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地奇兵”:探秘当今地道战
2019-02-16
中外历史上,“遁地奇兵”凭借地道以少胜多、以弱抗强的例子很多。事实上,尽管“出镜率”不高,但地道战这种作战样式从来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开始以“地下空间作战”的新形态出现。
中外历史上,“遁地奇兵”凭借地道以少胜多、以弱抗强的例子很多。今天,各国军队反地道、反地下作战的探索与实践也不少。
事实上,尽管“出镜率”不高,但地道战这种作战样式从来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它开始以“地下空间作战”的新形态出现。与此相应,反地下作战的武器弹药也在不断出现和升级。
击穿“大地之盾”
纵观中外历史,地道因其抗毁性、隐蔽性强等优点,常常是守方的“防护盾牌”。部分国家研制出钻地弹、云爆弹、催泪弹等各种特殊弹药,企图用“锐矛”击穿“大地之盾”。
有“割裂大地之刃”之称的钻地弹,它接触地面时不会马上爆炸,而是会继续“硬着头皮”向下钻,到达一定深度或预设地点后才会爆炸,将目标一举摧毁。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用“GBU-43”钻地弹摧毁萨达姆地堡,显示了钻地弹的威力。
有“云端降落的地狱恶魔”之称的云爆弹,内装的是高能燃料。它初次引爆把大量高能燃料细小颗粒与空气混合,形成无处不在的“白雾”状气溶胶。这种气溶胶可随着气流,轻易进入和充满地道、隧道等地下空间。混合气体浓度达到最佳时,才会被二次引爆,发生剧烈持续性爆轰,有效破坏军事目标。同时,这种爆轰能在几分钟内将周围氧气消耗殆尽,导致爆炸现场大面积严重缺氧,使地下封闭空间的有生力量窒息而死。俄罗斯在中东的军事行动中,曾使用“ODAB-500PM”云爆弹一举夷平了对方据点。
进入21世纪后,地道在动荡的中东地区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地道战愈演愈烈。这就足以证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攻击,也不能完全拔除“地道战”这种传统作战方式的延续之“根”
有着“挥着皮鞭的毒雾”之称的催泪弹,催泪弹设计的初衷就是为迫使敌人离开战壕或者掩体,失去保护和支援。它一旦装有毒剂,可致人死亡。
除研发和使用特殊弹药外,一些智能化、无人化武器装备也加入反地下作战大军中。与此同时,地音探测器、地震麦克风、地道探测器等专用设备,也被用来捕捉地下微小声音,为实施反地下作战提供实时信息和依据。
不仅如此,在近期以色列军队实施的“北盾”行动中,又有一款被称之为“地震武器”的新型武器现身。据称,“地震武器”可以通过产生定向声波和重力波来引发地震。
规避“犀利之矛”
进入21世纪后,地道在动荡的中东地区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地道战愈演愈烈。从实战效果来看,地道越庞大和复杂,它所具有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就越高。依托这样的地道作战,往往能弥补手中武器装备落后的短板。
以加沙地带的地道为例,防御性地道、进攻性地道、走私用地道共同构成庞大复杂的地道体系。尤其是进攻性地道,洞内高度和宽度尺寸不大,挖掘土方量较少,容易实现四通八达。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地道甚至一度延伸到以色列境内。这就使得前者射程有限的制式或土制火箭弹,因为抵近发射,可以攻击对方更多目标。同时,也使得RPG火箭筒这种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的武器,始终活跃在地道战战场上。
在阿富汗战争中,依托地下工事,使用常规武器的塔利班也给美军制造了不少麻烦。面对塔利班错综复杂的地下工事,美军曾慨叹:“阿富汗的洞穴和坑道体系对任何想攻入者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
叙利亚战场上,叙反对派武装拥有隧道挖掘机、密封设备、封土挤压设备等地道挖掘特种装备,一天可挖掘地道500至1000米。运用这些特种装备,他们构造起功能完备的地道网。一些大型地道网多达3层,地道里设施齐全,食品、弹药、饮水相对充足,是标准的地下掩体。一些大型地道甚至可以让汽车和重型机器通过,这在客观上为使用重兵器提供了可能性。
如今,复合材料制成的遮弹板可以有效提升地下工程防护能力,最新的反应式防护层可以在钻地弹接近时,通过引爆内部爆炸装置破坏钻地弹头,使其破坏效果大打折扣。
筹划“未来之战”
当前,地下作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据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展了一个名为“地下挑战”的新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新的侦察探测手段,感知地下作战部队动态。他们已经开始面向全球征集能够在地下环境中快速绘制地图、导航和搜索的方案。
在未来城市作战中,控制和占领地铁、供排水系统等地下设施也相当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应对未来地下空间作战,已经引起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对军队来说,只有及早构建地下空间作战相关理论与规划,加紧推进相关攻防战术演训,加大研制和采购特殊装备力度,才有可能凭借先进战术和装备在战场态势感知、目标获取和精确打击等方面取得优势,在复杂的地下空间作战环境中反客为主。
未来战场,是“矛”的锋刃刺破盾,还是盾的坚固折断矛?“锐矛”与“坚盾”的争锋较量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