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三个特征”
2019-02-15孙召珍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正体现了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三大特征贯穿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且在学习者终身教育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教育者对这三个特点的了解程度将有助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者打好语文基础。
关键词:阅读教学;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
近些年,教育部倡导全民终身教育制度,提倡全民“活到老,学到老”,进而提升国民素质,提高全民文化水平。系统的终身教育学习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者接受学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各种课程安排和课程学习,语文学科的教育是其他各科课程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部分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包含拼音、识字教学,也包含对阅读文本的分析、理解、总结能力的培养。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一、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特征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体现在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无论是平常的交际交流或是学习工作都是以母语为基础。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科书也都是用母语编写的(英语除外),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语学习主要是通过语文学科课程体现出来的,且学好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会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学习者在小学低段中学习拼音、识字以及句子的简单表述,再到中、高段对段、篇、章的分析、理解,同时学习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写作方式,以此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另外,除了校内课堂中的阅读文本学习,还应该鼓励学习者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语文基础能力,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阅读文本中好的、优美的字、词、句等,在不断丰富学习者的语言世界的同时锻炼语文阅读中学到的技能,并且还能够把生活和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由此看出,語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是在学科内部体现出来的基础性,学习者只要在低、中段的学习中打好基础,高段教学与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还体现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其他学科的教科书是以汉语为主,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以语文学科作为语言基础。例如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不能脱离语文的基础性去讲解。教师要利用语文的基础性向学习者分析、讲解算式的部分名称——哪个数字叫加数、减数,哪个数是积或商。如果教师脱离了语言的讲解、分析,只是将图形、公式、数字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是永远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教师也起不到教的作用,学习者更没有达到学的目的。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在学科内部及各学科之间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特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人文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到每单元的阅读文本的归类,小到阅读教学文本中句子的含义,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又随处可体现这一特征。如,在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关于描写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要能够激发学习者对阅读文本中美丽景色的赏析能力,培养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习者感受景色的美好,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万年牢》《触摸春天》等阅读文本又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关系……这样的例子在小学阅读文本中不胜枚举。教育者通过阅读教学把语文阅读文本中的人文性传递给学习者,在学习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培养语文素养,进而感受人文素养的熏陶。
除此之外,学习者也要培养自身的人文性。教育者通过阅读文本让学习者获得基本的人文素养的同时鼓励学习者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文观。“文以载道”是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重要的特征,每一篇阅读文本都是语言文字和思想的统一,在锻炼学习者阅读基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习者的科学道德情操。
三、 阅读教学的工具性特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极强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交流工具、传播文化和传承精神三个方面。
目前为止,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世界各个角落都能听到说汉语的声音,它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作为学习者会说汉语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还要通过阅读文本的学习掌握这门语言的工具性。中国人说话讲究的是逻辑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教育教学中语言作为交流媒介,阅读教学作为载体,“交流工具”这一作用完美呈现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
阅读教学还具有传播文化的作用。小学共有十册(或十二册)语文教科书,每一册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经典文化篇章出现在阅读文本中,而中国的古诗词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就不可小觑。如,思念家乡、亲人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秋思》,托物言志、富含哲理的《梅》《题西林壁》,描写乡村恬静生活、优美景色的《清平乐·村居》《忆江南》等。高年级的教材中还收录《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选段和上古神话文学作品作为学习者的阅读教学内容,其目的之一就是在学习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传播、传承经典文化。
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诚信做人、赞美友谊、舍己为人等品质在阅读文本中都突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如何传承这些精神呢?怎样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学习者传递民族精神呢?首先传递精神应从娃娃抓起;其次精神品质的沿承应融入每位学习者的生活中;第三,在教育者正确指导与引导下,让学习者明白传承精神的重要性。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向青少年传播中华精神文明的最佳途径。
四、 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对学习者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仔细甄选出来的,对学习者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习者体味教材中的人文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文学素养;利用阅读文本中的工具性能使阅读教学的教育目的落到实处,以满足学习者在小学阶段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程标准[S].2015.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492.
[3]小学语文新课程程标准[S].2015.
作者简介:
孙召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