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
2019-02-15张劢
张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临床多表现为腰部疼痛难忍、坐骨神经疼痛及皮肤麻木等[1-2]。腰椎间盘是一个封闭体,在20岁之后开始退化,尤其是长期从事高强度劳动的群体,退化迅速,更容易对腰椎造成损伤。早期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采用CT及MRI检查对该病进行诊断[3],诊断率较高,但是CT及MRI检查无法明确展示患者腰椎突出部位及疼痛范围,并且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逐渐应用到临床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为此我院对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MRI诊断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183例,女1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8.3±5.4)岁;病程6个月~20年,平均(5.6±4.5)年;腰痛无腿痛84例;腿痛无腰痛92例,腿痛合并腰痛124例。
1.2 方法
给予所有患者红外热成像检测:采用红外热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测,测量温度设置为-40~2 000℃,测量时环境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60%。检测前,患者须静坐10 min左右,放松身体,稳定情绪及生命体征,让表皮温度处在适宜的状态。检测时,患者背对热像仪,直立身体,面向冷吸收屏;双手举起或抱头,打开双脚与肩平齐,将足趾朝外,以便形成标准的红外热成像图。判定标准: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健侧与患侧的体表温差≥0.5℃即可判断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描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像显示特点;(2)比较红外热成像与CT/MRI检测的阳性率和阴性率。
2 结果
2.1 红外热成像图像显示特点
与正常人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损伤部位图像色彩明显不匀,脊柱力线呈现间断且不完整;肢体两侧和臀部呈现明显热度不对称,呈现出局部片状高温或低温;腰骶部菱形窝表现为热度不对称。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热像图见图1。
2.2 红外热成像与CT/MRI检测的诊断符合率
所有患者经CT/MRI检测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红外热成像检测274例患者为阳性,26例患者为阴性,红外热成像检测与CT/MRI检测诊断的符合率为91.3%(274/300),诊断符合率较高。
图1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热像图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外伤或长期高强度劳动导致腰椎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脊髓及脊髓神经,引发坐骨神经痛等症状[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骶臀腿疼痛、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主要采用CT/MRI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这两种方法无法明确展示患者腰椎突出部位及疼痛范围,并且价格昂贵,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但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红外热成像逐渐被认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探测成像来检测人体生物红外辐射能量所反映的表面温度的方法[6-8]。与其他成像技术相比,它具有方便、快速、直观、无损伤、无辐射的特点[9]。红外热成像不仅能够显示全身各个部分的不同温度表现,还能明确显示出人体各部分细微的温度变化。所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判断患者的患病位置,辨别患者病程,分析病变性质及其代谢变化[10]。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温度从头面到四肢左右两侧是对称的,所呈现的红外热图色彩也呈对称分布。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图呈现不对称分布,健侧和患侧显示的温度差异较大,红外热图像不仅可判定患者局部温度不平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的疼痛程度。且与CT/MRI诊断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费用较低、易操作性强等优点[11-12],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诊断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红外热成像检测,红外热成像图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损伤部位图像色彩明显不匀,脊柱力线呈现间断且不完整;肢体两侧和臀部呈现明显热度不对称,呈现出局部片状高温或低温;腰骶部菱形窝表现为热度不对称。且红外热成像诊断阳性率与CT/MRI诊断符合性较高。这说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红外热成像检测,操作简单,显示直观,诊断准确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