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市场合作:“一带一路”的新动能
2019-02-15吴浩
吴浩
“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首次提出并写入双边法律文件,始自2015年6月中国与法国政府发布的《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该联合声明明确了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应当遵循的“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平等协商,互利共赢”“互补、互利、开放、包容”等原则,拟在基础设施和能源、民用航空器、交通、农业、卫生、应对气候变化、工业园区、金融和保险行业等方面开展重点合作。[1]此后,我国与英国、荷兰、新加坡、德国等近20个发达国家签署联合声明或谅解备忘录,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2018年10月,李克强总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在京举行的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共同见证了52项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的签署。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在短时间内就“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的发展共识和初步成果,深受世界瞩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設,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中国首创的建立在资源优势互补与发展需求对接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产业迈向高端水平、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助力发达国家开辟互利共赢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第三方市场合作深刻地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理念,有助于在双边和多边机制层面突破制约“一带一路”建设的结构性瓶颈,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动能。
第三方市场合作对化解“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五年来,“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在贸易往来、投资合作、重大项目、境外合作区建设、自贸区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同时,在全球经济遭遇发展困境和各区域产业发展供需不一致的前提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仍面临一定的系统性风险与具体问题的挑战。
在系统性风险方面,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逆全球化思潮在全球化发展之大背景下暗流涌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个别发达国家将本国利益最大化作为参与国际合作的宗旨和目标,试图通过再工业化的方式振兴本国经济,推动大量资本回流。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封闭化”“内向化”趋势,增长乏力,甚至引发贸易战、汇率战,阻碍全球化发展进程,严重违背了2015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从宏观层面对“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造成系统性、结构性风险。
就具体问题而言,主要涉及资金、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需求、产业发展升级的要求与资金、技术等的供应能力形成强烈反差。因各自内部发展环境和参与全球化程度存在差异,经济社会发展也处于不同的细分阶段,“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中也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诉求不一致以及利益分化、恶性竞争的现象,深受“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孤立主义行为等的严峻挑战。就发达国家而言,产业结构呈现空心化的僵局,严重制约总体经济的均衡发展,经济增长缺乏内生动力。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产业链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的加速转换,业已成为全球产业链中工业化中端制造的重要一环,但与工业化高端制造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在与相关国家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寻求平衡,实现有效合作与互利共赢,是亟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此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中国和日本等国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并不鲜见。
第三方市场合作这样的机制创新,可以将中国在中端制造产业的优势同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与高端技术相结合,为双方在第三方市场开展产业投资等国际合作提供融资支持,为第三方提供高水平、高性价比、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恶性竞争,实现“三方共赢”。第三方市场合作秉持和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思路。
“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将成为衔接三方市场需求、对接三方优势资源的有效合作平台,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同时,促进产业分工的合理和有效布局,在优势资源合作中发挥各个主体在产业链上中游的比较优势,打造全产业链合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方市场合作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阶段国家间存在有效供需链的基础之上的,是促进全球产业链升级、实现全产业链合作的有效途径。
第三方市场合作对破除“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忧虑起到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五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欧亚倡议”“容克计划”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具体对接与实质合作。但仍有少数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对“一带一路”倡议心存忧虑,设置障碍,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印度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印度是南亚地区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也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地区取得突破的关键。基于传统地缘政治的忧虑,印度对“一带一路”保持警惕立场和纠结心态,尚未从官方层面表示对“一带一路”的支持。
日本企业深耕经营东南亚、中亚和南亚等地区多年,在产业投资和经贸合作上都具备相当的竞争力,同时又因其在当地很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些地区具备深厚的民意基础。中国在这些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面临日本企业的激烈竞争。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为抗衡“一带一路”,联手推出了“印太战略”。日本效仿与中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为提高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活动协调性,与印度携手在东南亚及非洲等第三地推进“高质量基础设施”开发。
欧盟对“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的心态复杂,担忧中国借助“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提升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力。
这些都突出反映了在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来自他国的地缘政治忧虑。第三方市场合作为破解这一忧虑,深化中国与相关国家的政治互信与经贸合作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方案。
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
缺乏政策沟通与协调机制,影响企业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第三方市场合作是一项创新之举,也意味着中国与其他国家企业开展第三方合作缺少值得借鉴的可复制经验和具体办法。前期有效协调与沟通机制的缺失,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双方在第三方的合作。
以日本为例,日本一直以来把俄罗斯、中亚国家视为重要市场,在工程承包上积极给予各类贷款,加强其市场竞争力。在土库曼斯坦钾肥、乌兹别克斯坦石化、俄罗斯石化等领域,日本三菱、日挥等企业一直是中国的强劲对手。在资金方面,日本建立了反哺机制,其承包商利润可以合理补偿银行利息;在技术层面,日本在很多方面领先中国;在价格层面,日本企业合纵连横,竞相降低造价,牢牢把握设计和采购的高附加部分,给中国企业造成很大压力。
中日双方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如果未能确保建立长期稳定的协调机制,未能就双方合作以及三方合作的项目设计、项目分配、项目管理等问题进行合理的制度规范和阶段性的政策沟通,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制红利将很难实现。
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关于市场份额、供应链、利润分配等竞争问题。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对在第三方市场开展合作的倡议颇感兴趣,但仍期待中方提出更具体的建议,持有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不可避免这样错误观念的大有人在。
以中德合作为例。中国与德国在中东欧地区也存在市场竞争关系:德国是中东欧国家最大的投资者,也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中东欧国家与德国贸易的三分之一是中间产品,这表明中东欧国家在德国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推进的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欧盟和德国的竞争压力。中国在中东欧国家与欧盟或德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要行稳致远,就一定要在市场份额、供应链和利润分配等方面与对方达成共识,并形成妥善的安排。
进一步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政策建议
确保长期有效的政策沟通和项目协调,完善对接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贸易合作和投资的中国企业而言,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政策沟通渠道,正确认识发达国家企业在贸易和投资对象国的产业布局与投资优势,明晰双方的关键合作领域和比较优势,明确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具体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于第三方市场与法国、德国、日本等企业进行项目合作,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猜疑和竞争。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对接三方合作的信息服务平台,在项目合作的前、中、后期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互通有无,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及时对接项目合作需求,也使得合作主體能够在合作过程中围绕可能产生的关于市场份额、供应链、利润分配等竞争问题进行及时地沟通和磋商,管控投资合作争议,及时调整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经济贸易政策。
围绕重点区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市场开发与维护。积极开展非洲、拉美、东南亚、中东欧、中亚、南亚等重点区域的第三方市场开发与维护工作。法国、德国等国多数企业希望借助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与前期合作基础,与中方企业一道在非洲地区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中国与法国、德国在非洲地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应当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和实际需求,充分尊重非洲国家的发展意愿,发挥法国的语言、文化优势和德国资金、技术资源优势,巩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友谊,开展务实高效、互利共赢的第三方市场合作。
积极推进与西班牙展开在拉美地区的第三方市场合作。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应邀访问西班牙,中西双方就在拉美、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重要共识。西班牙政府内部对“一带一路”倡议保持积极参与的一致态度。中国与西班牙在拉美地区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优势明显。作为传统贸易伙伴,西班牙在投资合作、商贸往来方面与拉美国家有着深厚基础。在民心相通层面,西班牙与拉美国家关系发展由来已久,语言与文化传统相近,人文交流频繁,为第三方市场合作奠定了民心基础。中国也能根据拉美市场的客观需求,提供优质产能和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支持,与西班牙一道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医疗等领域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
积极落实和推进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的会议成果,在微观层面加强中日两国企业在具体项目合作上的沟通与协调,改变以往与日本在东南亚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局面,化敌为友,变竞争为合作,将中国和日本在东南亚的合作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
与欧盟、德国等在中东欧地区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中国与中东欧“16+1”合作注入新的理念和内容。
通过俄罗斯与中亚的传统关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规划对接,共同开拓中亚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点项目。
加强与印度的政策沟通,借鉴与日本合作的经验,尝试开拓与印度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南亚国家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以增量创新扭转印度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态度。印度的第二大汽车生产商mahinda,也是印度最主要的电动车生产商,目前已经与斯里兰卡著名汽车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且已在斯里兰卡投入生产线。这家斯里兰卡车企对中国的电动车制造产业十分了解,认可中国在电动车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希望与中国电动车企业合作,实现印度—斯里兰卡—中国模式,在斯里兰卡生产电动汽车,并在斯里兰卡、印度等南亚地区销售。这样既结合中国在电动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确保在南亚国家间免税协议基础上的低销售成本,又可为中印斯三国企业在其他领域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围绕重点专业领域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强全产业链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点领域应当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全产业链合作,并逐步推动产业链合作向中高端迈进。中国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全球战略经营能力及应用型创新能力,而诸多发达国家企业在基础型创新领域具有较强实力,双方在科技环保、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可取长补短。
以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例。据东京三菱UFJ银行(北京)调查室资料,日方将与我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服务、金融服务、人文交流等四个领域(如下表所示)。
表 中日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重点领域、政策对象等
将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新高地,建立健全工作学习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在项目投资与管理上的先进经验。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平台,应努力将第三方市场合作打造成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高地。在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过程中,发达国家往往在技术、品牌、战略管理及项目投资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前期成果,中国应当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学习交流机制和对话渠道,学习借鉴相关合作方的项目投资和协调管理经验,尽早从制度、人员、机制等多层面进行完善。例如,日本政府与民间的协调机制、经贸投资与文化交流的结合、垂直投资与水平投资兼顾等综合性战略以及投融资经验等都值得我国参考。日本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在质量保障、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树立了国际口碑,项目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安全性、抗灾性、环保性等诸多指标成为国际标准,提升了竞争门槛。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与日本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中认真学习和借鉴。
发挥金融支撑引领作用,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支撑引领作用,降低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投资风险,实现互惠互利。加强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与“一带一路”沿線国家的金融机构间合作,推动建立第三方投资基金,创新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投融资模式,开拓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发展公共资金与私人资金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方式,平行贷款、股权投资、风险参与以及技术援助等合作方式,为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企业主体提供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投融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3]在第三方市场合作中也应当要使金融体系真正依靠、服务、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实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比翼齐飞。
建立健全第三方市场的产业需求数据库。第三方市场覆盖各个重点区域、诸多重点专业领域,随着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不断推进,对第三方市场产业需求的前期调研与后期研究、评估成为合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基础,合作方对语言、区域与国别研究的需求日益增强。北京外国语大学目前共开设98个语种,到2020年将开设超过一百个语种,实现与中国建交国家官方语言和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全覆盖。北外近年来也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等一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校新型智库,立足北外“多语种特色”“跨文化优势”“产学研平台”和“走出去桥梁”的要素禀赋和功能定位,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数据调研和政策咨询。在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推进和不断完善过程中,北外能够发挥自身语言、区域与国别研究、高校新型智库的学术优势,针对第三方产业市场需求进行区域与国别调研,建立有针对性的需求数据库和项目信息库,并在此基础上为相关决策部门和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和学术咨询服务。
注释
[1]《中法政府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人民网,2018年12月17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702/c1002-27244657.html。
[2]习近平:《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216页。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79页。
责 编/郑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