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下隔板结构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①
2019-02-15连真毅
连真毅
(温州市公路管理局,浙江 温州 325035)
0 引 言
桥头跳车在我国东南沿海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尤其是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路堤沉降问题显得更加突出。依托工程的地质环境为滨海深厚软土地层,综合国内的研究现状,路堤沉降研究主要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进行的。唐泉[4]经过室内实验、理论研究结合FLAC3D软件,算出了不同施工工况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并分析了煤矸石路堤的竖向位移与应力状况。在现场观测数据的基础上,金圣杰[5]采用PLAXIS数值分析软件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长期变形规律。徐江平[6]采用MIDAS GTS-NX有限元软件剖析了综合管沟和土工格栅对路堤沉降的影响。郝德强[7]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高填方路堤,得出当路堤填料被碾压夯实后,高填方路堤沉降量较小。李又云等[8]用ABAQUS软件模拟了土质为黄土路堤的沉降变形规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针对软土地层的桥头跳车问题,通过Midas GTS-NX模拟,探讨了不同桩长、桩间距和桩径等参数对基础沉降的影响情况,为后期将进行的现场监测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
公路桥头软基综合处理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1为桥头路基处理过度平面图,图2为路堤正视图,水泥搅拌桩呈现梅花型布置,桩距范围取1.5m4m,桩长8m35m,桩径0.5m,钢筋混凝土板厚度为0.4m,长切缝为10m。该模型共考虑了4种工况: 工况(1):8m长水泥搅拌桩,间距1.5m,桩径0.5m;工况(2):12m长水泥搅拌桩,间距2m,桩径0.5m;工况(3):20m长的管桩,间距3m,桩径40cm;工况(4):35m长管桩,间距4m,桩直径0.4m。
图1 桥头路基处理过渡段平面图
2 路堤沉降数值模拟
2.1 模型简介
为分析不同桩长、桩间距和桩径等参数对基础沉降的影响,采用Midas GTS-NX建立路堤施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以K14+187.8段为例,路基共有3层密实填土,每层填土高1.4m,下隔板材料为C25,厚0.6m,水泥搅拌桩5排,每排5根,呈现梅花型布置,所取的研究部分,充分考虑了桩的对称性,具有一般性。地基土的第一层为黏土,深20m;第二层为淤泥,深5m;第三层为粉质黏土,深15m。土层参数取值如表1所示,考虑的约束条件有:桩约束,边界约束,排水,填土非固结;并施加了静力荷载自重。
表1 模拟区间段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图2 路堤正视图
图3 有限元模型
2.2 土的本构模型
以K14+187.8段的土层为例,土层中的填土、淤泥、黏土和粉质黏土采用的是莫尔-库伦的本构模型。理想弹塑性是莫尔-库伦本构的重要特征。图4中所示的理想弹塑性曲线适用于大多数的岩土非线性分析,能够很好的模拟岩土材料。
图4 理想弹塑性曲线
图5 竖向位移云图
3 计算结果分析
对这4种工况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图6 路堤不同位置沉降-时间关系
3.1 工况(1)
如图5、图6所示,图5为工况(1)的竖向位移云图,图6展示了路堤不同位置竖向位移-时间关系图,可知,在路堤边缘-5m处,基础沉降最小为0.055m;路堤中间0m,路堤边缘0m,-5m基础沉降比较接近,为0.067m。
图7 竖向位移云图
图8 路堤不同位置竖向位移-时间关系
3.2 工况(2)
如图7、图8所示,图7为工况(2)的竖向位移云图,图8说明在路堤边缘-5m处,基础最小沉降为0.039m;在路堤中间0m处竖向位移最大,为0.049m。
3.3 工况(3)
如图9、图10所示,图9为工况(3)的竖向位移云图,图10展示了路堤不同位置竖向位移-时间关系图,可知在路堤中间0m处,竖向位移最大,为0.027m;在路堤边缘-5m处,竖向位移最小为0.015m。
图9 竖向位移云图
图10 路堤不同位置竖向位移-时间关系图
图11 竖向位移云图
图12 路堤不同位置竖向位移-时间关系图
3.4 工况(4)
如图11、图12所示,图11为工况(4)的竖向位移云图,由图12可知,在路堤中间0m处,发生的竖向位移最大,为0.023m;在路堤边缘-5m处,发生的竖向位移最小为0.012m。
4 结 论
对不同施工工况下的桩基-下隔板结构路堤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出如下结论:
(1)在现场监测之前,先针对不同桩长、桩间距和桩径等参数对基础沉降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这和传统的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略有不同,意在利用已有的数值模拟结果指导后期需要进行的现场监测试验,模拟结果也确实为现场试验方案的制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借鉴作用,有效的确保了后续工作的高效运行。
(2)通过对4种施工工况的横向与纵向对比说明,在软土地层中,桩长对基础沉降的影响较大,所以为了经济和安全考虑,选择的长一点、间距大一点的桩,将能够符合安全和经济这两个标准。
(3)除以上两点外,模型与以往的模型有所不同,具有一般性,建模的方法也对解决类似的工程案例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