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校企合作 共育时代工匠

2019-02-15张娜

考试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合作模式长效机制工匠精神

摘 要: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结合、专业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和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促进和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提高职业学院办学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匠精神;长效机制;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结合市场导向,注重学生实践技能,根据社会与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推进企业资源与高校教育资源的深度结合,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行业认知度、行业认可度和职业认同感。

一、 校企合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改革创新、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然而,我们应该正视当前在校企合作中,对于“平台、共享、创新、共赢”的合作理念认识得不够深刻,对主动适应新经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教育模式,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2. 合作深度不够、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按照教学计划培养的人才只能是大众化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并没达到深入的校企融合的合作程度。

3. 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不能集聚社会资源动态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要求,缺乏在真刀真枪的企业环境中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打造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无法真正让职业学校毕业生有发展成就感,让参与企事业单位有获得感。

二、 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

1. 产教融合,以跨界、合作创新共赢为宗旨,打造产、学、研等合作多赢协同创新发展平台,基于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合作办学,采取以优质资源对接模式为基础的合作方式。工学交替,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实施方式大致采取如下几种:一是创立校办工厂,通过产教融合、顶岗锻炼的方式,培养学生们不怕吃苦、认真严谨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技术实战+职场关键能力”的培养,建立双体系人才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职场关键能力课程教育,并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行实战特训,带领他们走出去参加各类技能、技术比赛,使学生在具有专业能力的同时具有很强的职场关键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形成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员工培训、生产技术攻关、三位一体、双创平台等校企合作模式,打造专业特色及拓宽就业渠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当地企业、产业发展。

2. 专业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办好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引领产业发展”是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基本的内涵,专业强则学校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从优势专业开始,借助项目建设,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数据分析、专家论证,形成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内涵发展,促进传统专业的转型与升级。

3. “订单”式合作。从招生之前就与合作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設置定向委培、企业冠名、企业订单等班级,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让学生“背着书包进来,怀揣技能上岗”,实现招生与招工互通、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的校企融通机制。

三、 建立和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只有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才能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 切实加强校企合作的领导工作。为了能够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突出专业特色,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学校要成立校企合作领导组织机构,构建校企合作操作平台。通过该平台,一方面了解企业人才需求,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前沿科技和互联网+领域,打造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提供随需而变的课程或专业体系解决方案,实现对各行业领域的可扩展性覆盖。另一方面,企业在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加大校企合作的执行力度。

2. 建立实训基地,增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遵循“联合培养、优势互补,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建设原则,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坚持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健全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训中心建设、网络建设为支撑,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灵活、资源共享,且相对稳定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

3. 注重工匠培养。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注重工匠培养,也就是注重人才培养。就企业而言,应根据阶段性目标和长远发展目标,着力打破业内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难、产业技术工人匮乏、缺乏职业经理人和专业管理团队的“瓶颈”,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广揽人才的同时,有计划地选择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到学校集中学习、培训,造就一批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精明能干的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实现行业发展水平的大提升。就学校而言,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师工匠素养示范带动、建立名师工作室,把“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工匠型”人才,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古代的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品”出口国和匠人之国,随着时间的流逝,消费者为什么又不信任“中国制造”,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问题。“工匠精神”的有无,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低端、粗放的状态,自主创新能力弱,简单的“拿来主义”“山寨”形象挥之不去。在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而“工匠精神”的理念也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培养智慧型的匠人,职业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将“创新基因”植入学生脑中,树立“爱岗敬业、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信念。“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大国工匠”等榜样的激励,又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崇尚实业、崇尚“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和跟进的法律法规,并需要花大力气营造现代制造文明的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2]金川.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

[3]颜道胜.高职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探索[J].职教论坛,2005(3).

[4]姚寿广.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等教育,2006(12).

作者简介:

张娜,讲师,山东省淄博市,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合作模式长效机制工匠精神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化与发展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