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生态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2019-02-16陈荣冰

茶道 2019年1期
关键词:病虫豆浆茶树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良性生态茶园是以茶树为主要物种,因地制宜配置其他作物,形成多层次立体复合栽培,各种生物间能共生互利,构成合理的生态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不断运用综合优化调控技术,防止环境污染和地力退化,建成可持续发展的茶叶生产基地。通常茶园管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茶园土壤管理,二是茶树树冠管理,三是茶树病虫害管理。

茶园土壤管理

土壤是茶树的立地之本,也是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茶树生长所必须的水分,营养元素等物质主要上通过土壤进入茶树体内。茶园土壤管理具体包括套种绿肥和土壤覆盖、耕作除草和水分管理、科学施肥和改良土壤等。

(一)茶园套种绿肥和耕作除草

茶园梯壁留草(种草),在幼龄茶园套种豆科绿肥,如圆叶决明、羽叶决明、平托花生、白三叶、黄花菜、知风草、爬地兰、紫花扁豆、羽扁豆、百喜草等。割草铺盖茶行,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土壤肥力和茶园保土、保水、保肥能力。

茶园土壤合理耕作,可以改良土壤结构。一般每年在春茶前的中耕、春茶后及夏茶后的浅耕进行3次,隔1-2年在10月份深耕一次,并在耕作中结合清园埋压绿肥、杂草或施肥。

凡易发生湿害的茶园,要因地制宜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平地茶园的排灌体系应有机融为一体,一般设主沟、支沟、地沟和和隔离沟。坡地茶园一般设主沟、支沟、隔离沟。在易于发生洪水的地方要筑坝防洪。

(二)科学施用肥料

基肥与追肥的合理施用生态茶园基肥应以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厩肥、各种饼肥、沤肥和农副产品下脚料等为主,在茶叶各生育期追施速效化肥为辅。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一年中以春、秋茶质量为最好,所以应提高春、秋茶的追肥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春、夏、暑、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3.5:1.5:1.5:3.5,春季和秋茶的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

氮、磷、钾是茶树生长的三要素,而镁、锌等微量元素茶树虽然需要量极少,但若缺乏,将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品质。因此有条件的茶区可进行土壤配方施肥。幼龄茶树以培养壮、宽、茂、密的树冠为主,要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例。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1-2年生茶树为2:3:3,3~4年生为2:1:1,进入盛产期的比例为3:1:1。随着树龄的增长,氮肥的施用比例可以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

茶园根外施肥茶树叶子除了光合作用外,还能吸收附着在叶子表面的矿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成分。茶树的叶面吸收,主要通过表皮细胞的渗透作用及气孔进入。因此,在茶树施肥中,除了根部施肥外,还可以进行根外叶面施肥,称为茶园的“根外肥”。

茶园根外肥的优点及其效应:茶树根外施肥不受土壤冲刷、淋溶及固定等因子影响,肥料利用经济,如有发现缺素现象,随时可以补救,吸收快,效果好。根外施肥可以同治虫、人工喷灌等结合进行,便于茶园管理机械化,节省劳力,提高劳动效率,也可改善茶园小气候条件,有利茶树的生长。

豆浆有机肥喷灌茶园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的台湾茶农,应用豆浆有机肥喷灌茶园。豆浆有机肥由黄豆磨成豆浆,添加益生菌、红糖等,经过约15天的发酵而成,稀释后再进行喷灌。黄豆、红糖、生物菌三者比例一般为300:25:2。通过喷灌设施接引或货车载运到茶山各处,再由人工浇灌到每株茶树。喷灌分根部喷灌与叶面喷洒两种方式;根部喷灌做为有机肥施用,叶面喷灌作为叶面肥施用;根部喷灌一般稀释50倍(“豆浆:水=1:50);叶面喷洒一般稀释100倍(“豆浆”:水=1:100);一般每年进行四次喷灌,分别在四次采茶之前进行。

这种“豆浆”不仅可以为茶树提供易于吸收的植物性蛋白,还具有分解有机质、改良土壤,抑制病菌、净化土壤等特性。同时茶叶持嫩度提高,可采周期由原来的六七天延长到十多天,做出来的茶滋味、香气明显提升。黄豆磨制成豆浆后,剩余的黄豆渣还可以被充分利用,配上蔗渣、米壳、兔粪、羊粪、过磷酸钙等发酵,便成了上好的有机肥,每年秋冬季时开沟掩埋,再为茶树提供“营养大餐”。

茶树种植与修剪技术

生态茶园应适当缩小茶行、丛距,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山地茶园梯层宽度在1.5-1.8米内均采用双条栽植。条距35厘米、株距30厘米,每穴种2株,每亩植茶数4000-5000株。大叶种适当稀植。种植后加强幼苗浇水、铺草覆盖,促进幼苗成活快长。

修剪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措施。幼龄茶树要及时进行定型修剪。栽植前幼苗出圃时即按苗高20-24厘米进行定剪。栽后当年秋茶打顶后再进行第二次定剪,剪高40厘米;第二年春茶打顶后再离地60厘米进行第三次定剪,第二年秋茶即可按留二叶打顶轻采。修剪下来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可直接作肥料回园。每次定剪后都要加强肥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和氮肥,配施磷、钾肥。以扩大树体,增加采摘面。

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农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农残超标。因此,关键就在于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墓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杀虫脒、磷胺、内吸磷、氰戊菊酯等。

做好病虫预测预报茶园要建立病虫测报点,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问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有选择地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在幼虫3~4龄期用药,茶小绿叶蝉在若虫期防治。

化学防治 按无公害茶园的要求用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病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用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并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不能提早采摘。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以提高茶树自身抗性来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如茶树轻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茶叶适当嫩采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害虫的为害。

生物防治 即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发生与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871菌粉拌细土,于茶丽纹象甲成虫出土前施于土面,可有效防治茶丽纹象甲;用白僵菌871菌粉0.5-1.0千克对水100-200千克喷洒茶树叶面可防治茶丽纹象甲、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用苏云金杆菌可防治茶毛虫、茶刺蛾和茶尺蠖;用茶毛虫病毒提取液或茶毛虫尸100-200头加水50千克所得的浸出液可防治茶毛蟲;用赤眼蜂、蜘蛛能有效控制茶尺蠖和茶叶螨类等害虫的发生与蔓延。

物理防治 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高压振频灯等进行诱杀,此外还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等,但诱杀时必须避开益虫高峰期。

参考文献

1.骆耀平,茶树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年6月。

2.陈荣冰等,闽台山地良性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2010年9月项目研究总结)。

猜你喜欢

病虫豆浆茶树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秋天也爱喝豆浆
浅谈水稻病虫的综合防治
故乡的古茶树
芒果花穗期的病虫防治法
猪囊尾蚴病的防治
茶的箴言
农业部启动春季防病治虫夺丰收行动
美丽的山茶树
豆浆新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