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2-15李素娜

考试周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游戏应用方法小学数学

摘 要:学科型游戏是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是在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实践应用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要兼顾数学学科教学的逻辑性、游戏设计符合小学生兴趣特点等,基于此,笔者在文章中分析游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游戏;小学数学;应用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构建生本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挥主体作用。游戏活动深受小学生喜爱,在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因此,本研究将着重分析游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路径。

一、 丰富游戏教学形式

基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特点,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如果持续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则小学生很容易在阶段教学活动后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最好可以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发展。在游戏教学模式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就要促进游戏方法和形式应用的多样化,如数学竞赛、猜谜、数字歌等,不断转换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利于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我就为学生创设了水果游戏情境,不同图片上的水果标着算式及计算结果,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学生需要用最快的速度指出其中错误的算式并纠正,小组竞争比赛反应速度和计算正确率。这样的游戏活动有效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构建有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 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为保证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情境生动性,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积极应用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例如,在“人民币的认识”相关内容时,笔者就依据教学内容创设了角色扮演游戏情境,老板、顾客都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身份,在角色选择完毕后,学生就可以进行虚拟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学习目标。

三、 通过游戏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也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之一,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将游戏形式和教学目标合理融合起来,利用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反思,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学生建立起主动思考意识的时候,数学学习也就可以突破传统模式局限,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养成。比如,在“加减法”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我就应用实物游戏法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计算练习,如9-7=?的数学练习题中,我要求算式步骤引导学生使用小棒计算,首先拿出9根小棒,然后再拿走7根小棒,最后剩下几根小棒,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明确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思路;同理加法计算过程中,如5+3=?的数学练习题中,我也要求学生按照算式步骤使用小棒计算,首先拿出5根小棒,然后再拿出来3根小棒放在一起,最后一共是几根小棒?学生在这样简单的游戏活动中,可以明确知道加法的概念和计算原理。通过在游戏中渗透教材知识,教授学生数学思路,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 在反思巩固中应用数学游戏

巩固练习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印象,但是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存在应付、抄袭的问题,造成巩固练习无效或者低效,出现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练习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新意和趣味性,无法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反思巩固练习设计中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改革路径。我们可以应用数学游戏强化练习题的趣味性,让小学生在娱乐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分数”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分子”,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分母”进行抱人游戏,老师喊出“四分之三”时,分子组三个人一组,分母组四个人一组,如果抱错就需要接受惩罚。这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习题训练的局限,学生的参与意愿更加强烈。

五、 结语

综上,新课程改革影响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科型游戏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特点,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还存在应用理念和技巧上的不足,需要我们依据课改需求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发挥引导作用,掌握游戏应用的分寸和方法……才可以使数学游戏发挥应有的作用,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茂和.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22(35):214-215.

[2]罗玉强.学科型教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21(26):160-161.

作者简介:

李素娜,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问题和对策

本文系2017年度漳州市《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基础教育教學研究课题[ZPKTZX17006]的阶段性成果。

林丽丽

摘 要: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主题鲜明、形象直观、针对性强、短小精悍的特点,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巩固,尤其适合数学学困生。我校把微课作为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一种手段,进行了实践研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对策。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在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日益凸显,困扰着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更加严重。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教师开始把微课引入到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笔者以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2016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

双十漳校2016级学生主要来自于片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个多学期来,398名学生中,数学成绩长期处于低分区的学困生就达103名,占比高达25.88%,约1/4强。这些学困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数学的效率低下。只通过正常的课堂教学,他们很难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更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常见的数学问题。一到考试,数学成绩就不尽人意,不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数学成绩不理想,对数学就越不感兴趣;对数学越不感兴趣,学习就越困难,成绩就越不理想。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数学学困生的普遍和大量存在,无疑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制约班级、学校整体成绩提升的“瓶颈”。正是基于这种教学现状,我们从初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在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上进行探讨研究,引入了微课辅助教学。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发现了一些现实问题,也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让课题组头疼的是微课的制作问题。微课短小精悍,时长一般只有5~10分钟,但它的制作却需要相当多的时间,还要有一定的专业技巧。先要根据数学学困生的需要,选定微课主题,再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接下来是录制教学过程,之后还要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一个微课制作下来,往往需要反复修改,耗费几天的时间。由于我们采取了分层教学,在微课的制作上也是一课三讲,注重难易梯度。根据数学学困生成因的不同,分别制作了不同类型的微课,有兴趣引导型、基础知识型和学法指导型,尽可能从最简单、最基础的知识让学困生上手,让他们逐渐喜欢上数学。但工作量实在太大,而课题组成员又都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都明显不足。对此,我们多次开会研究,决定进一步细化成员分工,充分发挥数学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力量,邀请和动员其他数学教师参与数学微课的制作,共享微课资源。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微课制作的效率,而且集思广益,也提高了微课的质量,更有针对性。

其次,微课的使用也是个大问题。由于微课需要借助手机、电脑、MP4等电子设备进行播放,而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带这些电子设备到校的,所以除了课堂上有限地插入微课进行辅助教学,更多的只能让学生回家后再去观看学习。可是数学学困生本身就缺乏学习意愿,自觉性又不高,加上很多家长没有时间督促陪伴,就很容易使部分学困生假借学习微课之名,行上网玩游戏之实。还有的学困生就只是为了看而看,应付了事,一点收获都没有。对此,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重点抓微课学习的落实。一是召开数学学困生家长座谈会,介绍数学微课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不定期收集微课使用情况反馈。家长们纷纷表示理解,并愿意抽空陪孩子进行微课学习,毕竟这是帮助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一种有益尝试。二是给数学学困生定任务,每天至少学习一节微课,掌握这节微课的主题知识点,并完成配套的习题。这样,有了家长的督促,又有了明确的任务,数学学困生使用微课的效果就逐渐显现。一天就一个数学的知识点,对学困生来说也能接受,积少成多,他们的成绩慢慢就会有所提高。

最后,数学学困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也是个棘手问题。从初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就给初中数学学困生建立学习档案,发放调查问卷,提供微课资源,进行成绩跟踪,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学困生交流、了解其学习情况,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或许是被纳入课题研究对象,大部分数学学困生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格外关注,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被重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悄然发生改变。从一上数学课就打瞌睡,到坚持45分钟听完课;从作业全部抄答案,到自己完成一部分题目,每一个小变化对这些数学学困生来说,都是一个大进步。但我们也发现,有一些数学学困生一年多时间下来,基本上没有改变。这些学生,除个别是智力因素外,更多的还是主观态度问题。针对这部分学困生,我们的策略是争取家长的配合,加强家校联系,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另外我们也与班主任配合,了解这些学困生的爱好和特长,投其所好,与其拉近距离,在制作数学微课时,有意识地用他们喜闻乐见的话题来引入知识点,避免一本正经地说教。鼓励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示自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继而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改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个老大难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微课在数学学困生转化中,无疑是一剂良方,它简单明了、针对性强,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帮助学困生掌握基礎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微课助力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旨在实现学困生转化的突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汪树成.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25):17.

[2]沈雪.浅析如何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4).

[3]杨颖香.国内关于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的文献综述[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4(5).

作者简介:

林丽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猜你喜欢

教学游戏应用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