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

2019-02-15

关键词:功能对等学术论文英译

黄 蔷

一、引言

学术论文摘要是对一篇学术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或结论等经高度浓缩后提炼出的内容梗概和核心观点,是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自成一体、极富信息功能的科技文本体裁,摘要英译文本具有“术语精确、用词规范、逻辑清晰、行文简练、结构谨严、叙述完整”等“信息型文本”交际规约的规范特点。

学术论文摘要英译是本土学者学术思想及科研成果走向国际化的现实途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辑可以“一眼定生死”,在形式初审阶段决定对该学术论文“枪毙”或者“放行”;海外的学界同行将摘要的英译文本看成是“新片预告片”,借此捕捉该论文的核心观点;一篇学术论文的收录机构、被引频次及传播范围可以充分体现它的发表价值,EI、SCI等国际知名检索数据库均属于二次文献数据库,论文英文摘要作为自成一格的微型学术论文,是检索机构迅速判断论文学术研究价值,决定是否收录的重要依据;它同样也是学术期刊办刊质量的“形象工程”,含混晦涩、华而不实的英译摘要会让那些原本研究前沿、立意新颖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大打折扣,连带影响期刊的社会声誉。

我国曾在2008年、2011年对部分学术期刊的英文摘要进行了英语语言与编校质量检查,2008年受检的100种期刊中,15种合格,合格率15%,2011年50种期刊受检,10种合格,合格率为20%[1]。抽检结果令人担忧、发人深省:俯拾皆是的英文摘要语用失误大大削弱了中国学术的国际对话能力,让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学术“另眼相看”。

二、“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观照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的科学性研究

高质量的科技学术论文要走向世界,实现与国际学界的对话交流,必须要有“读者意识”。因为译文读者(海外检索机构及国际学界同行等)会用他们熟悉的摘要形式、学术经验、语言体系作为标尺来分析摘要的形式规范性和语言地道性,从而判断论文的学术价值。这就意味着英文摘要必须参考和遵循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的国际规约。现行国际通用的英文摘要撰写规约是依据世界标准化组织1976年颁布的《出版物与文献索引》(ISO214-1976)(以下简称“《文献索引》”)执行的。为与国际化接轨,我国于1986年出台了论文摘要的编写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1986)(以下简称“《文摘编写规则》”)。我国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译文本,需要接受《文献索引》和《文摘编写规则》国际、国内双重标准的检验。另外,中文和英文作为东西方文化中最典型的语言,在词汇形态、语法范畴、句法系统、语言衔接、表达风格、文字体系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给论文摘要的英译提出了巨大挑战。

美国人尤金·柰达是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功能对等”理论是他基于对《圣经》的翻译研究从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学的观点提出来的。早期的《圣经》翻译者意识到翻译过程应该包括2个程序,一是需忠实再现源语文本的形式特征,二是为顺应译文读者作出调整[2]。柰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文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文信息”[3]91,包括“功能对等”“形式对等”两层含义,前者是翻译原则,两者都是实现前者的翻译手段。柰达认为“译文对象几乎永远是决定翻译过程、选用语言层次的一个主要因素”“最高层次的对等是译文读者于译文能够像原文读者于原文一样获得等值的理解体验”[3]91,因此,他的“对等论”也被认为是“读者等同反应论”(reader’s equivalent response theory)。 柰达主张信息对等高于形式,用译文接受者角度而不是译文形式角度来评价翻译,动态地实现对等[4]。

翻译即交际,翻译文本只有被译文读者理解才具翻译价值。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译文读者包括掌握论文生杀大权的期刊编辑、审稿人,国内外的学术同行、国际知名检索机构等,“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观照下的科技论文摘要英译意味着译者在跨文化、跨语言的文本加工过程中,要树立“读者效应”,充分关照译文读者的学术文化背景、交际需求和预期反应,追求原文与译文两者间深层次的信息功能对等而不是表层次的语言形式对等,最大程度地实现语义及语际连贯,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就论文摘要的英译而言,最高层次的功能对等是实现原文、译文信息和形式的完全对等,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翻译;一般层次的功能对等,意味着舍弃形式确保译文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最低要求的功能对等是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转换后进行形式和信息的重构,实现译文与原文间的信息等值。

三、“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观照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原则研究

(一)句法层面:分清主从关系、显化语义逻辑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译者不会把一种语言的形态结构强加到另一种语言之上,而是要随时做必要的调整,把原语的信息用译语独特的结构表达出来”[4]。现行国际通用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撰写标准《文献索引》要求摘要尽量使用完整句,并用连接词和短语实现句子的语义连贯。科技论文摘要信息量大,阐释性功能突出,加上汉语构句“意合”型的流水句句式与英语构句“形合”型树形句式完全不同,英汉论文摘要在行文组句方式上大相径庭。汉语构句讲究以神统形,意念功能强、形态功能弱,喜用多个动词和形容词词组做句子谓语构成平行铺排的流水句句式,句法框架简略,句段隐形接应,少用或不用关联手段,小句之间内在的语义逻辑关系往往藏在字里行间[5]。而英语构句讲究“形合”,注重显性接应,结构紧凑严谨,逻辑关系明确。英文摘要往往运用长句多于短句,运用关联词、介词、复合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不定式结构等)等各种复杂的语言手段,以“搭积木”的形式,围绕主干信息(通常是主谓结构)搭建出复杂的语言结构,从而表示上下递迭、前后呼应的复杂逻辑关系。另外,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以主谓结构为纲,突出的是主语;汉语是话题显著语言,话题—述题句式,突出的是话题。“英汉互译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实就是英语的形合结构和汉语的意合结构的相互转化过程”[6]。这就要求译者在中文摘要英译过程中,不能盲目套用源文的句式结构,应分清主从关系、弄清语义间的逻辑关联,甄别出句子的话题事实(语义核心)和述题承叙(对话题的阐述说明),将汉语的隐形连接关系转化为英语的显性连接关系,使译文逻辑层次清楚、语义表达明确。

例1:通过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5个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及其在全国的排名情况。

原译:By establish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actor analysis and SPSS 20.0,the author selects 25 original indicators to analyze the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ir rankings in the whole country.

改译:The author analyzed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nd their national rankings in this respect through selecting the 25 original indicators ou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o conduct factor analysis using SPSS 20.0 edition.

例1中,“通过”“选取”“运用”“使用”各种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是手段,属于次要信息,而“分析”11个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及其在全国排名才是话题事实(语义核心)。“out of”指明了“原始指标”和“指标体系”两者间隶属关系;不定式结构“to conduct factor analysis”清晰地表明了原始指标的用途是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是SPSS子模块SPSS Base的一项统计功能,并不是2种旗鼓相当的分析办法,现在分词“using”明晰了两者间的语义逻辑关系。源文译者未能突破汉语行文习惯的束缚,对摘要文本进行硬译,不做语序的重构和语句的重组,使得摘要逻辑关系松散、信息密度低,文本效能差。

(二)语态层面:合理使用语态,平衡译文的客观性、可读性和交际性

国际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倡导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等显性策略使论点更有力、论文更简洁。《文献索引》明确要求摘要需尽可能使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从而使表达更简洁清晰。《Nature》在对投稿指南中明确要求投稿者要用“Here we show”或等效的句式提出研究结论[7]。研究表明,近年来国际期刊英语论文摘要中,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被动语态,被广泛运用于摘要的方法、主题、结果和结论之中。例如,关于主题:This article focuses on…/This review includes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We contribute to initiate this trend by…;关于方法:Here we establish…to decode…/We tested the efficacy of…/We review a sample of…/The paper designs questionnaires to analyze…;关于结果:Our data suggest that…/Here we show…;关于结论:We therefore believe that…/Inspired by…,we propose that…/Suggested actions include…。主动语态的使用有助于构建作者(研究团队和研究人员)的个人身份,表明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贡献,同时也可以带动读者的感官参与,更具可读性(readability)。而我国学术论文摘要规范性文件《文摘编写规则》要求,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将作者的“自我”意识隐藏于文本之中,这样一来,中文摘要英译过程中多使用被动语态。腾真如[8]等人分析了中外100篇学术论文的英语摘要的语态分布,发现国外期刊英文摘要中主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国内期刊,“在国外主动语态占主导,而在国内被动语态占主导”。在提出研究过程、结果和结论时也会常用到It is observed(assumed、found、concluded)that等被动句型。 笔者认为,在论文摘要英译的语态使用上以被动语态占主导的误解应予以澄清,主动与国际期刊论文标准接轨,注意作者主体身份构建,强调译文的预期功能和交际规约,综合体现译文的可读性、交际性和客观性。

例2:介绍了光纤通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整个系统结构及各部分功能。采用光收发集成模块和CPLD来完成通讯硬件电路,并详细描述了硬件电路的工作原理。

原译:The theory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s introduced,and its system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function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Optical module and CPLD are adopted to design communication hardware circuit And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hardware circuit is discussed.

改译: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and describes system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functions in detail.The author adopted Optical module and CPLD to design communication hardware circuit and discussed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of the hardware circuit.

例2中全是无主句,施动者全程隐形,作者身份完全藏匿,原本是想通过树立作者谦虚谨慎的学者形象来表明学术客观性的目的。翻译策略也亦步亦趋地全程使用被动语态,没有考虑到译文的预期功能和交际规约,增加了阅读障碍,使译文读者形成作者对研究方法和成果没有学术底气和学术担当的印象,不仅没有达到表明研究客观性的目的,反而对研究的准确性产生怀疑。改译句通过添加“the author”“the paper”,运用主动语态,构建了作者的主体身份,结构更为简洁、行文更流畅,语义更有力,完成了摘要文本的“说服性交际”功能。

(三)语篇层面:语篇重构反映前后照应关系、编码解码实现信息功能对等

信息性文本的格式通常十分规范[9]。论文摘要通常放在正文之前,独立成篇,具有独立的语篇功能。《Nature》在投稿指南[7]中提出论文索引应包括研究领域介绍(basic-level introduction to the field)、背景介绍(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工作的基本原理(rationale of the work)、研究结果(main conclusions)、广义情景下主要发现的运用前景(putting the main findings into general context so it is clear how the results described in the paper have moved the field forwards)。 威尔斯学派代表人物Swales[10]曾对论文英文摘要这种独特的学术语篇体裁进行过研究,总结出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 cussion)四语步(IMRD Move)模式。刘永厚[11]等人通过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平行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发现英语母语者论文拥有IMRD完整语步结构的比例为72%。而中国大陆学者论文只有44%,在语步结构完整性层面略逊一筹。英文摘要是交际功能相对完整独立的学术语篇题材,英语是一种语境性语言,词汇、句段只有出现在语篇中具有上下文语境才有其确定意义,摘要翻译说到底是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在信息文本中,信息功能高于一切,这就要求译者站在语篇的整体高度,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思想、语步结构和内在联系、逻辑关系,“分析语篇是由哪些核心句子和附属句子组成以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时间空间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与结果等”[12]。对原文进行重新解码和编码,反映语篇前后照应关系,在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译文读者的阅读期待中协调出最佳关联,实现与原文语篇在功能和意义上的对等。

例3:概述了四合院的发展历程,解析了从方形建筑形式的出现到“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左右两厢”格局的形成,从四合院建筑的形成、发展,到四合院建筑的鼎盛、破坏,直到其在新时期的继承的全过程,认为四合院是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和审美思想的民居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译文:After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emergence of square architectural form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axial symmetrical pattern with the hall in the front and room at the back and with wing room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It has analyzed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climax,damage and inheritance of quadrangle courtyard,and considered that it could manifest Chines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idea and aesthetic idea,and is in possession of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regional feature.

改译:This article illustrated the evolution of quadrangle courtyards from the first emergence of square architectural form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axially symmetrical pattern with the hall in the front and room at the back and with wing rooms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in the whole course of its initial formation,development,prosperity,damage and revival in the new era.As the traditional domestic architecture with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regional features,the quadrangle courtyard is considered to manifest Chinese traditional humanistic idea and aesthetic idea.

通观全篇是由方法+结论语步组成的语篇,原文主旨是通过对四合院演变历程的解析发现四合院这种独特民居的特点。笔者通过翻阅原文发现,原文作者以四合院的兴衰变迁史为时间轴,用图示的方式解析了四合院建筑形式结构及兴衰变迁的演变过程,“发展历程”其实就是由2个“从……到……”构成的演变史,语义重复,译文拘泥于原文的规范亦步亦趋,根据原文进行了对译,导致语篇前后关联性差。改译通过编译手段对原文进行了改写和重组,用“evolution”(演变史)替代“development”(发展),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first”“current”“from first emergence of…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urrent…”(从最初的……到现在的),生动地再现了四合院的演变史。介词结构…in the whole course of…将原文的2个并列结构合二为一,为四合院的演变历程提供了时间轨道。结论语步,用“As…the quadrangle courtyard is considered to…”呈现出四合院作为特色民居所具有的特点。通过编译、语境衔接等手段使译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逻辑连贯、前后照应,译文读者基本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原文的方式从译文中获取等值的科技信息,实现了原文与译文间的功能对等。

(四)时态层面:树立“语步”时态意识

刘海萍[13]等人对随机采样的60篇学术论文研究后发现,国外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具有各个语步都有对应的时态,“一般现在时常出现在背景、主题、讨论及应用部分;一般过去时常出现在目的、主题、方法及结果部分。而完成时多出现在背景中,偶尔也会在结果中使用”。译者在摘要翻译中应树立语步时态意识,遵循各语步对应时态的一般规则,比如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通常用一般过去时,研究结论通常用一般现在时,研究背景通常用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

例4:再根据理论模型的结果构造了实证模型,收集和使用中国199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进行实证检验,证实了理论模型的推理结果。

原译:Empiric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re constructed and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0—2008 for empirical test are collected.Model results correspond to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改译:Empiric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constructed and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0—2008 for empirical test were collected.Our model results corresponded to the resul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例4中,实证模型的构建、对理论模型的检验及印证是研究方法,作者已经开展过的工作,应该用一般过去时。

(五)词汇层面:建立中英术语关联、注意传真本土文化

学科的概念体系是由若干专业术语搭建起来的,所有学科概念体系的集合构成了人类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学术论文代表各学科专业领域在时代最前沿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随着前沿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新的科学领域在不断产生,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学术论文摘要专业术语多、行话多、生词多,用词高度精确规范。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经审定公布了65个学科领域的近50万条中英文标准术语。对于约定俗称的术语英译,应建立中西术语关联,使用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语言,避免术语多元化带来歧义、干扰视听。但术语编纂及审定的速度往往跟不上术语的发展。术语翻译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单义性、专业性、国际性等特点[14],应力求做到信息等价,不误译不漏译,不讲外行话,合成法、词缀法、转类法、拼缀法、缩略法等构词方法在术语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成名词(名词串)和动词名词化(nominalization of the verb)多是英语摘要词汇语法层的典型特征,前者因为信息量大且语义单一被广泛用于英语术语翻译,后者因为抛开了时态语态的穿衣戴帽,可以使句子更精炼、语体更正式。

例5:社会分层理论是划分社会成员等级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原译:Social layered theory is one of important ways to classify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members.

改译:The theor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lassify social hierarchy/the structure of social classes.

例5中,社会分层理论是专属名词,应采用约定俗成的翻译,摘要英译一定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原文中的“社会成员等级结构”被漏译成了“社会成员结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建议译成socialhierarchy(“hierarchy”在英语中表示“等级制度”和“分级结构”)或 structure of social classes(社会阶级结构)。

例6:应构建舆情监管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及法律约束机制。

英译:A series of mechanisms,namely,rapid reaction mechanism,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legal restraint mechanism should be con structed.

例6中,原文是以“构建……机制”为主干的主谓结构,没有明确施动者,监管、反应、约束动词名词化不仅实现了句子结构紧凑且达到了模糊施受关系、强调客观事实的目的。

汉语和英语作为东西方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语言,文化渊源大相径庭,在跨文化翻译过程中必然有语义空缺和文化空缺的边际断层,形成诸如民俗风物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承载词[15]。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论文摘要还具有体现多元文化、具有国别烙印的“文化承载词”多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这种具有文化承载的本土术语时,采取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手段,保真文化意向、传真本土概念,传递民族智慧,直译、意译、音译、释义、加注是常见的英译手段。如门神(door god)、甲骨文(inscriptions on tortoise shell)、科举考试 (China’s imperial examination)、风水(Feng Shui)、中医四诊(The four traditional diagnosis methods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observation, listening, interrogation,and pulse-taking)。值得一提的是,音译加注是进行文化移植的一种有效补偿手段,如“汤瓶八诊”(Tang Ping Ba Zhen——the eight traditional diagnosis and health care methods of Hui nationality)。

四、结语

英语论文摘要是国际学术交流的窗口,是实现中国学术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文摘编写规则》所要求的中英文摘要的一致性,是两者间深层次信息功能的一致性。“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的中文摘要英译,既不能轻视原文主观随意,又不能死守形式硬性对译,而是使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或重构原文信息的纹理意脉,注意译文的准确性、客观性、规范性、可读性,实现信息功能的等值传递。

注释:

⑴作者曾于2004—2005年期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奥斯丁分校访学。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学术论文英译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摘要英译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孔子之道及其英译之法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第9卷第1-6期学术论文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