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日本对东盟相关研究的现状考察
2019-02-15方颖琳杨昉
方颖琳 杨昉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统筹国内经济发展与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东盟则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点区域和优先方向。《2018年度东亚区域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未来5年中国将继续增加“一带一路”相关投资,将使东盟地区经济体在能源供给、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地区融合等方面受益[1]。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及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提升,中国与东盟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这一变化引起了东盟另一重要合作国日本的警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日本一直在苦心经营东盟地区,尤其在2012年安倍晋三担任首相后,通过把握东亚地区经济运行的关键环节,推动区域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拟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圈”。纵观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日本—东盟”的综述性研究,不难发现相关研究不仅数量少,且缺乏系统性的梳理和整体性地把握。相关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2]和投资份额及其变化趋势[3],中日与东盟间经济的发展态势、国别结构、贡献度的三方比较分析[4]等经贸领域。此外,也有少量研究涉及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对东盟外交战略的演变过程[5]、战后70年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战略的归纳总结[6]。
图 2008~2017中日关于“日本—东盟”研究的总体趋势
本研究通过梳理近10年来日本国内与东盟的相关研究及我国对“日本—东盟”相关研究的发展轨迹与现状,从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研究主题着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把握日本关于东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为今后我国国内的东盟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运用词频统计法、内容分析法对2008~2017年国内外关于“日本—东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中国国内数据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日本东盟”“日本东南亚”为检索关键词,將考察范围设置为“2008年至2017年”,采集到作为原始数据的论文共计1158篇。日本国内数据以日本最大文献检索网站“CiNii Articles”[7]为数据来源,以“日本ASEAN”“日本 アセアン”为检索关键词,考察范围同样设置为“2008年至2017年”,采集到作为原始数据的论文共计1081篇。基于本研究目的对原始数据进行两轮筛选,剔除学位论文、篇幅过短文章及非研究类资讯[8],补入国别研究,共筛选出中国国内相关论文134篇,日本相关论文345篇。以此为样本数据,从论文数量分布和研究主题两方面进行分析梳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日关于日本对东盟研究的总体趋势。由下图可知,2008~2017年中国国内关于“日本—东盟”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平稳,而日本相关研究的数量则有较大变化,且在2013年出现了高峰期。之后年份论文数量虽有小范围回落,但也整体高于前5年。通过对中日各年代相关论文数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日本国内对东盟的相关研究多于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t[10]=3.68, p=0.005)。接着,以2013年为节点,通过对2013年前后日本国内的论文数量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我们发现日本的2013~2017年的论文数量多于2008~2013年的论文数量(t[5]=8.60, p<0.001)。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东盟成立初期便开始与东盟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合作,其合作覆盖面之广、投入之深都为日本在东盟地区保持强大影响力提供了保障。而日本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也为日本政府在调整东盟政策上提供了有力参考。2012年年底安倍政府上台后,推行新东盟政策,全面升级与东盟在各领域的合作。2013年之后,日本国内学界对东盟的关注程度大幅提升,论文产量激增。
中日关于“日本—东盟”研究的主题分布。本研究将搜集到的论文主题分为五类[9]。(1)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政策、军事合作、国际组织合作、国际法、人权问题类论文。(2)经济建设:国际贸易、经合组织、国际投资、基础建设、国际经济税务法律法规、政府经济援助类论文。(3)科学技术:农业科技、技术转移、科研成果、基建技术、知识产权类论文。(4)文化教育:语言文化交流、大学教育、国际人才培养、文化输出类论文。(5)人社其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制度、跨国劳工关系、环境保护、灾后重建类论文。
近10年来中国国内关于日本对东盟研究的主题集中在“政治外交和军事”“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这四个方面,且每一年份均有1~2类论文缺失。从数量上来看,四类研究主题中“政治外交和军事”与“经济建设”类研究占据绝对优势。前者自2008年开始逐年增多,虽然在2011~2013年有小幅下降,但整体呈上升趋势。后者在2011~2013年出现大幅增长后近几年又开始小范围回落。但两者总数的每年占比都保持在90%以上,这说明近十年来中国国内关于日本对东盟的研究中,政治外交和军事、经济建设类研究一直是研究重点。究其原因,一是日本积极插手南海问题,二是日本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日本借助美日同盟以及其他域外力量,同时联手南海周边国家,使南海问题久拖不决,以达到牵制中国发展,同时扩大日本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战略目标[10]。2011年日本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后,大力深化加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更有计划地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意在保持东南亚地区经济制度构建中的主动地位,同时推动其国内改革,为日本国内经济注入活力[11]。应实时变化,中国国内对日本的东盟政治策略保持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密切关注日本加入TPP谈判后与东盟的经济往来动态,虽然2011~2013年间出现小范围的“政冷经热”的现象,但日本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对东盟的经济外交政策,以及其与东盟各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无疑是我国相关研究的重中之重。
此外,10年间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类研究仅各为1例,这说明我国在这两方面的研究还亟待挖掘。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东盟成立初期便开始与东盟开展合作,在文化、教育、科技、制度建设等输出方面较之中国更为全面、深入。现今中国提出加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势必要求在文化、社会方面与东盟全面深化合作,而相对成熟的日本与东盟的合作方式也将为我国在对东盟的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近10年来日本对东盟研究的主题涵盖“政治外交和军事”“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人社其他”五个方面。2008~2011年,日本对东盟的研究焦点集中在“政治外交和军事”“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上。2012~2017年出版数量稳步上升,研究视域拓宽至“文化教育”和“人社其他”,且始终维持一定的比例。从各项主题的分布来看,经济建设类研究一直保持超过半数以上的占比,远远超过其他分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建设类研究都是过去10年间日本关于东盟研究中最为关注的内容。排在第二位的是政治外交和军事类。该类研究自2008年开始逐年递增,在2011年和2014年出现两个高峰,之后都有较大幅度的回落。科学技术相关研究的波动则更为明显。该类研究早在2009年就已展开,占比基本维持在5%左右。但2011年、2013年和2015年出现缺失,于2017年出现爆发式增长(26.8%)。文化教育类研究和人社其他类研究均始现于2012年。前者的峰值出现在2012年(21.7%)后逐渐回落,后者则一直维持在5%以下。
综上所述,不论从各年份中经济建设类研究的占比还是从10年来的变化趋势来看,经济建设类研究在日本对东盟的各类研究中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从1967年东盟创建之初,日本便将东盟视作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尤其以资源贸易为主。截至2016年4月,投资东盟(ASEAN)的日本企业已达11328家,东盟已成为日本企业海外经营的“大本营”[12]。如何在东盟开辟新市场和新据点,为日本企业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出谋划策,一直是日本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日本积极参与东盟各国的基础建设,通过援建交通设施促进日本国内物流企业与越南等国的合作,加速物流系统的改革与升级,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渗透提供了条件[13]。除此之外,对国际税法等关于国际经济法律的相关研究也为日本企业和投资者扩大在东盟的投入提供了法律支持。東 茂樹将中国—东盟自贸区与日本—泰国自贸区的关税方案作出对比,为当时新展开的自贸区的关税方案的制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14]。日本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和加强既为适应东盟一体化进程带来的新需求,也為应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安倍二次政权成立以来,积极配合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借南海岛礁争端之机,在海上安全合作方面加大了对东南亚有关国家人力、物力与资金的投入[15]。在此背景之下,2011年和2014年日本学界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的关注更为密切,论文数量激增。随着日本政府重新定位东盟的战略地位,全方位深化与东盟各国在各领域的合作,科学技术的渗透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日本企业在当地融合过程中的医疗保障、劳动保障相关问题也日益显现,故此,2013年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人社其他”方面的研究也积极地开展了起来。
结语
本研究通过梳理2008~2017年这10年来中日两国关于“日本—东盟”研究的发展轨迹及现状,从研究的总体趋势、主题两个维度进行总结与对比后发现:中、日两国的相关研究总体上都呈现稳步向前发展的态势。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中“政治外交和军事”与“经济建设”类研究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日本国内的相关研究则将焦点放在了“经济建设”类研究上。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如要准确把握日本对东盟的经济、外交政策,评估日本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就必须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人社医卫等领域扩大研究视角的维度,创新研究范式,借鉴日本对东盟相关研究的成果,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
(本文系2018年度湖南省智库专项课题“东盟地区湘籍华人分布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侨力资源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WA12)
注释
[1]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2018东亚区域经济展望报告》,https://www.amro-asia.org/wp-content/uploads/2018/06/2018%e4%b8%9c%e4%ba%9a%e5%8c%ba%e5%9f%9f%e7%bb%8f%e6%b5%8e%e6%8a%a5%e5%91%8a6.25-AREO-2018-Chinese-version.pdf,2018年5月3日,登录时间:2018年12月6日。
[2]李迎旭:《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1995~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对外经贸》,2013年第7期,第37~39页。
[3]王丽琴、朱美琳:《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中国挤占东盟FDI问题研究——基于日本2001~2012年FDI基础上的考察》,《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44~50页。
[4]张彦:《经济相互依赖视角下中日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1990~2011)——基于贸易和FDI数据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13第10期,第118~124页。
[5]丁兆中:《日本对东盟的文化外交战略》,《东南亚纵横》,2008年第10期,第8~12页。
[6]白如纯:《战后70年日本的东南亚外交——经济外交的开启与发展》,《现代日本经济》,2015年第6期,第13~20页。
[7]“CiNii”是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简称NII)运营的日本最大的学术论文数据库,收录了日本各学术机构及团体的期刊论文和大学学报论文。
[8]本研究所指的非研究类咨询包括书评、访谈、会议综述、新闻报道等。篇幅过短的文章是指篇幅小于2页的文章(包含2页)。
[9]本研究中的“人社”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简称。国别研究按其主题关键词归类至5类中去,不再单独统计。
[10]杨继龙.:《论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12期,第92~101页。
[11][12]张玉来:《日本如何在东南亚构建“强大影响力”》,《世界知识》,2017年第8期,第30~32页。
[13]島崎順二:「ASLF2017 ハイライツ(10)ASEAN連携セッション/佐川急便ベトナム 成長著しいベトナムでワンストップ物流提供,保税倉庫活用で日本企業を支援:全土に広がる宅配便網,現地大手流通業の物流受託も (特集 食品コールドチェーンとアジア越境EC)」,『マテリアルフロー』,2017年第58卷第11期,第42~45页。
[14]東 茂樹:「ASEAN中国FTA (ACFTA)と日本タイEPA (JTEPA)の関税削減効果」,『西南学院大学経済学論集』,2013年第48卷,第45~65页。
[15]白如纯:《安倍政权强化对东盟外交的台前幕后》,《当代世界》,2014年第3期,21~24页。
责 编/赵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