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性思考
2019-02-16袁秀平
袁秀平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平台课,药物化学实验是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也会直接影响该门课程的理论学习乃至其它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过程中显露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矛盾,诸如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课程实际课时之间的矛盾;教材中实验内容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实验条件不足与实践技能高要求之间的矛盾等等。为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学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必须更加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改善实验条件以及提升实验教学队伍综合能力等方面来提升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1 单独设立药物化学实验课,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依据人才素质和创新培养的要求,克服实验教学体制、内容以及管理方面的不足,相对独立的实验体系势在必行[1]。现行人才培养计划中,药物化学课属于理实一体课(30+20),并单设一周集中实习,从计划的比例上看,似乎是满足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要求,但实际实施起来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是因为理论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且难度大,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时间保障,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这样势必会压缩实验课时;另一方面,基本上所有课程的集中实习都会安排在每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这就导致了前半学期实验室没人用,后半学期实验室不够用,且一周的集中实习并不适合该门课程循序渐进、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特点,学生疲于应付实习内容,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和探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以上原因,建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将药物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作为两门课单独开设,而不再单独开设该课程的集中实习,可在每一学期末增加1~2周的专业综合实习。为了能高质量完成该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建议理论课和实验课时比例为44∶36,分别授课,单独考核,课时平均分布到一个学期,既符合该门课程的学习特点,又保证了实验室和设备的合理使用;既有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和考核评价,又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能力螺旋式上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 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2.1 优化实验内容,形成“基础-应用-创新”的内容体系
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是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的地位尤其重要,实验内容的选择和实验项目的设置是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基础。但在传统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基本依照教材上的实验内容进行,内容大多是多年不变的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不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迫切需要进行实验内容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
药物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可从高职药学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医药营销以及药店管理等)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出发[2],整合、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形成模块式实验内容,每一模块均包括基础项目和应用型项目,其中基础操作部分或验证性实验部分可以制作成视频、微课、动画或图片等数字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在线学习,可以作为综合应用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设计实施的参考,这种“基础-应用-创新”的实验内容体系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翻转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和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药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可以以网络教学平台为载体,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分为课前自学准备、课中解惑实操以及课后总结反思三个教学阶段。
(1)课前线上预学:实验课前,学生会依据任务单和导学单自主在线学习相关资源(文本、PPT、图片、视频以及微课等),并完成在线测试。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学生在实验前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或者初步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2)课中线下实操: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线下有针对性的解答,或者对实验方案进行剖析指导,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实验实操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引导学生运用科学逻辑思维和现有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课后总结反思:课后,学生及时上传实验数据、照片、实验报告等相关成果,教师会在线批阅并对报告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点评,并将优秀报告或作业展示在教学平台上,以此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总结反思,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在后续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更新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有效结合,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螺旋上升。
2.3 改革实验考核方法,形成模块式、过程性评价方式
传统的药物化学实验考核方式主要是实验报告和现场操作这种结果性评价为考核标准,考核方式单一,评价不全面,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公正。为了适应模块式实验内容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药物化学实验考核进行相应的改革,将实验课成绩平分到每个实验教学模块,每个模块独立考核,分线上和线下两个维度,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其中线上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前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课后实验报告的总结能力和学习反思情况;线下主要考核学生的相互协作、实践操作、自主探索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多维度、模块式、过程性考核方式既能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院校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场所,更是相关学科及专业发展的基础[3]。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与实验教学质量密不可分,面积充足、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1 建设药物化学标准化实验室
化学类实验室是一个相对高危的场所,实验室建设应本着科学、合理、安全、环保的原则,不仅要考虑仪器设备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实验操作,更要考虑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废气废液的处理。药物化学实验室改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配置充足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尽量按每小组一套配置,能满足30人15小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操作,大型设备除外);② 实验室的天花板需要安装多个排风口,且在操作台上方需要安装覆盖式排气罩,可及时排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毒性和刺激性气体,且配备专用废液桶;③实验室需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方便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展示、讲评和视频观看。
3.2 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
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实验任务,需要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实验,而开放实验室恰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不过实验室开放也只能是相对开放,选择没有安排实验课的时间段,一周内可开放2-3个时间段,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时间提前申请预约,实验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准备试剂和设备,并在开放时间段内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这种实验室定时开放管理模式,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会,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4 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队伍是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实训指导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共同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任务,尤其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指导、实验室管理和协调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更离不开他们。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时任课教师会根据课程进度安排和布置实验任务,实验指导教师协助任课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且在实验室开放阶段,需要实验员和实验指导教师管理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可以说没有一个数量合适、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实验教学队伍,就难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1]。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可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实验教学队伍由4个以上人员组成,至少配有1名专职实验指导教师,能保证平时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开放阶段的实验指导;②加强教师队伍职业素养提升,通过学习、培训、讲座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对学生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③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一方面要学习药物化学理论知识、提升实验操作技能、了解药物化学学科发展动态;另一方面需要和企业、研究所以及兄弟院校保持联系,定期外出学习和交流,从专业知识更新、教学方式改革、实验工艺创新等多方面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从而保证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符合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5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4]。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不论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药物化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及教学改革意义重大,而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5],需要从培养目标、能力需求、个人发展出发,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使实验教学在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