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文化互动传播中狮舞与广场舞的融合问题
2019-02-15张盈
张 盈
(广东海洋大学 中歌艺术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88)
狮舞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它起源于汉代,之后在中国大地广为传播。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狮舞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南狮与北狮两种不同的狮舞文化。两者虽有不同,但却一脉相传。深入研究南北狮舞的共性与差异,对保护狮舞大有好处。
在历史的长河中,伟大的华夏民族利用勤劳质朴的双手,建立了农耕文化。他们在农闲、丰收时也会自娱自乐,在这种氛围中舞蹈随之产生并流传了下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舞蹈也被划分成专业舞蹈和非专业舞蹈两种形式。专业舞蹈一般是以舞蹈作为职业,建立职业团体或演出机构进行演出。非专业舞蹈是以广大群众为参与者,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开展文化活动,广场舞就属于非专业舞蹈的范畴。近年来,特别是跳城市广场舞的人群不断扩大,参与的人数迅速增加,舞蹈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深受群众喜爱,已经成为城乡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形式。但广场舞还没有制定出科学、健全的舞蹈标准体系。本文试图将狮舞元素带入广场舞中,在狮舞与广场舞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使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不断发掘非遗舞蹈的精神风貌。其目的是让民族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确保民族舞蹈更具观赏性和地域文化特色。
1 狮舞的艺术流派与特征
狮舞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它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自然法则,尊重南北风俗差异,逐渐形成了南狮和北狮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根据史料记载,北狮最早是在北魏时期由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魏帝将其称为瑞狮,史学家称为北魏瑞狮。南狮是在北狮的基础上形成的艺术形式,它融入了南方居民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习俗,逐步在长江流域慢慢传播开来,并蔓延至两广、福建等沿海地区。
1.1 北狮的特征
北狮表演主要以武狮为主,外形酷似真狮,狮头造型较为简单,全身由狮身遮盖,并盖住腿部,只露两只脚,舞狮者的裤子和鞋上全部缀满狮毛,头顶树一个独角,似乎在诠释王者风范的气质形象。北狮分为大狮与小狮两种,大狮由两人合舞,小狮由一人完成。北狮表演风格雄健威风、大气磅礴,尽显豪迈风范。在动作表演上,由于北狮生性好斗,因此动作技巧也以开拳踢打、飞扑、翻滚等动作为主。
1.2 南狮的特征
南狮又被称为醒狮,以广东地区的表演形式为代表,又以佛山南海和湛江遂溪两地最有代表性,目前已传播至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南狮形象重在狮头,广东地区流传醒狮是为了驱赶年兽而生的说法,因此南狮的形象与北狮相比更注重神似,更为抽象,甚至将人们想象中年兽的形象元素加入南狮表演中。南狮的表演风格细腻温和,表现力强,无论是采青、点睛,或表现慵懒睡醒、吞噬美味等表情都惟妙惟肖,生动自然,传神灵动的表演形式也成为南狮狮舞的核心与精华。
2 城市广场舞的发展历程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当文字和语言都没有发明时,舞蹈就出现了。经历几千年的文化洗礼,舞蹈形式更加专业、具体,被划分出不同的流派和舞蹈种类。舞蹈作为专门的文化门类发扬光大,成为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被人民群众所喜爱,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门类[1]。广场舞作为全民娱乐的产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慢慢出现在大街小巷。广场舞更像是一种表演形式,将一部分人聚集到城市公园、广场的空旷地带,在音乐的配合下,许多人一起舞蹈。他们的舞姿可能不够优美,音乐节奏也不一定准确,但却沉浸在美妙音乐的旋律中,充分展示自己,愉悦心情,放松自己。在跳广场舞时,广场也成为人们的社交场所,通过跳广场舞建立新的交友圈,这也是城市广场舞深受大众喜爱的魅力所在。具体的舞蹈内容,可以根据广场环境、舞蹈者本身喜好而定,芭蕾舞、国标舞、现代舞都可以成为广场舞的具体舞蹈形式。目前还没有从理论方面对广场舞进行系统研究,广场舞的主要风格以活泼欢快、热情奔放为主,舞蹈动作大多简单易学。锻炼健身和愉悦心情是它的主要目的。如今广场舞的参与者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
3 狮舞与城市广场舞关系的建立
3.1 狮舞在城市的传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狮舞活动大多活跃于乡村之中。人们对它的认识多停留在乡土文化这个层面,虽然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是人们依旧认为它距离我们很远。甚至一些人认为它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国家倡导的非遗保护对我们而言相距甚远,缺乏具体的保护措施。每年我国都会有很多“非遗”传承人去世,掌握这些技艺的人越来越少,没有人愿意做推广普及工作精湛的技艺逐渐失传。目前,乡村大量青壮年流向城市,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较多,乡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在乡村推广“非遗”文化,重塑狮舞精神是非常艰难的。跨地区、跨艺术类别,努力向城市传播狮舞文化,是狮舞发展的最佳路径。在大都市里,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场地资源,只要以合理的途径进行传播,必将受到更多城市居民的关注和喜爱,必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城市建立传播子网络
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变化快是对现阶段中国城镇发展最恰当的形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大量公园、绿地和广场进行改建和扩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似乎世界变小了一样。人们在虚拟空间中的交流更加方便,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却急剧减少,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社交范围反而在逐渐缩小,限制了人们在实体空间有效沟通的机会[2]。人与人之间因为面对面沟通的减少,信任感和安全感都在下降。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的改变,让人们感觉到越来越缺乏人情味。城市广场舞的出现,打破了现代社会由手机社交模式产生的隔离。人们来自四面八方,因为共同爱好跳舞而相识,为建立可沟通的城市创造了条件。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日常的吃穿住行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愉悦,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的目标。城市的条件之所以优于乡村,就在于信息可以迅速传播,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频繁交流,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交网络。在跳广场舞过程中,大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起来,并在生活的各方面进行联系。在构建新朋友圈子的同时,促使人们更加具有热情,这都是跳广场舞所带来的好处。
3.3 狮舞与城市广场舞的沟通之网
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是人们对情感的表达与宣泄。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乡里巴人,没有情感的释放,艺术也就失去了根基和灵魂,只是机械的运动。狮舞之所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其独特的创意、别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和精绝的技术技巧。而这一切的核心动力,源于创作者的用心,可以说因为用心,所以精彩。这也十分契合广场舞在不断追求升级的同时,艺术表现力也在不断提高的实际。过去广场舞被认为是休闲、健身、群众互动的工具,边跳边聊,由于具有随意性,很少有人在意广场舞内容是否丰富、舞蹈姿势是否优美[3]。随着广场舞迅速发展、普及,许多人开始重视创新升级工作,他们不满足于始终停留在普通大众舞蹈上,对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与狮舞结合建立新派的广场舞,为创新升级提供可能。从舞蹈层面来看,狮舞不仅有舞蹈动作,还加入了体育元素和竞技技巧,想把狮舞舞到传神,必须做到用心,只有专注投入,才能表现完美。从品质升级角度来看,狮舞表演具有特殊性,没有一段时间的排练练习,无法掌握动作要领。在舞狮时,不是人人可以随意加入的,必须是喜欢舞蹈,有热爱、能坚持、肯用心的人才能跳好。广场+用心+狮舞建立起新的沟通传播渠道,以广场空间作为媒介,把兴趣相投、爱好一致、追求创新的舞蹈群体聚集在一起,以狮舞作为切入点进行传播,建立沟通网络,形成新的社交群体,重新构建关系网络。
4 狮舞元素在城市广场舞中的具体运用
狮舞在大众的印象中往往都是古老的、陈旧的,怎样才能把狮舞元素加入新派广场舞中、提高他们的舞蹈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在过去,大家对中老年人思想的印象多为守旧、安于现状和与时代脱节等保守印象。随着国力的增强,社会成员普遍文化水平得到提高,现在的中老年人对生活也有了新的认识,出国旅行、组织社团、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人数明显增加,人们生活更加富有时尚性和时代感,高雅的艺术作品更符合现代中老年人的文化品位与需求[4]。对狮舞进行再创作,加入时代性元素,创作出结构简单明了、动作欢快有序、富有竞争力与传播力的舞蹈更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4.1 狮舞元素的转化
以南派醒狮舞为例,其核心动作是以南拳马步为主,加之翻身、翻滚等动作,配合锣、钹、鼓等打击乐器构成了狮舞的核心与灵魂。转化,即转变,就是将事物A通过某种方法或途径转变为事物B的一种解决方案。狮舞的转化,抓住了核心进行升华,以休闲娱乐的方式表达狮舞饱满、高亢的情绪。醒狮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对现代经济、环境景观以及人文文化的集中体现。新派醒狮舞的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人文风貌都可运用广场舞的形式来表达和传播。
4.2 狮舞元素在城市广场舞中的运用方式
醒狮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在闹市中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表演,群众气氛强烈,这一点与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基本一致,由数十名舞者共同跳起广场醒狮舞,场面十分美观。但如果继续沿用过去广场舞组织不严密、纪律性差、随意性强的活动方法,显然是做不到的。狮舞大多采用童子功,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必须要有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的态度。因此,想创作好广场醒狮舞,首先要把醒狮精神贯穿其中;其次,要强化群众的形体训练,提高肢体表现力,以充分表现醒狮的舞蹈美的一面。广场醒狮舞大大降低了技巧难度,表现重点仅以跳、蹲、转为主,与传统民间舞蹈相融合,汲取扭、拖步、三道弯等代表元素,形成广场醒狮舞的核心特征。在舞蹈道具方面,原本狮头和狮身被(即狮服)是连接在一起的,每个合格的醒狮狮头轻则3.5公斤,重可达6.5公斤;传统的狮身被长的有6米,短的也近3米,对于广场舞而言,这些舞蹈道具实在不够灵活,学习起来难以掌握。减少狮头重量缩短狮身长度十分必要,将狮头改为重约1公斤左右,便于双手来回灵活切换使用;狮身被改造成独立的服装,加入醒狮元素如狮穗、麒麟片等,舞起来时意境更丰富,更能真实体现醒狮舞的韵味。在编排上,动作和队形的整齐划一尤为重要。以齐呈现造型之美,一个优秀的群体舞蹈很重要的因素来源于群体形象的整齐。整齐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精神,正如我们常说美是一种精神。但做到由整齐到优美,对于群体舞蹈而言非常不易,不仅要一个一个动作仔细打磨,同时还要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形成群体间的默契,最终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这其中的反复训练以及付出的艰辛,是广场醒狮舞和普通广场舞的最大区别。
4.3 狮舞元素在城市广场舞中的传播之美
传播一般是指在2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所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传播需要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持续性的信息更新。而媒介传播对象的选择也直接影响其传播效果。狮舞选择广场舞作为新路径的传播对象,正是看到了其庞大的粉丝群体,受众面广,影响力巨大,易于且普及推广。通过广场舞的传播,可以展现其艺术之美,例如南派醒狮舞表演的高潮环节,称为采青,狮子捕捉悬挂于高处或置于盆中的利是,利是往往以青菜为主,故名采青,不仅展现了岭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同时也让学习广场醒狮舞的人们感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呈现中华传统艺术之美。通过广场舞的传播,还可以展现其地域之美。广东作为南派狮舞的发源地之一,又以佛山和湛江两地最为有名。佛山醒狮因黄飞鸿而名声大噪,同时地处珠江三角洲经济腹地,是鱼米之乡,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互相交织、协调发展。湛江醒狮又以遂溪醒狮最具代表性,技艺精湛,是粤西最具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过去这里作为法租界,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人文建筑,雷剧雷歌更是独一无二的城市名片。这个城市在新旧交替中串联了历史、文化、美食、风景,让受众深度体验了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魅力。
5 结语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狮舞的发掘与保护一直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重视。仅仅依靠政府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只有群策群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现代文明是不断在跨界中传播和传承的,使之生生不息并不断发展。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单独存在,我们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致力于从受众角度出发传播传统文化。广场舞作为当今深受大众喜爱的群众运动,具有广泛的基础。利用广场舞的文化表现形式推广狮舞文化,既是在个性中寻找共性,也是将传统文化由点到面逐步传播的一种新的尝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应不断创新。要从多角度、多层次、立体融合多个方面,推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快速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