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度渊《医宗神农本草》的文献研究
2019-02-16王姝琛
王 伟,王姝琛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黄度渊(1808-1884)年,号惠庵,李朝末年著名朝医药学家,一生著作颇丰。著有《医宗损益》《附方便览》《医方活套》《方药合编》等书。黄度渊在医学研究中注重方药结合,在其书中大量引用本草学著作内容,如《附方便览》《方药合编》分别引用《本草万方针线》《本草备要》中的许多内容,以使读者能将药理与方剂融汇贯通,真正明白遣方用药之机理,以期做到灵活用药而非“执以成方,以为定式”。《医宗神农本草》为黄度渊《医宗损益》之附余卷,亦称《医宗损益附余》,实际为《医宗损益》之药性卷。
1 《医宗神农本草》概述
1.1 版本及创作背景 笔者通过查阅《中国医籍考》《吉林省中医古籍联合目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通考》等古籍图书目录,现存版本为清同治七年戊辰(1868)朝鲜武桥赞化堂藏本,分别馆藏于上海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图书馆、延边州民族医药研究所[1]。2015年12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金明玉等校勘注释的《医宗损益》附《医宗神农本草》。
黄度渊出身于医学世家,自谦浪迹京城,对世人并无功勋,但多年来,一直怀着一颗济世救人之心,欲以著书立说实现悬壶济世之愿。通过自序,可见作者多年来对医学之痴心,对完成济世之作之苦心。1867年完成《医宗损益》,1868年将完成的《医宗神农本草》附于《医宗损益》之后,并于同年刊行[2]。他在《医宗神农本草·凡例》中指出,古今本草著作繁多,且各有长短。因其纲目紊乱,详略之处不一,对合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黄度渊经过潜心研究,认为将“云林歌括” (即《寿世保元·药性歌括》)摘要为句,非常便于记忆。于是,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节录了“云林歌括”的大部分内容。但是,如果本书都从“云林歌括”中摘抄,未免重复,因此,黄度渊将《济众新编》和新增内容补录其中,方便查阅,共同著成本书。将其命名为《损益附余》,后世亦称《损益本草》。
1.2 本书内容 全书由序、凡例、纲领、医宗损益附余目录以及医宗损益附余药性歌闰集5部分构成。该书引用《医学入门》《景岳全书》等中医药典籍21部,同时附朝语药名,极具民族特色。
1.2.1 凡例 该书凡例7则,叙述了作者撰写《医宗神农本草》的背景、写作原因、成书意义和编撰原则。《医宗神农本草》以“云林歌括”为主体,(即《寿世保元·药性歌括》),加以《济众新编》和其他各书内容作为补充。药物分类借鉴了《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并有选择地从药物的气味、经络、功用、禁忌、制法、保存方法、配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注释。同时强调,他乡之药亦可为我所用,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思辨。
1.2.2 纲领 纲领部分提纲挈领地记述了五色所主、五味所主、升降浮沉之义、药有上下内外之别、五味相克、五病所禁、诸药入诸经部分、诸经引药、采药法、干药法、炒制法、渍药法、服药法、汤散丸丹法、再煎法十五条药性理论。内容分别节选自《本草备要》《本草纲目》《东垣十书》《医学入门》《直指方》等书。从纲领所节录的内容可以看出,黄度渊注重五行学说,在纲领十五条药性理论中,有四条运用五行学说理论,分别为五色所主、五味所主、五味相克以及五病所禁。此外,对药物的炮制方法也做了详细论述。强调季节不同,药物的炮制方法也有所区别。如:“干药法”中记载,药为八月以前所采的,晾干时均可称为日干、火干,十月以后至正月所采的,晾干时则为阴干。
1.2.3 目录 在医宗损益附余目录中主要记载药性歌出处以及每类药物的数目及药名。
药性歌共收载歌诀514首:选自《保元》三百六十一首、《济众》八十首、《新增》七十三首。其中《保元》即《寿世保元》,《济众》即《济众新编》,《新增》即新增其他各书。
目录中依据《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分类方法,列举了人参、甘草等草类药物194味;侧柏叶、柏子等木类药物78味;韭、韭子等菜类药物38味;李、杏仁等果类药物46味;胡麻、麻油等谷类药物32味;石蜜、蜂房等虫类药物15味;龙骨、穿山甲等鳞类药物38味;龟甲、鳖肉等介类药物17味;白鹅、鸭血等禽类药物12味;猪、犬等兽类药物22味;紫河车、头发等人类药物6味;腊雪水水类药物1味;伏龙肝、京墨土类药物2味;金、银等金石药物34味,共载药535味。
1.2.4 药性歌闰集 在《医宗损益附余·药性歌闰集》中,按照目录的顺序详细介绍药物,并注明每首药性歌的出处。如“水草元四众五增一”,则是说明水草中共十首药性歌,其中四首来源于《寿世保元》,五首来源于《济众新编》,一首来源于新增各书。如果药物来源于新增各书,药前加“增”字予以标识;若来源于个人增加内容,则用 “○增”标识,读者应予以区分。每一味药的编写顺序为:药性歌诀、药名、朝文药名、药物性味归经、制法、存贮方法、七情配伍、临床应用特色、朝鲜产地、别名、禁忌特点、治病机理等内容,不尽相同。作者分条书写,每条前加“○”以别之,其后写明此条内容摘自何处,条理分明。其中大量引用《本草纲目》《医宗金鉴》《医学入门》等书内容,可见作者学识之渊博,涉猎之广泛。本书突出地体现朝医药特色,药名后附朝文药名,药物产地强调朝鲜本地道地药材。如“甘草”产地“自中原移种,产咸镜道”(产于朝鲜等地的记载多源于《东医宝鉴》),这为中朝医药交流的研究找到突破口。又如“黄精”产平安道,“知母”多产黄海道, “羌活、独活”俱产江原道等内容,对研究朝鲜道地药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寿世保元》与《本草纲目》对《医宗神农本草》的影响
中朝两国地理位置相邻,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得多部中医典籍或直接传入朝鲜,或通过日本传入朝鲜,这为本书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3]。同样大量引用中医典籍而著成的多部朝医著作也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康命吉的《济众新编》就引起了我国医学界的重视。《医宗神农本草》以《寿世保元·药性歌括》为主体,借鉴《本草纲目》的药物分类方法,从药物的气味、归经、功用、禁忌、制法、保存方法、配伍应用等方面对药物进行了注释。其中药性歌括摘录于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和朝鲜李朝时期康命吉的《济众新编》以及新增各书。而《济众新编》药性歌括部分则是在《寿世保元》传入朝鲜后,康命吉摘抄《寿世保元》中部分内容并补充而成[4]。
2.1 《寿世保元》与《医宗神农本草》 《寿世保元》为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编撰。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旴江名医[5]。《寿世保元》中所附“药性歌括”,《医宗神农本草》称之为“云林歌括”。本书绝大部分歌括均来自《寿世保元·药性歌括》原文。《寿世保元》能传入朝鲜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较多,一是随着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大量商船来往于中日朝之间,给旴江医学东传创造了条件[6]。二是旴江医学流域金陵出版印刷业十分发达,龚廷贤著书甚多,医术高超,所写之书极其畅销,因此,其著作得以在市场上大量流通[7]。三是由于龚廷贤学术传人戴曼公等人东渡日朝并讲学,通过这些最为直接的方法,使龚廷贤之医书在朝鲜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8]。四是切实可行的疗效是医书得以久远流传的必备条件之一。《寿世保元·药性歌括》记载方药效果甚佳,在朝鲜广泛流传,因而得到黄度渊的关注[9]。
《寿世保元·药性歌括》中共载药性歌诀393首,《医宗神农本草》引用361首。《寿世保元·药性歌括》药性歌时有注文[10]。《医宗神农本草》则在每条药性歌后以临床实用为基础,加入了详尽的注释,可谓在继承《寿世保元·药性歌括》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如:“人参”,在《寿世保元·药性歌括》的药性歌后仅注有“去芦用,反藜芦”,而在《医宗神农本草》中的药性歌后则有关于其性味、制法、入经、保存方法、配伍应用以及其芦、尾、叶多达12条详细的解释。可见,《医宗神农本草》在基本承袭了《寿世保元·药性歌括》的整体框架基础上,对药物的性味、制法及功用等内容进行了更多具体的阐释和发挥[11]。
2.2 《本草纲目》与《医宗神农本草》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研究和实践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巨著[12]。这部著作对本草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3]。1596年《本草纲目》金陵本在南京刊行, 1607年,此书就已传入日本[14]。直至十八世纪,《本草纲目》逐渐传入朝鲜。《本草纲目》传入朝鲜后,很快被奉为圭皋[15]。同时借鉴《本草纲目》而著成的朝医药学著作越来越多,如:《医宗神农本草》《本草精华》《济众新编》《广济秘笈》等书[16]。
《医宗神农本草》是黄度渊在其早期著作《附方便览》基础上增订而成。而《附方便览》中的药性部分选取了清代学者蔡烈先编撰的《本草万方针线》中的内容,《本草万方针线》一书将《本草纲目》中所录的单方按病证分类,编成索引。由此可见,作者早期著作就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医宗神农本草》在编写中借鉴了《本草纲目》的分类方法,对药物进行了分类。共分14类,分别是:草、木、菜、果、谷、虫、鳞、介、禽、兽、人、水、土、金石。其中,山草、芳草等草8种;香木、乔木等木5种;荤辛菜、柔滑菜等菜4种;五果、山果等果6种;麻麦稻、稷粟等谷4种;卵虫、化虫2种;龙、蛇等鳞4种;龟鳖、蚌蛤蚧2种;水禽、原禽等禽3种;畜、兽等兽3种;人、水、土、金石各1种。但《医宗神农本草》并未出现《本草纲目》中“部、类”等划定药物性质的言辞,而有作者简化之意,这也体现了朝医学摘要取精的特点。黄度渊在凡例中强调,该书并非完全按照《本草纲目》的载药顺序节录,其中不乏移位之处。如:《本草纲目》一书中将金石部药物列在先,草木部药物写在后,而本书草木药物列在先(以山草开始),金石药物写在后(以金石结束)。又如:槟榔、大腹皮、枳椇三味药,在《本草纲目》中列为夷果类,而黄度渊将其列在香木中,但作者明确注明“以上三种自夷果移来”,移出移来处皆有详细说明,使之有条不紊。此外,黄度渊还在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药物的别名,以及不同的用药部位。如:灌木中的桑白皮,记载了叶、枝、花、桑柴灰;毒草中的常山,记载了蜀漆之别名,使读者能一目了然。
《本草纲目》一书从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辨疑、正误等角度,详细地对药物进行了阐述,内容详备,篇幅浩大[17]。而《医宗神农本草》在借鉴《本草纲目》时并非完全引用原文,而是加以化裁,取其与临床最相关之处,便于实用。如《医宗神农本草》在记述“甘草”的功效时,只是简明扼要地写到:“稍,主膈热、茎痛。头,主痈疽,入吐药”。而《本草纲目》在记载“甘草”的功效时,较为详细地写到:“梢,生用治胸中积热,去茎中痛,加酒煮玄胡索、苦楝子尤妙。(元素)头,用能行足厥阴、阳明二经污浊止血,消肿导毒物。(震亨)主痈疽,宜入吐药”。由于朝医药注重实用效果和临床应用,对考据内容往往省略,故本书在借鉴《本草纲目》内容时,释名、集解内容引用较少,而与临床应用相关内容引用较多[18]。
由此可见,《本草纲目》对《医宗神农本草》的影响不言而喻。当然本书载药数量有限,药性歌诀仅514首,无法与卷帙浩大,图文皆备的《本草纲目》相仿[19],但《医宗神农本草》继承《本草纲目》的内容并精选了《本草纲目》最实用的部分,使其能更好的为临证应用所服务。
3 小结
黄度渊1867年完成《医宗损益》,1868年完成《医宗神农本草》,同年将二书合而辑之,使得本书方药结合,条理清晰。《本草纲目》和《寿世保元》传入朝鲜后对本书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作者吸取了旴江医家的智慧结晶,借鉴了《本草纲目》的药物分类方法,旁涉多部中朝医书,选取精华所在[21]。该书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吸收临证施治当中最实用而切要的部分编撰而成,是一部优秀的朝医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