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2019-02-16沈海燕
沈海燕
【关键词】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患者下肢深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凝聚、回流而引起的疾病,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一旦患者未得到良好护理干预,极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情况,甚至遗留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皮炎、溃疡等病症,对患者的预后恢复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不良危害Ⅲ。因此,做好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2016.1~2018.12于我院接受直接放化疗或手术恢复后进行放化疗的52例肿瘤患者为例,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接受直接放化疗或手术恢复后放化序的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26例,女性26例,最低年龄30岁,最高年龄68岁,平均年龄(41.4±1.3)岁,病程时间短则6个月,长则3年,平均病程(1.4±0.5)年。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患恶性肿瘤,需接受直接放化疗或手术恢复后进行放化疗治疗,符合相关诊断要求;(2)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签署同意书;(3)所有患者年龄范围在30岁~68岁。
排除标准:(1)排除不愿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2)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3方法所有患者均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过程为:
1.3.1心理护理。肿瘤疾病患者难以避免地会产生各类负面心理,护理人员需在其入院时主动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告知患者负面心理对深静脉血栓影响,严格控制神经系统紊乱而导致的血管平滑肌功能障碍,再借助健康宣教的方式纠正患者错误的认知,从侧面改善其心理状态。还可以指导患者采用深呼吸、放松操等多种方式进行神经放松,必要时可借助柔和的音乐或电视节目转移注意力。如患者存在心理障碍导致的失眠症状,则需严格遵照医嘱给予适量的安眠或镇静药物。需告知患者治疗的具体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以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
1.3.2穿刺操作预防性护理。其次,为避免对下肢静脉造成损伤,应尽量选择上肢主要静脉进行穿刺输液,如需抽血化验时尽量选择指尖或上臂肘窝血,严禁选择下肢开通静脉通路,从而有效控制对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预防血栓的形成。
1.3.3病房预防性护理。患者在病房内休养时,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需在双侧腘窝下侧放置软垫,并定时观察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温度等变化,且需严密监测下肢周径。如患者存在下肢轻度水肿,则可选择弹力袜进行缓解,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可选择气压治疗方式,每次治疗持续20min即可,每天开展两次。
1.3.4饮食预防性护理。患者入院早期应以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为患者多选择可改善血液粘稠度的食材,例如黑木耳、芹菜等,且推荐粥、汤等。叮嘱患者家属切不可放入过多的食盐,也不能摄入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以免造成便秘或血粘稠。叮嘱并鼓励患者每日多饮用温开水,每天至少需2000ml,不仅可有效控制便秘,还能保证机体的损耗。
1.3.5下肢按摩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家属为患者开展下肢按摩护理,主要区域为双侧下肢比目鱼肌群附近,要尽量避免该区域皮肤长期受压迫,在按摩的同时还需定时更换体位,需至少每隔4h更换1次。按摩比目鱼肌群时还可对腓肠肌群进行按揉,要注意按揉的力度,避免用力过大而产生疼痛感,按摩的同时还可以活动膝关节、踝关节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另外还需做好下肢的保暖护理,预防痉挛引发的深静脉血栓。
1.3.6病情观察预防。由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管损伤、血压异常等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时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的观察。定时为其测量血压、呼吸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脉搏等指标,同时叮嘱患者重视主观感受,如站立、行走时下肢出现沉重感、胀痛感等,则需重点排查和预防。另外,日常还需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是否静脉曲张、压痛感是否明显等,必要时可定时测量双侧下肢周径。
1.4观察指标记录且计算各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概率。利用VAS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利用SAS量表、SDS量表評估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心态变化情况,各量表总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痛感越强、心态越差。自制调查问卷评估评估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水平及此次护理质量,总计均为1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佳。
1.5统计学分析选择软件SPSS 20.0完成此次护理结果的处理与分析工作,数据间差异通过p值验正,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概率比较经统计发现,52例肿瘤患者仅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占比3.85%,患者下肢静脉平均血流速度为(18.62±3.77)cm/s。
2.2护理前后疼痛评分、心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经一段时间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心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护理总质量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3讨论
肿瘤患者由于身体较为虚弱,在治疗阶段需卧床静养,尤其是手术治疗的恢复期患者卧床时间更长,而这也就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大幅度提升。造成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为患者血管内膜受损、血液粘稠度上升以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等,护理人员需针对这些诱发因素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入院早期需积极调解患者心理,并控制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要尽量减少穿刺输液等护理手段对下肢深静脉的损伤。同时需为患者调节饮食,鼓励其多饮水,并利用按摩、热敷、保暖等多种预防手段降低血栓的产生几率,必要时可为患者佩戴弹力袜,促进下肢局部血液循环。且在治疗前还需注意为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降低血液粘稠度,或补充适量的水分,同样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患者发生血栓,则需立即进行溶栓治疗,并监测其凝血功能指标,以免造成内出血类并发症。
总而言之,肿瘤患者辅以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患者痛楚,调节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