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几对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2019-02-16李少奇

关键词:合力客体恩格斯

李少奇, 彭 锔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400074)

为了批判理论界提出的“经济决定论”“社会宿命论”和“机械决定论”,恩格斯晚年提出了“历史合力论”的思想。1894年1月,恩格斯在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详细阐述了如下观点:在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即强调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他在《致约·布赫特》的信中进一步指出:“由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所组成的合力即为历史结果。”[1]696单个人的意志或力量会对社会发展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进程起着延缓或促进作用,但不能改变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规律;人们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但归根到底要受到经济运动的必然性支配。恩格斯对“历史合力论”的上述阐述,理论界把它们分别称为广义合力论与狭义合力论。从具体内涵来讲,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历史合力论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历史的实现机制来讲,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历史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历史客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历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维度下,不论是广义合力论还是狭义合力论,都强调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准确把握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观点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几对关系的认识

(一)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一范畴揭示了事物发展趋势中一定性与可能性的趋势。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符合规律发展、肯定要发生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会以这样或那样形式发生的一种可变性的趋势。必然性在事物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作用;偶然性则使事物带有不同的特点与特征,对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或迟延作用[2]31。

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写道:“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归根到底是经济运动作为必然的东西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向前发展。”[1]697恩格斯用了一个“归根到底”,说明从长远角度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经济因素作为一种必然性在起作用,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等上层建筑,又通过无穷无尽的偶然性事件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考察社会的发展动因时,我们最终会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与当时的经济因素息息相关,是经济因素在其中起着必然性的主导作用。但当我们拿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某一段时间来看,可以发现上层建筑(偶然性的东西)在这一短期时间里又会占据主导,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31。例如:英国在早期的殖民地掠夺过程中,国家政权在当时一段时间里起着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英国的不断发展,国家政权的主导作用慢慢让位于国家经济的决定作用。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相当长的过程中考察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动因,我们才可以说是经济因素作为一种必然性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单单从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历史发展阶段而言,可能又会有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只有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性趋势与可能出现的多种偶然性结果有机统一起来,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发展机制,从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去考究,才能进一步揭示历史发展中的动力和原因问题。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主体参与。恩格斯1894年1月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指出:“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定会出现的。”[1]393恩格斯用一段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某一杰出人物的产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影响,而他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大小同样会受到社会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影响。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在某一个具体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斗争需要杰出人物的引领。如果没有这种人物出现,时势势必会或早或晚地造就出这样的人来。尽管每个杰出人物的性格、品德、才能、家庭背景等不一样,但新的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唯物史观在肯定伟大人物的应运而生是社会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同时,并不排除会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就某个人恰恰能成为伟大人物而言,显然有其偶然性。但是我们不能说某个人能成为伟大人物是没有根据、琢磨不定的[3]。某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是有迹可循的、有条件的、必然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例,为什么是由毛泽东同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而不是陈独秀、李大钊、张闻天……就此来说,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是毛泽东同志率先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一门实践的理论、应用的理论,并且解决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到底是怎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以及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性质的国家等一系列问题。就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个人来说,他重实践、善思考。为了回应当时农民斗争问题的争议,他在湖南历经32天,写出了对当时以及后世影响深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每时每刻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甚至是站在田间地头上问农民:你需要什么?你想要什么?我们能为你做什么?他重创新、勤反思、好总结,善于将理论思考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些崇高的个人品质与社会现实决定了毛泽东同志就是这个伟大人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伟大人物的出现是必然的,但是谁是这个伟大人物又具有很多可能性;可我们不能说哪个人能成为伟大人物是没有根据的,某一个伟大人物的出现,我们是有迹可循的、有条件的。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法中揭示客观事物联系中系统与要素的范畴。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二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中,尤为重要的是,各个部分与整体的功能大小并不是像数学领域中的1+1=2的简单堆砌,整体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各个分散的部分是否能够以优化整合的结构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

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从主体性的视角审视历史合力论,回击了当时来自资产阶级思想家和青年派的歪曲和抨击。他侧重从主体性视角阐述了单个人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社会历史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单个人的活动,但每一个人的作用结果却不是数学领域中的1+1=2的简单堆砌。无论是平凡个体还是杰出众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都会产生影响,但是只有当这种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一致时,才能产生促进作用。并且每一个人并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他们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利用不同的社会角色来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恩格斯在历史合力论中要求人们在探求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动因时,不要孤立地研究个别人物(包括杰出人物)的思想动机,而是要把他们的思想动机放在社会历史的宏观角度下考虑,更深入挖掘和发现广大人民群众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行为动机,要让一部分先进或杰出人物所提出的理论和进行的实践建立在无数代前人或当代人民群众的实践基础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洞察到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

(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关系

在辩证唯物主义中,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意识为转移的,同样,人也不可以改造、创造和消灭它。合规律性是现实中的个人按照客观规律的本质和要求,使得自己的主体性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过程。合规律性的过程与现实生活中人的活动分不开,任何有人参与的活动,就一定会体现出人的自觉选择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唯物史观中,目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把人们头脑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达到预先设想的一种行为结果,是人们头脑中的观念通过实践转化成现实的一个重要步骤。既然如此,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就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实践与改造时,我们要让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既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要求,又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目的[4]。

恩格斯说:“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1]248在社会主体的自觉选择中,人们总是希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达到预期设想的社会目的。其中,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受到社会客观规律的制约,而规律作为一种客观实在又是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哪一种可能性最终能够实现取决于社会主体的自觉抉择[5]。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把自己自觉选择的方式、方向、目标放在社会实践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凝聚历史主体合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主体合力是指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各类历史主体(主要包括个人、群体、组织和群众)之间不同意识和行为的互相碰撞、互相影响与作用。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恩格斯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很好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宏观背景来说,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而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离不开历史主体的参与。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都对社会发展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每一个人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他总是能够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相应的社会身份,通过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来参与社会活动。每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又是受自我思想意识支配的,他们在特定的社会角色中会按照自己的思想意识来创造未来,但是单个人、分散的力量毕竟是薄弱和微小的。因此,恩格斯的历史主体合力向我们传达了一种信息:我们要把这种单个、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让他们的合力作用远远大于单个人作用的简单叠加[6]。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14亿人民都是历史主体,都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建设和发展与每一位人民群众广泛和积极的参与分不开,他们不仅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还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创造者,我们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形成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合力局面[7]364。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人民群众才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明者和实施者,也正是人民群众的这一创举,才冲破了长期僵化落后的生产体制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7]5。今天,我们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已发生重大变化,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合力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凝集历史主体合力,增强人们对中国梦的现实认同感,让每一个个体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出一份力、某一份差、享一份福,同筑中国梦[8]。

(二)统筹历史客体合力,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客体都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被主体加以结合的对象,主要表现为理论客体、实际客体和时代客体三类。新时代下,统筹历史客体合力,对于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恩格斯的历史客体合力思想,从开放之初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的“四位一体”,再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一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恩格斯历史客体合力理论应用的充分发挥与表现。就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需要我们统筹处理好这些历史客体的关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理顺社会发展的种种关系,协调处理好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历史客体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统筹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关系,使其综合发挥正向作用[7]26。以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主线,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旺;以民生为重中之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以绿色为基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根本保证,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9]。

(三)协调历史主客体合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共生

历史主客体合力即历史主体借助一定的工具影响历史客体,客体反过来又作用于主体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在《致约·布赫特》的信中提及的“一切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指的正是历史主客体合力。在恩格斯看来,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其中会表现出发展的过程性和曲折性。这意味着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需要相互协调、和谐共生,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对于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与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10]。

协调历史主客体合力就意味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满足人类自身利益发展的同时,不能对后世子孙的发展构成威胁,要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谋求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持久和谐发展,更要统筹人类、自然、社会等综合系统的协调一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社会长久发展的视角,创新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523。但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统筹主客体合力,建设和谐美丽中国,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海洋资源遭到破坏和污染等,为了阶段性的经济增长而“杀鸡取卵”的做法行不通了。要正确处理好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物质资源、人口增长和生态平衡等几个维度的关系,协调历史主体与客体合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有机统一,打造一个时间维度上的纵向公平和空间维度上的横向公平,走“个人发展美丽、自然环境美丽、国家和谐美丽”的美丽社会主义道路[7]395。

三、结语

本文对恩格斯历史合力论中几对关系的研究及现实意义的把握,目的绝不是对历史的重蹈覆辙,而是希望能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科学把握、统筹处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凝聚全民共识,对于全面、协调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合力客体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芪”心合力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浅议犯罪客体
合力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犯罪客体要件与法益概念的功能性反思
对不授予专利权客体认定的困扰——论患病风险度评估方法的可专利性
合力同行 创新共赢
在“合力”中呵护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