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着力点思考

2019-02-15

关键词: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刘 渊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作为一名肩负重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快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最新要求,补齐短板、狠抓落实,切实围绕“透、新、真、亲”四个着力点,大力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积极提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透”:理论讲解透彻

所谓理论讲解透彻就是要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把握,要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论魅力,要讲出历史发展中存在的普遍真理。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透彻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透彻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成为每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看家本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透彻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高度、理论深度和理论广度直接决定了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基础在教学内容,关键在以理服人。思政课教师应在增强理论的解释力、说服力上多下功夫。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其次,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能够运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去回应学生。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既不能独断,更不能武断,必须尊重规律、遵循学理,以理服人。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去释义疑惑,敢于直面学生的现实热点问题,进而给出准确而又有说服力的解释,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二、“新”:教学方法创新

所谓教学方法创新就是要把经典“翻”新,把教学手段更新。首先,思政课教师要注重从经典中找出“新”思想,运用经典的“新”思想阐释各类现实问题。比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章中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节时,要在课堂教学已有素材的基础之上,认真查阅列宁《论合作制》经典著作,进而分析贯彻“自愿原则必须抓好示范典型”这一原则对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借鉴等;同时要注意时时更新教学素材,充分运用最新的教学资料、最前瞻的学术观点和最新的教学内容去呈现。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大胆探索的勇气,积极扬弃传统教学手段,大胆探索创新。面对“千禧一代”,面对网络化和信息化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观察、思维、逻辑能力普遍攀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纯粹理论讲授方式”需要进行适当改变,要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活化教学过程,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要综合运用“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互媒体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真”:教学投入真心

所谓教学投入真心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学需要真情投入,以情动人,情是真情,不是虚情,是动情,不是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体现出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在思政课讲授中要呈现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能够体现出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逻辑,要能够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要把这个理论的真理性、思想性充分展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其次,思政课教师要选用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要从浩瀚的中共党史之中去找寻感人的革命事迹,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要从当代经典作品之中去寻找大学生耳熟能详的时代故事,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要从思政教师自身的人生过程中选取代表性案例,引导学生成长;要从当前众多的社会热点事件中选取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度阐释,增强学生的关注度等。尤其要针对大学生最关心、最现实、最困惑、最尖锐、最敏感的思想和理论问题,思政教师要能够“讲清楚、说明白”。再次,思政课教师要真心投入课堂教学全过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思政课教师应该天然属于讲台。作为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精神状态尤为重要,要始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勇于自我革命,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要真正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角度去推进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政课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人的工作,就是要为人民培养人,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培养人,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培养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最后,思政课教师要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律要严,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求”作为最新行动指南和人生坐标,努力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传播者、守护者。

四、“亲”:教师形象可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当前,一些思政教师上下课都是“一个位置不动”,不愿意也不想到学生之中去走一走,不想及时去了解自己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接受状况,不愿意听取学生的建议,“自说自话”“自我封闭”。这样的思政课教师实际上自己截断了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这本身也不符合思政课教师的客观要求。必须鲜明指出的是,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并不是和学生套近乎,更不是一味迎合学生。实际上,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博学多才,循循善秀和耐心细致,感受到老师严管和厚爱的有机统一,坚决杜绝 “放水”现象出现,坚决避免“水课”发生等。首先,要主动亲近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上好思政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专业,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才能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的放矢。亲近学生就是要主动在课余到学生之中去交流、去观察,去关心学生的成长等,或者通过收集意见的方式征求教学建议等,通过与学生的广泛沟通,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了解。其次,要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技巧。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思政课呆板、单调,充满了灌输、教条和说教,因此如何选取大学生乐意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去解释问题,展示出思政课教师的广博的知识面,突出的特长和爱好,体现出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熟练运用,始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注重把抽象的理论分析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在课堂讲授中呈现出理论支撑的理性力量和情感传递的感化力量,从而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最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强,自尊心强。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风采展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要充分利用读书报告、社会调研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

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重要的时代责任。高校思政教师要主动改革创新,成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好老师,才能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才能真正成为理论讲解透彻、教学方法创新、工作投入真实、自身形象亲切的模范思政课教师,才能切实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课马克思主义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