饮片前,严格实施炮制前分档与水处理前分档可以将药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大大提升药物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