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风险分析与策略研究
2019-02-16赵丽霞
赵丽霞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需要面对的风险种类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招标和投标的风险。若没有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招标投标风险进行预防和处理,就无法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明确招标投标风险产生的根源,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从根本上强化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
1 建筑施工中企业面临的招投标风险
1.1 招标投标的工作中存在违法乱纪的现象
在许多大型建筑施工项目的招标阶段和投标阶段,由于涉及的利益比较庞大,许多企业和人员都想要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会采用各种各样的违法手段增加自己中标的可能,如围标或串标等等。这样做既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也污浊了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这种现象的出现也让一些信誉优良的施工企业误入歧途,容易在实际施工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合同条款中的履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质量等等,弱化了自身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地位[1]。
1.2 招标合同中的条款不完善,存在地方性政策
在招投标工作中业主地位比较有优势,其原因在于合同中的条款主要由业主进行制定,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条款或隐含条款,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的切身利益。例如由于业主的财力状况紧张,无法在各个阶段支付工程款,会在合同中加入施工方垫资的不合理条款等等。另外,虽然建筑市场已经全国化,但仍存在地方特色和特色财政,若前期的防范措施没有准备充分,就会增加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性。
1.3 企业掌握的招标信息并不全面
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招标投标工作时,项目的基本信息都是从招标中介或招标单位进行提供的,但获取的资料相对有限,只能够对部分文件、工程量和图纸进行获取。同时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业主信息、前期准备、资金落实、施工环境等相关信息了解少之又少,施工企业处于劣势地位[2]。
1.4 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风险
一是社会经济带来的风险。受世界经济危机的迫害,我国社会经济出现萧条的状态,加剧了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中出现施工中断的可能,这也为投资单位和承包单位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二是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若施工项目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旦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物品价格就会较大的变化,投资单位无法估量自己的损失。三是外汇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发生在国际化合作建设工程中,一旦发生会影响承包单位的后续施工。
1.5 报价决策中存在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招投标制度已经降低了报价在定标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招投标工作中仍占有一半以上的权重,可以决定企业是否竞标成功。由于投标过程中定价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无法压制施工企业不断压低价格的冲动。如果最终的定价与施工企业的实际能力不对等,将会增加施工中问题出现的可能。
2 优化建筑施工中企业招投标风险的具体对策
2.1 坚持企业的职业操守,强化自身的雷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虽然建筑行业招投标市场出现不合法招投标的情况较多,但我国相关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并且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许多行业都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如铁路、市政等等。在这种氛围下,许多的不正当行为都被规避,建设企业的基本信息、建设能力都比较透明。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整合自身资源,对企业资质、内部人员的基本概况进行积累,为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创造良好的环境,严格按照法律来约束自身的工作操守,从根本上增加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优化自身在社会大众心中的形象[3]。
2.2 完善招标投标合同的审核制度,增加法律意识在相关人员头脑中的地位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投标的相关工作中,除了要尽可能的保障自己中标,还需要对招标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审核,降低项目执行时发生风险的概率。由于业主处于的地位比较有优势,若不能够对合同中存在风险的条款进行辨别,将无法保障施工单位最终的收益。因此,企业不仅要对招标文件进行研究,考证项目实施条件的合理性,而且还要对合同条款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项目利益逐渐减少的环境下,许多施工企业需要面临垫资金融类产品、工程款或建筑利润较低等现实问题,应当采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规避。在竞标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竞标项目与建筑单位所属地不同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养施工单位相关人员的应对能力,强化自身对风险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
2.3 利用科学的手段将风险进行回避
在项目实际的工作中风险回避有助于施工单位找到已经出现的风险,同时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把控后,应用风险形成因素对其进行回避,这样也可以对项目建设潜在的风险进行规避。似然这种风险回避方式比较常见,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风险的产生;其次风险和利益同时存在,回避了风险同样也失去了相应的利益。最后在对回避某个风险时,有极大机率会出现另一个风险。
2.4 选择适合的报价方式和技巧
当进行招标投标的相关工作时,施工单位需要应用正确的投标手段和适当的报价方式,这也是规避招投标风险的重要内容。现阶段,许多施工单位都应用合理低价方法对项目的报价进行评分。这种选择方法能够对招标文件需求进行满足,维护招标价格的合理性。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基本内容和招标文件中的条款对项目进行综合考察,结合设计方案制定合理的报价,如若需要使用复杂的技术开始施工作业时,需要适当的提高报价等等。
2.5 建立科学的营销机制,将标书编制作为重点
众所周知,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营销,只有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中标建设项目,才会有接下来的施工建设活动,基于此,施工企业必须要采取如下几种手段建立科学的营销机制:一是建立全面的市场营销机制。项目在投入市场进行招标前,实质上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调研、立项、设计、勘察等相关工作,若施工单位只在获取招标信息后再开始相关工作,那么就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关的竞标工作,导致竞标失败。因此,施工单位在竞标前需要了解地方的招投标细则,做好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信息备案,完善自己现有的经营机制,并对招标单位的征信情况进行调查,充分了解招标单位之前的建筑工程完成情况。同时在编制标书时,需要先对标书的组织和计划进行分配,然后再将责任落实达到个人身上,并配备合理的工作时间。另外,建筑单位也需要为标书的修改预留相应的时间。二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派遣专业知识较强的人员到施工项目实地进行考察,详细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并指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方案。三是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标书进行修改,增加标书内容与招标文件的契合度[4]。
3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建筑施工企业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获得了较大的机遇,但也增加了企业运营时的招标投标风险。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增加自身对招标投标风险的敏锐度,准确找到招标投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