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运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临床观察

2019-02-16陈炳鑫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异丙酚

陈炳鑫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手术;瑞芬太尼;异丙酚

前言:甲状腺切除术常规麻醉方式以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为主。该麻醉方式下,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全麻期间常用的药物,以异丙酚、芬太尼、瑞芬太尼为主。有研究指出,与芬太尼相比,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可进一步改善镇静与镇痛效果。本文于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甲状腺切除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样本,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应用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初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50)性别:男/女=33/17,年龄(48.54±20.15)岁,体重(70.14±20.14)kg。對照组(n=50)性别:男/女=31/19,年龄(49.51±18.74)岁,体重(69.47±19.99)kg。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1)符合甲状腺切除手术适应症。(2)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3)非恶性肿瘤。(4)无药物禁忌症。(5)凝血功能无异常。。

1.3方法两组术前30min给予阿托品0.05mg+苯巴比妥0.2g肌肉注射,气管插管全麻,后给予咪唑安定0.09mg/kg+维库溴铵0.2mg/kg+异丙酚3mg/kg。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芬太尼+异丙酚0.1mg/h麻醉维持。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芬太尼0.2μg/(kg·min)+异丙酚7mg/(kg·min)麻醉维持。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血压与心率观察组插管时SBP(94.5±3.6)mmHg、DBP(78.5±4.0)mmHg、HR(70.2±2.4)次/min、术中SBP(102.3±2.1)mmHg、DBP(80.3±3.3)mmHg、HR(72.5±2.3)次/min,与对照组同时段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麻醉苏醒情况观察组自主呼吸、清醒及拔管时间分别(4.8±0.8)min、(8.1±0.7)min及(8.9±1.2)min,与对照组相比自主呼吸、清醒及拔管时间分别(7.9±0.9)min、(16.4±1.1)min及(17.3±2.3)min,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常用药,以异丙酚为主,药物镇痛效果良好。异丙酚的镇痛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判断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离子通道及相关受体的影响有关。

芬太尼、瑞芬太尼,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用的阿片受体激动剂。较芬太尼相比,瑞芬太尼镇静及镇痛效果更佳,安全性及药效更强。本文研究发现,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插管及术中SBP、DBP、HR,与给予芬太尼者相比,血压与心率数值均更低,提示药物镇痛与镇静效果更佳,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清醒及拔管时间更短P<0.05,更安全。

综上所述,甲状腺切除手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可提高插管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风险。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异丙酚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异丙酚在人肝微粒体中酶促动力学研究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危重患者镇静的可行性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异丙酚救治重症哮喘疗效观察
异丙酚靶控输注联合利多卡因滴入和雾化吸入在保留自主呼吸下气管插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