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WAP和App接入方式用户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2-15孙浩东
孙浩东 吴 丹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咸阳 712100;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1 引言
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对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图书馆的服务改进和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新的外部环境下,有效分析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时产生的行为数据,对提升图书馆服务有着格外关键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是重要的学术文化中心,用户以使用移动设备更频繁和广泛的学生为主。以高校图书馆为中心,研究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时的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更具必要性与代表性。研究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使用偏好,有助于发现用户对不同接入方式的需求差异,完善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2 研究综述
2.1 用户需求
在用户需求方面,S. Chandhok[1]等人利用问卷与访谈,调查了移动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研究了远程用户的服务需求,建立了移动图书馆的学习服务模型,对远程教育学习系统进行了改善。J. Hey[2]等人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质性研究,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角度,通过用户需求分析,针对移动图书馆的基础结构提出了建议。J. Seeholzer[3]等人通过焦点小组,研究了学生群体访问移动网页时的使用感知、主观体验以及期望,分析了学生用户有关移动网页的需求与建议,对改进移动互联网网页提出了意见。茆意宏[4]利用分类和分层随机抽样,研究了国内部分地区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需求,发现用户最需要的移动终端是手机,之后从服务策略、内容和技术模式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李宇佳[5]等人从用户体验出发,根据用户需求层次理论,结合移动图书馆服务特点,对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了分析。叶莎莎[6]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对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特征进行概括,分析了移动图书馆用户偏好理论,对用户信息需求类型进行了归纳。张焕敏[7]等人通过文献调研与网络调研,对国内10所高校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的调查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馆藏书籍查询和学术资源检索获取。
2.2 用户态度
在用户态度方面,J. Cummings[7]等人通过问卷,对学生群体利用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OPAC系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50%的用户都愿意使用OPAC系统。N. S. A.Karim[9]等人分析了206名学生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App的意愿与感知态度,结果显示大部分用户对使用移动图书馆App有较为积极的态度。余世英[10]等人通过8个外部变量,对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模型进行了构建,利用问卷调查发现感知愉悦性对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影响最大。宋文杰[11]等人利用技术接受模型(TAM),结合移动图书馆的特点,研究了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意愿,发现用户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越强,越有利于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贺伟[12]等人从用户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意愿的因素,发现信息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对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
2.3 用户使用
在用户使用方面,T.T.Goh[13]以90名学生作为样本,分析了性别差异对移动图书馆使用的影响,发现在使用意愿上,自我效能对女性的影响高于男性,用户之前的使用经验,也会影响到自我效能。吴丹[14-17]等人从OPAC系统日志挖掘出发,研究了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查询式构造行为、不同接入方式的检索行为、移动图书馆与非移动图书馆的检索点分析和后续点击行为比较,发现移动图书馆用户的查询式互信息值普遍较低,使用Ap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搜索会话时间更短,查询词更少,非移动图书馆在检索点的设置和利用上具有优势,移动端与桌面端用户在后续点击行为个数、首次点击行为类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高春玲[18]等人对北京和上海两地的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进行了移动图书馆使用调查,并从认知、使用和接纳3种行为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图书馆在移动设备、技术、服务和推广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综上可知,国内外研究者对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研究,主要从用户需求、意愿和使用行为等方面出发,以问卷、访谈、模型等研究方法为主,方法较为单一,只有少数研究是基于系统日志数据展开的,缺乏对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使用偏好的进一步分析。为了使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用户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得到有效分析,笔者前期对图书馆OPAC系统日志数据进行了研究,比较了WAP和App接入方式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检索行为特点[15]16;但数据反映的只是客观事实,无法进一步探究用户使用偏好和影响因素,于是文章从相应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出发,研究引发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行为差异的原因,为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服务提出改进建议。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文章主要关注3个研究问题:①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时有哪些使用偏好?②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因素有哪些?③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服务如何改进?
3.2 数据收集
3.2.1 调查问卷设计
问卷的设计是基于前期对OPAC系统日志数据的研究分析,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为个人的背景信息,共6题,涉及答题者的性别、年龄、专业背景、学历、邮箱以及目前职业;第2部分为有关本研究的5级量表题型,共8题,测量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的常用网络环境、访问频率、对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满意度,从输入便利度、查看查询结果的便捷度、查询系统反应速度及查询图书和学术的成功率方面,了解影响用户选择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因素;第3部分为单选和多选题型,共13题,主要涉及用户在宿舍、教室和移动中3个不同场景及不同使用目的时,对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和不同移动终端的使用偏好。
3.2.2 访谈设计
本研究选择20位移动图书馆的用户进行访谈,访谈对象是之前在问卷调查中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用户。访谈被设计为5个开放性的问题,主要从使用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不满意经历、使用情境和使用目的对不同接入方式选择的影响、不同接入方式检索时的差异、移动图书馆现有服务或技术哪一方面最为重要和对移动图书馆还有哪些建议出发,让用户更主观直接的表述自己对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看法和意见。
3.3 数据处理
3.3.1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
本研究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通过网络问卷145份;纸质问卷155份,最后回收147份。经过对问卷样本的有效性删选,删除在第七题“您每周使用移动设备访问移动图书馆的频率是?”中选择“不访问”的5份,并且删除漏选、多选以及多题答案趋向一致的7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80份。通过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其描述性统计如下:
表1 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
3.3.2 访谈数据处理
访谈通过QQ或微信展开,由访谈者发送问题,被访谈者可以选择使用语音或文字的方式进行作答。每位被访谈者都会进行编号,用文字统一记录其各题答案,最后通过统一的分析,对比其回答的共性和差异,结合OPAC系统移动图书馆日志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对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使用偏好及影响因素进行补充和解释。
4 结果分析
4.1 学历与每周访问频率
对移动图书馆的访问,并不局限于检索查询,而是一切打开移动图书馆的使用行为。问卷对答题者的学历和移动图书馆的访问频率进行了调查。如图1,本科及在读的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频率要低于硕士以及博士,选择“经常访问”与“总是访问”的用户所占比例,都呈现出随着学历增长而增长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硕士及博士生的科研压力要大于本科生,因此,他们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需求也要大于本科生;另一方面,随着学历的增长,硕士及博士生对移动图书馆的熟悉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都更有利于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
图1 学历与移动图书馆访问频率交叉分析图
4.2 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输入、查询与查看结果对比
4.2.1 输入便利度对比
如图2,在输入便利度上,认为两种接入方式输入方便或者非常方便的人数都超过了50%,这说明用户对两种方式的输入便利度总体上是认可的; App方式选择“方便”和“非常方便”的用户明显多于WAP,说明用户对图书馆App的输入便利度更加满意;反之,用WAP访问移动图书馆时,认为输入不方便和很不方便的用户要比同选项使用图书馆App的用户更多,这是因为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有限,而WAP方式没有很好的适应移动设备屏幕。
在访谈中,多名用户表示,通过WAP访问的图书馆网站,和桌面方式一模一样,因此在手机上访问时,受到屏幕尺寸影响,操作起来特别不方便;App方式则是专门适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输入时更加得心应手。
图2 输入便利度对比
用户进行学术或馆藏书籍查询时,查询速度深受网络速度、访问方式以及依托设备的影响。如图3,查询速度选项为“一般”“比较快”时,选择App方式的用户要多于选择WAP的用户,当选项为“很慢”“比较慢”和“非常快”时,选择WAP方式的用户人数更多。这是由于通过WAP访问图书馆网站,界面和功能与桌面方式一致,因此在网络比较好的环境下,比如有Wi-Fi的情况下,用户往往能够流畅的进行访问查询,而当网络情况不是太好时,查询速度就相应受限。图书馆App是经过简化的移动端应用,对移动环境和移动网络的适应更加良好,用户对其查询速度更为满意。
访谈中,很多用户表示,在移动环境中使用WAP接入图书馆时,用户体验不是很好,受网络状况影响明显;特别是两位手机还处于2G网络的用户,表示用自己的移动网络通过WAP访问移动图书馆,速度特别慢;而当网络状况不好或者用户想节约流量时,App方式更多地被选择。
图3 查询速度对比
4.2.3 查看反馈结果便捷度对比
对查看反馈结果的调查上,用户对App方式的满意度最高,如图4所示,认为App方式查看反馈结果“方便”和“非常方便”的人数,明显多于WAP方式。由于WAP方式直接接入了桌面的图书馆网站,并未对其适应移动设备的小屏幕进行优化,导致WAP方式的操作和查看,往往要结合用户自己对页面的调整,这样一来就增加了用户的认知付出。App方式则对小屏幕的移动设备更加友好,反馈结果页面也和屏幕更加贴合,用户查看起来比较方便。
访谈中,用户指出WAP方式字体太小,每个页面显示内容有限,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才可以找到想要的结果,受屏幕大小影响,必须对界面进行缩放、扩大和滑动,否则因为界面字数和模块较多,不方便使用。而App方式反馈结果有时候不够精炼,又缺乏相应的二次检索功能,虽然查看反馈结果比较方便,但是难以迅速获得所需的信息。
图4 查看反馈结果便捷度对比
4.3 影响选择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的因素
结合移动图书馆的特点,对影响用户选择不同接入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分为:情境、目的和检索方式三个因素。移动图书馆的不同接入方式根据其依托设备又细化为6种:依托手机的App、WAP和微信公众号,以及依托平板电脑的App、WAP和微信公众号。
4.3.1 情境因素
新型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要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主义民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有机统一。这一基本关系就决定了各民主党派既不等同于党委政府,也不完全是对民意的机械反映。新型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不仅仅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中间环节,只起到桥梁、纽带、联系群众的作用,而且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催化剂,起着“化合作用”,是民主过程。虽然新型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政治结构中的议会制度,但各民主党派具有批评监督、协商、表达整合等政治功能,也遵循民主运行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民主的运行也正是基于民主党派所具有的政治功能才得以实现。正是由于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功能,民主党派才不同于政治协商中的一般社会界别,而称作“政治界”。
由于被研究主体为学生用户,所以设置了以下3个场景进行研究:宿舍和教室是相对稳定的场所,路上指用户处于移动中的状态,这一地点的设置是因为移动设备所具有的移动性。由图5可见:①整体上,地点设为教室和路上时,依托手机的3种移动图书馆接入方式被选择数都很高,App是最高的;②在宿舍时,平板电脑WAP方式的选择数最高,在路上时,几乎没有人选择该种方式;③平板电脑App和微信公众号等移动图书馆接入方式,在3个场景中的被选择数都很低; ④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对移动中的环境适应得更好,而平板WAP和手机WAP更适合相对稳定的情境。
图5 情境因素
访谈中,用户的回答也印证了上述的结果,他们表示在宿舍或者教室时,因为有Wi-Fi,会更多的选择WAP方式,以便享用更加全面的功能,并且不受流量困扰;而App方式和微信公众号,更适合在移动中使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快速完成查询。
4.3.2 目的因素
馆藏图书和学术资源查询,是移动图书馆使用率较高的两个功能。如图6所示,当用户以查询馆藏图书为目的时,更倾向于选择手机App和手机微信公众号接入移动图书馆,而对学术资源的查询,主要依托平板电脑WAP和手机WAP。访谈中,用户表明因为WAP方式能提供更多的检索方式和功能模块,并且支持论文的下载查看,便于进行学术资源的查询。而App方式便于查询书籍或者直接阅读电子书,特别是结合手机,便于在移动中查询馆藏,获知图书馆藏地和索书号,还有用户会对查询结果进行截图保存,然后进行相关借阅。
图6 目的因素
4.3.3 检索方式因素
简单检索是移动图书馆检索中选择率最高的检索方式,但当用户对检索方式有所偏好或对检索结果要求更加精确化时,会结合设备特点对检索方式进行选择。如图7所示,针对不同的检索方式,用户选择了不同的接入方式。App方式以简单检索为主,当有高级检索的需求时,更多的用户选择了WAP方式。这是因为WAP提供了更多的检索方式组合,而且界面也便于用户对检索方式进行切换,而App提供的检索方式相对单一,不便于进行更换。
访谈中,许多用户表示选择WAP方式,是因为当下的查询对检索方式有更准确的要求,为了快速便捷的查询到所需内容。App方式和微信公众号则以简单检索为主,不能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检索。
图7 检索方式因素
4.4 个人账号登录情况
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由于特点和使用场景不同,决定了用户是否选择登录。图书馆App和微信公众号拥有更多的登陆比例,分别为44%和28%,而WAP方式也达到了24%,另外还有少部分人对几种方式都没有登录。这是因为图书馆App和微信公众号更方便登录和账号绑定,并且通常登录或者绑定一次就可以一直使用,而WAP方式假如用户登录过之后关闭了浏览器,会由于时间因素而导致登录失效。
访谈中,许多用户谈到对查看借阅情况或者进行续借等操作,通常会选择App或微信公众号接入移动图书馆,而不是WAP方式,这也是造成前两种方式登录比例更大的原因之一。
5 讨论与建议
5.1 WAP和App接入方式用户使用偏好总结
结果显示,用户对移动图书馆App方式满意度最高。在查看反馈结果便捷度上,App方式超过了WAP方式;在输入便利度上,App方式更高。查询图书时,WAP和App方式成功率都很高;查询学术资源时,WAP方式明显高于App方式。WAP方式因为具备更多的功能,被更多的用于学术搜索上,App方式则由于一键式登录,更利于查看借阅信息及图书馆通知。两种接入方式用户使用偏好总结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接入方式用户使用偏好总结
5.2 WAP和App接入方式用户行为影响因素
情境、需求、设备和不同接入方式特点等因素,都对用户选择和使用移动图书馆不同接入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情境因素指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时的具体情境,宿舍和教室是相对稳定的情境,更利于通过WAP方式对移动图书馆进行深度使用,移动状态中或者网络状况不好时,用户倾向于使用App方式快速结束自己的查询使用。当用户的目的或需求明确时,会选择相应的接入方式和检索方式,App方式更多的被用来检索馆藏图书,WAP方式则更适合查询学术资源。设备因素指不同设备的使用特点,平板电脑屏幕更大,更适合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使用,手机更适合在移动的状态下进行碎片化搜索。不同接入方式的特点则指WAP和App方式系统所具备的特点,所能提供的服务等,比如WAP方式具备更强的检索功能和检索方式,适合用户进行相对精细准确的查询。
5.3 WAP和App接入方式的相关建议
WAP方式应当提高对小屏幕移动终端的友好度。界面的功能和模式不应与图书馆网站完全一致,要简化用户的操作手势,隐藏部分不常用功能,根据接入设备的屏幕大小自动调节系统界面大小,使系统界面自动调整为适合用户阅读、点击和检索使用的模式。同时更加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给用户更多的选择权,比如让系统界面呈现用户自己选择的常用功能模块和检索方式,隐藏低使用率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提高系统流畅度,增强一站式登录功能。
App方式应当增强系统界面不同模块区分度,方便用户在小屏幕设备上快速识别发现检索入口和其他功能模块;适当增加二次检索功能,提高检索结果精确度,对检索结果提供不同的排序选择和一键式截图保存;增强个性化订阅和推送功能,方便用户个性化使用和进行实时的咨询互动;提高电子图书的更新率,重视用户对书籍文献的阅读体验,使用户随时随地获得阅读服务;优化内存,实现用户和App的快速交互。
6 结语
文章结合前期对图书馆OPAC移动端日志数据的分析,通过相应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总结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WAP和App接入方式的使用偏好和影响因素,发现WAP方式更多的被用于宿舍和教室等相对稳定、有Wi-Fi的情境下,App方式则多出现在移动状态中;对学术资源的查询和高级检索方式的使用,更多的出现在WAP方式上,App方式的使用则更凸显碎片化的特征,多用来查询书籍和个人借阅信息等,并以简单检索为主。情境、需求、设备和不同接入方式特点等因素,都对用户选择和使用不同接入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用户会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网络状况、自身的需求和依托的设备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接入移动图书馆。WAP和App方式有其各自应用的情境和目的,应当进一步挖掘各自的特点,不断改进服务,使其更方便用户使用。
(来稿时间: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