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2-16王华荣李春梅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护理

王华荣 李春梅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护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脑卒中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脑卒中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约有50%~70%会出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指患者食物及液体等不能顺利经口进入胃,容易导致饮水呛咳、进食困难、食物误吸等,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等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目前已被列入脑卒中指南的重要治疗范围中,以期提升患者预后;为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的配合康复治疗,促进患者更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2018年8月~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效果显著,现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脑卒中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吞咽障碍诊断明确,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临床表现,饮水试验存在明显呛咳;病情稳定、意识清晰,简易智力测试量表(abbreviatedmentaltest score,AMTS)评分>7分,能独立理解并配合完成相關训练;本研究经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重要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功能障碍者,非脑卒中所致的真性球麻痹,既往有吞咽功能障碍史或患有运动性神经元病、头颈部或食管肿瘤等影响吞咽功能疾病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智力低下及认知障碍者,入组前一个月服用过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药物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和常规组(60例),综合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9.4±7.2)岁;疾病类型: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39例,混合型脑卒中3例;病程1~12d,平均病程(5.9±3.8)d;洼田饮水试验(依据受试者饮温水30m1分饮次数及有无呛咳发生进行分级;5s内一次饮完且未发生停顿、呛咳为1级;5s内分两次或两次以上饮完但未发生停顿、呛咳为2级;5s内一次饮完但出现呛咳为3级;5s以上分两次或两次以上饮完且出现呛咳为4级;受试者饮水过程中发生多次呛咳,无法顺利在10s内饮完为5级):2级6例,3级17例,4级29例,5级8例。常规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8.9±6.7)岁;疾病类型:出血性脑卒中17例,缺血性脑卒中39例,混合型脑卒中4例;病程1~13d,平均病程(6.1±3.5)d;饮水试验:2级7例,3级16例,4级28例,5级9例。两组—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组:常规组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预防不良反应发生;接受常规护理,发放《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级康复护理手册》;做好患者基础护理和口鼻腔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做好早期功能训练及饮食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

1.2.2综合组: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由于不能自主进食或担心进食过程可能出现误吸、呛咳等情况,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此外还可能合并不同程度的语音、肢体等功能障碍,自理能力受限,患者也多出现抑郁、烦躁等情绪;因此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是提升治疗配合度和保证吞咽功能训练顺利进行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内心想法,进行心理评估,以同情的态度进行分析,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尊重,让患者先接纳自己,尽量满足患者需求;鼓励家属多陪伴多交流,让患者有被重视、被理解的感觉,调动治疗积极性;引导患者正确排解不良情绪,乐观面对疾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分享成功病例,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暂时性和可愈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健康教育:组织患者及主要陪护者就吞咽障碍的症状或体征、饮食注意事项、安全吞咽方法、饮食粘度、液体粘度、进食姿势等内容进行培训指导。(3)吞咽功能训练:尽早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总体原则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口运动训练、允指训练、舌肌锻炼、咽部冷刺激、喉抬高训练、触觉训练、软腭训练、深呼吸训练、有效咳嗽训练、颈部练习等多角度进行训练;针对患者训练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局部加强训练。(4)摄食护理:患者进食时采用座位或取躯干30。仰卧位,颈部向前微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家属位于健侧进行喂食,有利于食物向舌根运送;每次进食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后再进食。食物类型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从流质、半流质、果冻状、正常饮食慢慢过渡,应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进食速度由慢到快,进食量由少到多;喂食应减少了呛食及误吸的风险;如患者张口困难,可采用注射器、长柄勺等容器进行喂食。保证进餐环境安静、舒适,可适当采用代偿方法进行进食。进餐后应及时对口腔食物残渣进行处理,定期进行翻身、叩背;进食后1h后可适当进行腹部按摩以促进肠道蠕动及排空。

1.3观察指标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吞咽障碍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营养状况良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提高1~2级为显效;吞咽障碍症状体征得到显著改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提高1级为有效;吞咽障碍症状体征未改善甚至加重,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无改善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评定,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π±s)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综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综合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心脑血管常见疾病,随着社会发展,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脑卒中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据统计,7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后遗症,发生率接近50%,吞咽障碍导致患者进食困难,食物摄入较差,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且饮水、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呛咳、误吸等,可能导致吸人性肺炎、窒息、感染等,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尽早诊断并进行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规范护理行为,规避护理风险;旨在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护理。通过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同时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接纳自己,更乐观的对待疾病;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降低了护理难度;通过吞咽功能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的发生,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群的运动功能,促进吞咽反射恢复;加强口腔护理,避免不必要的误吸及感染发生;通过摄食护理,减少了呛食及误吸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升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脑卒中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老年人吸入性肺炎临床研究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