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美化了,抄袭就是抄袭
2019-02-15柏小莲
柏小莲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自媒体号“呦呦鹿鸣”发布的一篇流量雄文《甘柴劣火》也点燃了以《财新》记者王和岩为首的传统媒体记者的维权之火。
这一篇赚足了眼球和流量的文章前后列出了十几个原始出处,全部是媒体报道信息点的拆解与梳理,这种文体我们从上小学的时候应该就很熟悉了,那个时候叫“夹叙夹议”,如今在自媒体时代,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带有所谓“大局观”的“整合分析”。
在一些新媒体人眼里十分“陈腐”的传统新闻报道写作规范中,是不接受这种整合分析的:每一个新闻事实需要有两个以上独立信息源;要有采访录音留档;编辑保留随时核查信息的权力;除非事关重大或有生命危险,采访信源不得匿名,这对于十几年前入行的调查记者来说,几乎就是医学生“希波克拉底誓言”一般的存在。能够在这样的规则之下成为一名合格的调查记者,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能够用手中的笔影响社会,可以称得上站在记者这个行业前沿的人物了。
可惜这是绝对理想的状态,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入行之后都会面临着威胁与妥协,有些隐匿的压力无法言说,但是随着互联网迅速普及,自媒体渐渐成为一股给传统行业带来极大冲击的力量。
传统媒体内容本身的规范操作与传播渠道上的慢速匮乏产生反差,这其中巨大的空白阅读需求就由雨后春笋般的微信公众号来填补。
但是“呦呦鹿鸣”号主理人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经验丰富,也有代表作,以上所列的采訪规范和职业道德,想必在入行之初也是被前辈们耳提面命过的,如今不但弃如敝履,更是被他拿来为自己的拆解洗稿行为强词夺理,狡辩不已。
还有很多刚从学校走出来、还未经过正统的采访写作训练的年轻人,被扔进了自媒体写作的洪流里,他们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没有进行过一手取材,没有训练突破能力,没有去实地采访,也没有跟当事人进行核实的机会。他们的工作大部分就是一种搜集,从书本摘抄,从其他媒体摘抄。
从微信公号逐渐成为一门生意开始,这种抄袭洗稿争端就屡次发生,原创大号几乎没有一个没被抄过洗过,维权三不五时发生,结果大多不了了之。文字被抄袭和搬运是最容易的,视觉作品也可以用截图说话的方式成为素材——当然只是那些最能煽动情绪的只言片语才会被纳入叙事体系,作为公众号写作者指引受众情绪的工具——这对于影视产品生产者不也是一种侵权和冒犯吗?
舆论发酵几天后,另一个公众号“山寨发布会”采用了一种信息模块查重的方式比对“鹿鸣”和《财新》的报道,认为这种比对方式“能够识别出那种转换字词、多文摘抄、颠倒次序、叙论杂糅等高级洗稿手段”。从最后比例上来看,这篇《甘柴劣火》的确是通过改写和调换顺序等“洗稿”手段跟《财新》一系列独家原创付费文章有大量的信息重合,有些部分甚至是信息点整段摘抄。除了“山寨发布会”之外,另外也有一些技术流公号对两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分析,结果相似。
事情发展至此,这已经可以算是一场原创者对抄袭者的自卫反击战,而不是利益相关方模糊焦点声称的新旧媒体之争。
毫无疑问,《财新》在一手采访的情况下对这些材料有着绝对独家的使用权和处置权,不管对方如何使用话术巧言令色,“抄袭”和“洗稿”的罪名是无法摆脱了。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