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 万达“重生”
2019-02-15林奇
林奇
2017年喊出“轻资产化”后,万达集团一路抛售国内文旅项目、酒店资产以及海外资产,至今不到两年,收入和资产均缩水。
1月12日,万达集团在青岛举办年度业绩发布会,董事长王健林宣布,2018年万达收入2512.7亿元,同比下降5.7%;总资产为6257.3亿元,同比减少 10.61%。
其中万达的服务业收入1609亿元,占总收入的75.1%,地产集团收入540亿元,同比减少34.9%,是四个产业集团中唯一下降的业务。具体来看,旗下包括影视、宝贝王乐园、文旅和体育的万达文化以692.4 亿元的年度收入位居四个业务之首,同比增长 9.2%;金融和商管分别收入 433.6 亿元和 376.5 亿元,同比增速为 28.6% 和 25.9%。
“一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也不能有,”王健林在报告会上说,为了资本市场的需要,2019年将彻底把商业管理和地产业务剥离。地产业务是万达的起家业务,但现在它的目标是成为彻底的商业管理运营企业。
万达的转型开始于2017年。由于多方面原因,万达那一年出现流动性危机,融资渠道收紧、现金周转能力减弱。万达不得不甩卖资产,降低负债率、回笼现金。单在2017年7月,就以近 638 亿元将大部分文旅和酒店项目出售给富力和融创中国,同时还向合生创展出售多个万达广场。
王健林表示,万达之所以要转型,一是房地产行业是强周期性行业,很多企业在周期变化中就死掉了,大型企业可以通过开发比较多的项目抵抗周期,但无法摆脱;二是房地产现金流不长远,相比汽车,房子购买率更新慢很多,真正住房的人一住就是一辈子,而买多套房子的人都是为了投资,但现在也无法随心所欲购买多套房子。
也是在2017年,万达集团的组织架构开始调整,从原来的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和大健康调整为四大板块:商管、文化、地产和金融。其中商管的前身即为万达商业,主要经营万达广场和海外项目。
那些地产项目卖出后,按协议还是由万达负责运营。比如文旅项目,由万达文旅负责运营,融创需要每年为每个项目支付5000万元品牌许可使用费,周期20年,预计万达至少可以收回130亿元。但2018年10月,万达以60亿元将文旅运营的公司和团队也都交接给融创,后者可以随时更换品牌名称。
但是光这样还不足以让万达走出流动性危机。2018年1月,王健林表示,打算用两到三年时间将负债降至绝对安全水平。2017年万达商业资产负债率从前一年的63.51%降到53.5%,不过同期有息负债比从42.86% 升至47.78%。在本次万达年度报告会上,王健林没有公布2018年万达商管的负债率,但称其有息负债较2017年同比减少约30%。
根据万达商管2018年半年报,到今年6月前万达商管至少要还150亿元,其他负债包括债券和长期借款。而截至去年年中,万达商管拥有大约820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万达要剥离地产业务,并非不做地产。简单地说,万达将会继续保留地产业务,从商管中将其剥离并转到地产集团中。“地产集团不追求销售额,追求每年保多少万达广场开业,地产集团就是为商管而存在。”王健林说。根据业绩报告,2018年萬达广场新开业49个、其中轻资产占39%,并计划从今年起将新开业的轻资产广场占比提高至50%,往后继续提高比例。
“这是投资协议的约定,”王健林称。投资协议指的是,2018年1月急需现金的万达从腾讯、京东等战略投资人处募资340亿元,投资方要求万达商业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上市。但根据当前中国对地产企业的严格管控,包含地产业务难以上市。2016年万达从香港退市,承诺到2018年8月底前在A股上市。但见不到可能性后,万达引入战略投资让签批私有化股东退出。截至2018年12月,万达商业在IPO的排队列在第7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