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体会

2019-02-16王红静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脑出血

王红静

【关键词】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脑出血病情较为危重,起病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是神经内科中较为多见的疾病之一,为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目前常开展手术治疗方式,但因术后卧床、血液高凝状态、麻醉药物及术后应激反应,再加之偏瘫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行动不便,极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可发展为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提升患者的预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故针对其开展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方案。本文为探寻有效的护理方案,对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实验,以下为本文结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囊括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2例,按照双盲法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6例,参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9~69岁,平均(53.61±2.34)岁。实验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8~68岁,平均(53.28±2.16)岁。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对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措施,即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指導患者用药等。实验组进行预防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术后保持平卧,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术后2h保障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心电监护,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开展被动运动和肢体按摩,可将软枕放置于脚后跟,以便小腿与床形成30°悬空状态。

(2)嘱咐患者禁食咸菜等腌制类食品及熏制食品,指导患者均衡进食纤维素、维生素、蛋白质等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适当的饮水防止1更秘。若患者留置胃管,则主生行流质饮食鼻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术后合理的进行扩容处理,及时进行补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降低对下肢进行有创操作,输血尽可能避免库存血,密切观察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皮肤状况,避免在患者下肢进行输液,同时注意输注药物浓度不可过高。

(4)按摩患者的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及腓肠肌时,注意力度,从远端向近端按摩,每侧肢体按摩20次左右。另外因患者受麻醉药物影响,早期无运动意识,因此需在麻醉作用消失后,协助患者翻身,并保持2h翻身一次,待患者意识、肢体运动恢复后,即可激励患者开展主动运动。

1.3观察指标①记录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②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VA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十分制,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π±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X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VA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脑出血患者较为多见的并发症,血栓一旦形成,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肺栓塞的状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影响。有临床资料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因以下几点:①对静脉挤压作用降低,加强血液粘滞度,造成血液处于瘀滞状态,降低细致肌肉收缩力,从而引发静脉回流障碍。②肢体肌肉精神支配失常,造成下肢血液清除率减低,血液向心留宿降低,导致静脉泵功能障碍,降低静脉回流。③术后制动,可导致血液瘀滞,降低静脉壁紧张性。

本文结果得出,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VAS评分相较于参照组均有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模式仅可满足患者日常生活护理及疾病护理,难以从根本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而预防性护理,对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促进血液循环,对下肢进行按摩训练,促进下肢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另外禁止进行下肢静脉输液,防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从而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对脑出血患者施以预防性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饮食、早期运动等方面,有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全面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的疼痛。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