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督
2019-02-16李毓函
李毓函
(陇西县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服务站站长)
虽然我国城市化不断加快,但是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农村区域面积较大,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交通的枢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的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附属的桥梁、隧道和渡口。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公路也在不断加宽,施工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一些弊病和疏漏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这就要求加强农村公路的质量安全监督,保证广大人民的出行安全
1 农村公路质量安全监督的现状
1.1 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过程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个单位由于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保障工作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农村公路施工质量。一是建设单位首要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如建设手续办理不及时,和地方政府协调能力不足,征地拆迁不力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现场管控能力差,对质量安全管控能力差,造成项目质量安全存在问题多。二是设计单位勘察设计质量不高,如选线设计不合理,局部路段线路位于滑坡体上,设计不完善造成永久性缺陷,涵洞进出口设计与实际地形不符、不合理,造成永久性缺陷,设计文件不完善。三是施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履约不到位,人员变动频繁。因为农村公路项目一般存在公路等级低、里程长、点多面广、工程量小、投资少等问题,所以很多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单位一般不愿意投标农村公路,而很多资质达不到投标要求的施工企业借用符合要求的企业资质进行投标,中标后临时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建项目部,租用部分机械进场施工,没有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工地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工地实验室母体未对工地试验室进行有效的监管,现场专职检测人员少,个别工地有也不过是一种摆设,为应付检查,出具虚假报告。四是监理单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如人员履约率低,从业人员无序流动,上岗人员多数不乏非专业人员,无监理工程师证;现场管控能力差,监理人员技术能力较弱,现场管控能力极差,导致现场质量安全 问题较多。监理试验检测数据造假,监理单位未设置工地实验室,监理抽检试验数据采用施工单位自检数据。
1.2 工作量繁重,监督任务重
随着农村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公路方面投入的资金快速增长,农村公路的总里程数也不断增加,各个等级的公路数量越来越多等,导致了公路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任务加重。县级质监机构面临农村公路监督工作人少事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偏少,且质监人员不同程度的担任其他工作的现象。面对战线长、分布广的农村公路项目,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时时监控工程质量,在质量监督工作中难免会存在顾此失彼、出现监管的盲点或盲区的情况。同时,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效果较好,但对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监督不够,没有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到预防发生工程质量问题。
2 强化公路质量安全监督的建议
2.1 创新理念,开拓新模式
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新模式。我县在农村公路建设采取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形式,有利于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参加项目建设,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加快了建设进度。
增强标准化和精细化设计理念。我县按照“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以工程质量安全耐久为核心,强化工程全寿命周期设计,从规划设计到工程建设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功能时效,强化工程及配套服务设施的人性化设计。自然村道路按每公里60 万元标准实施。县上克服困难,筹措融资。首先从资金上保证了高标准、高质量。努力补齐短板,在相应路段设置安防设施,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推行错车道、三角边沟,切实提升道路通行的安全性、耐久性。
2.2 完善施工图纸等前期工作
质量监督不应该只在施工阶段实施,要想得到较好的公路监管效果,就要在源头处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将监督活动向前扩展对工程进行整体把握,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公路质量安全监督的现状。在公路进行设计时进行监督,需要设计相关监管程序进行监管,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与农村公路使用要求相符,并对施工前的规划工作进行监督,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并编写严格的监督管理办法,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规划不合理的情况。
2.3 对施工环节加强管理
在对施工环节进行管理时,需要强化施工前阶段的预控工作,将潜在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的时期,保证在开工前不存在安全隐患或几乎不存在安全隐患,在进行监管时要严格按照施工申请的流程进行,并在重点施工的环节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随机抽查或核验,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对重要工序进行中间交工检查,对特定环节、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质量状况,以及调查质量举报采取的有针对性进行专项检查。
2.4 信息宣传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介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重大意义以及农村公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全社会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形成全县上下人人关心、人人爱护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的良好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2.5 技术问题
始终坚持把质量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生命线”,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定期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生产调度会和质量检查通报会,严把原材料检验、机械设备准入、工程质量检测、分项工程验收、质量监管程序和资金拨付“六个关键环节”,做到质量技术不达标不放过、工程验收不合格不放过、返工整改不到位不放过。
2.6 高标准施工验收
验收作为整个施工项目的收尾环节,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具备公路工程交工验收条件后,设计单位对工程建设内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达到使用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检查和分析评价,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设计符合性评价意见。 监理单位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验证,编制工程质量评定或者评估报告,提交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组织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进行检测,出具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报告,连同设计单位出具的工程设计符合性评价意见、监理单位提交的工程质量评定或者评估报告一并提交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对建设单位提交的报告材料进行审核,并对工程质量进行验证性检测,出具工程交工质量核验意见。 项目法人组织各合同段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交工验收工作,并应邀请运营、养护管理等相关单位参加。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质量监督机构视情况参加交工验收。
3 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工作量巨大,对质量监督机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思想的变革,升级传统的低效率的监管办法,采用新的监管手段和监管系统进行农村公路的监督,依照法律进行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惩戒,促进农村道路施工质量的平稳进行,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