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2019-02-16宋柏林
袁 港,宋柏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落枕,亦称为“失枕”,是一种以颈项强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以春冬季多见,其发病特点为入睡前无任何症状,晨起后自觉项背部酸痛,活动受限。轻者无需治疗,几日内可自行痊愈,重者可迁延数日不愈,给患者带来病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且迁延日久不愈超过3个月即会转为慢性颈痛。所以值得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笔者将从本病的流行病学方面、西医发病机制,西医治疗现状,中医病因病机、中医治疗现状等方面对本病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
1 流行病学
颈痛是脊柱类疾病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普通人群中颈痛年发病率为14.6%[1],而患者首次发病后1~5年内持续性颈痛或者因复发引起的颈痛发病率为50%~85%。由此可见,颈痛发病率之高。引起颈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创伤、肿瘤、感染与退行性改变[2]。“落枕”为中医学病名,在现代医学方面属于“急性颈痛”范畴内,根据疼痛研究国际协会(IAPS)的标准[3]:病程<7天为急性期颈痛。虽然对于急性颈痛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较少,但是其对患者造成的痛苦不容小觑。
2 西医治疗本病疗法
2.1 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颈痛多是由于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从而造成颈部的一侧肌肉过度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长时间的小关节错位会导致静力性损伤的发生,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局部疼痛不适,动作受限。除此之外,某些颈部外伤,也可导致肌肉保护性收缩以及关节扭错,再逢睡眠时颈部姿势不良,气血壅滞,筋脉拘挛,也可导致本病。对于素有颈椎病等颈肩部筋伤,稍感风寒或睡姿不良,即可引发本病,甚至可反复“落枕”。
2.2 西医治疗本病现状 西医目前对于急性颈痛的治疗手法多种多样,主要采用各种手法、关节松动术、功能锻炼、按摩等非手术疗法配以各种现代诊疗仪器联合治疗。2014年出版的加拿大整脊疗法治疗成人颈痛循证指南[4],指出手法联合其他治疗形式(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关节松动术)能够改善急性颈痛患者短期与长期效益;功能锻炼联合健康教育治疗急性颈痛,能够改善患者短期和长期效益,但推荐强度为较弱。针对激光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胸椎手法、颈椎牵引等方法治疗急性颈痛,因缺乏证据,故指南未作推荐。目前针对急性颈痛的治疗方式多采用联合治疗。潘路平等[5]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单纯针刺治疗组和针刺加冲击波治疗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发现,冲击波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机械应力效应,增加血液细胞摄氧含量,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缓解肌肉痉挛;针刺加冲击波治疗组在颈肩部疼痛度、颈肩部活动度两方面的总愈显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的总愈显率。陈钰杰等[6]采用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对落枕患者进行疗效观察,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NF颈部模式配合中频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频治疗,发现PNF颈部模式手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见效快,疗效快速,且疗程短,安全可靠,同时消除了患者对于手法直接治疗其疼痛肌肉的恐惧,表明中频电疗可以加强患者患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损伤组织修复,缓解疼痛,对照组经治疗后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同时结果显示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在颈部活动度VAS评分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法单一,若采用按摩、推拿、针刺的方式联合治疗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的单一治疗方法,且针对激光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胸椎手法、颈椎牵引、本体感觉促进技术、冲击波治疗等现代治疗手段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其疗效。且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应用于临床,并不能作为主流治法。在口服药物方面,也仅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并无针对性药物,且治标不治本。
3 中医治疗本病疗法
3.1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较早,起初本病叫做“失枕”,源于《素问·骨空论》:“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堬臂齐肘正,灸脊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涌,目似脱,项似拔”,《素问·痹论》亦有“风寒湿二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的论述。《伤科汇攥·旋台骨》论“有因挫闪及失枕而颈强痛者”。《证治准神·杂病》认为“颈痛非风邪,既是气搓,亦有落枕而痛者”。中医学认为落枕的病因病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睡姿不良,伤其颈筋;二是风寒侵淫;三是肝肾亏虚,复感外邪。但目前中医对本病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
3.2 中医治疗本病现状 目前采用中医治疗落枕的临床方法多种多样,有单穴针刺疗法、多穴针刺疗法、针刺配合其他疗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中药汤剂、灸法等)、其他针法、推拿手法、中药汤剂配合其他疗法、灸法、火罐法等,这些治疗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针对近五年的针灸与按摩治疗落枕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3.2.1 单穴针刺疗法 余翔[7]采用提插泻法单针落枕穴治疗落枕患者1例,1次痊愈。王锦[8]对75例门诊落枕患者采用针刺双侧后溪穴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后溪穴的治愈率达到92.5%,临床效果显著。吴剑铧[9]运用毫针刺激后溪治疗落枕48例,以1寸毫针斜刺进针,针头朝向劳宫穴方,深度约15~20 mm再捻转泻法,刺激稍强,留针20 min,行针3次,配合颈部活动,结果8例中1次治愈43例,2次治愈5例。赵华等[10]通过针刺外劳宫治疗落枕96例,方法为以毫针垂直刺入患侧穴0.5~0.8寸,得气后施泻法,嘱患者做摇头动作,每10 min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后起针,用4号火罐在疼痛局部拔罐,留罐 10 min,结果96例患者中1次治愈87 例(90.6%),2次治愈6例(6.3%),3次治愈3例(3.1%),治愈率为100%。
3.2.2 多穴针刺疗法 邵清华等[11]按照就诊奇偶数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治疗组根据疼痛的部位分经取穴,对照组选取落枕穴,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8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次治疗组的有效率为35.48%,对照组为12.90%,明显高于对照组。
3.2.3 针刺配合其他疗法
3.2.3.1 针刺配合推拿 郑昆仑[12]选取7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按摩结合眼针治疗(取穴:双侧肩髃、风池、风府、天柱、肩井、阿是穴),对照组选用吲哚美辛胶囊。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贾敏等[13]选取颈痛穴(即中渚穴)运用平衡针疗法配合原始点按摩手法治疗47例落枕患者,经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在这47例患者中,3 d内的治愈率为87.2%,总有效率为100%,说明颈痛穴配合原始点按摩法治疗落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3.2.3.2 针刺配合拔罐 侯兰[14]选取56例落枕门诊患者,采用阿是穴点按结合走罐疗法治疗,5天为一疗程,结果显示56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转24例,无效0例,全部有效,好转率100%。潘凤霞[15]采用动气针法结合火罐治疗40例落枕患者,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李华等[16]采用时间针法之一飞腾八法配合刺血拔罐法治疗25例落枕患者,治疗3次,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拔罐治疗法。姚英[17]选取110例门诊落枕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选用阳陵泉穴,左病治右,右病治左,同时配以压痛点拔罐。对照组选取阿是穴、大椎、肩井、风池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显示2组均全部治愈,但治疗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巨刺法加压痛点拔罐治疗落枕疗效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此方法值得推广。
3.2.3.3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 研究显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在运动针感、针运热感、疼痛逃移现象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18-19]。
频针是指选取面颊部的特定穴位然后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刘强等[20]选取41例患者选取健侧颈穴运用频针疗法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且1次治愈25例,治愈率为85.37%。沙荣等[21]运用巨刺法配合运动疗法对门诊35例患者进行治疗,巨刺法取穴为:健侧落枕、悬钟、后溪穴。结果显示其中1个疗程痊愈率为88.5%,2个疗程痊愈率为100%。董玉喜等[22]采用针刺后溪、阳陵泉配合运用疗法治疗20例落枕患者,治疗结果为痊愈18例,好转2例。李国华等[23]对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此研究将212例门诊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6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显示,治疗组颈椎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AS疼痛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2.08%,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针刺联合运动疗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3.2.3.4 针灸推拿配合刺络放血疗法 徐秀琴[24]在治疗本病时将针灸、推拿、刺络放血相结合,针刺疗法选取大椎、后溪、悬钟、颈夹脊、肩井、肩中俞、曲垣、天宗、阿是穴,采用平补平泻法。推拿疗法采用滚法、推法、揉法、拿法。放血疗法选用压痛点或条索状肌肉结节放血。结果显示,治愈率为80%,好转率为20%,总好转率为100%。
3.2.3.5 针刺配合现代治疗手段 红外光谱治疗仪具有活血通络散寒之功,临床中配合针灸手法治疗落枕疗效显著。鞠超[25]运用针刺落枕穴、手三里配合红外治疗仪对56例落枕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一个疗程后(3 d为1个疗程),46例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0例患者好转,临床疗效显著。
3.2.4 其他针法 金承香等[26]选取78例门诊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针刺落枕穴,B组采用薄氏府穴皮下浅刺法配合落枕穴治疗,结果显示首诊治疗A组的总有效率为72.92%,B组的总有效率为100%,但5次治疗后对2组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薄氏府穴浅刺法配合落枕穴可以有效缓解急性颈痛患者的症状,值得推广。邱芬芬等[27]选取80例落枕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椎针疗法,对照组选取双侧落枕穴、后溪穴针刺治疗,经过分析,结果显示椎针配合针刺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组。朱美兰等[28]选取确诊为落枕的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选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1次/d,治疗疗程分为1~3天不等,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由此得出结论,浮针疗法较普通针刺更有效。
3.2.5 推拿手法 张永民[29]选取3例典型落枕患者采用肩中俞按揉手法治疗落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廖兴富等[30]采用寸劲推拿治疗落枕对57例落枕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治疗组29例治疗手法为寸劲推拿手法,对照组28例选用常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为69%,对照组显效率为39.3%。蔡慧芳等[31]选取推拿门诊60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推拿治疗手法,治疗组采用罗氏动伸推拿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86.7%,显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为76.7%,显效率为96.7%。邹卫华[32]对30例落枕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点按新落枕穴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痊愈率为66.67%,好转率为30%,总有效率为96.67%。廖庆华等[33]采用分筋理筋手法对60例落枕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此手法的总有效率为98.3%,较拔罐治疗组高出10个百分点,说明采用分筋理筋手法治疗落枕方法简单,适宜在社区推广应用。肌平衡三步手法是指舒筋通络法、渐进拔伸法、三向摇正法。
3.2.6 中药汤剂配合其他疗法 孙冬阳等[34]对18例落枕患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推拿刺络放血法治疗,选用18例采用常规推拿配合刺络放血,2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推拿刺络放血法治疗的治愈时间较常规推拿配合刺络放血组的时间短,且3 d治愈率更高。曹昌东[35]运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离子导入法治疗40例落枕患者。结果显示加味芍药甘草汤离子导入法治疗的的总有效率达到97.5%,其中治愈率82.5%。吴芳等[36]选用通络止痛汤配合推拿手法对40例落枕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通络止痛汤配合推拿手法组较常规推拿手法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汤药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推拿手法组。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手段,可将艾灸产生的热量通过针灸针将刺激传入针刺穴位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2.7 灸法 灸法对于晕针、惧针及不适宜推拿手法的患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李星等[37]采用循经艾灸法对46例落枕患者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将46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治疗方法为艾灸阿是穴和双侧阳陵泉穴,对照组给予针刺阳陵泉并配合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说明循经艾灸法对落枕患者具有可靠的疗效,具有独特优势。
3.2.8 火罐法 平衡火罐是由传统拔罐法演化而来的多种手法,如闪罐、揉罐、推罐等,此种治疗方式也被应用于落枕的治疗中。王俊英等[38]对平衡火罐治疗落枕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平衡火罐组总有效率为98%,高于针刺组的94%;治疗后2组的NRS评分与颈椎活动度评分相比较,平衡火罐组优于针刺组,说明平衡火罐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在落枕的治疗中可能是通过负压及温热作用促进患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4 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落枕的方法主要分两大方面,一方面是针灸疗法,另一方面是推拿疗法。针灸疗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单穴针刺手法、多穴针刺手法,针刺配合推拿手法、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针刺配合拔罐、针刺配合运动疗法。除常规针刺取穴外,诸多其他针法在治疗落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如薄氏针法、浮针疗法等。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针灸治疗落枕的方法也在逐渐增多,呈现多元化、优质化的发展势头。虽然针灸治疗落枕临床已经取得较好效果,但还需继续提高和完善。总之传统疗法治疗落枕疗效肯定,且方法简便、安全、无不良反应、费用较低,易于患者接受,但目前的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1)文献报道多数局限于近期疗效,而对于远期疗效评价的临床报道较少,还有待考察和加强;2)部分方法报道的病例数较少,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其疗效需进一步考究;3)针灸和推拿的各种疗法的适应证和操作规范尚未得到统一,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