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2019-02-15何慧燕邓敏妍黄影霞黄庆明冯剑倩
何慧燕 邓敏妍 黄影霞 黄庆明 冯剑倩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综合区,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属于临床上一种重性神经疾病,在精神科比较常见,致病因素较复杂,目前医学上对其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在思维、行为、直觉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1]。久之容易出现兴趣丧失、社会适应力下降症状,患者社会功能出现不同程度受损[2]。长期的发展还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衰退,严重者会出现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3]。对患者单纯采用药物治疗,效果都不理想[4]。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结合相关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相对系统的治疗护理,以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为目的,使患者能早日回归正常社会和家庭生活中[5-7]。本研究采用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方式对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结果的分析,探讨这一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社会功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精神科办理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患者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35~65岁,平均(51.4±3.1)岁,病程5~32年,平均(26.7±3.5)年;研究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6~67岁,平均(52.1±3.2)岁,病程5~33年,平均(25.9±3.4) 年。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符合CCDM-3诊断标准[8],即诊断为慢性精神分裂症;(2)治疗期,均家属陪护;(3)入组者均处于病情稳定期;(4)本研究所涉及治疗事项已明晰告知患者和家属,并已签署知情告知书,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与批准。排除标准:(1)有严重躯体疾病;(2)患先天性精神及脑部发育疾病患者;(3)合并有严重抑郁、焦虑状况;(4)有视、听觉障碍;(5)药物副作用明显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1.2.2 研究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训练周期为12周,分90课时结束,按每周5次,每次1.5h,依次进行。具体内容步骤包括:(1)所有患者参与训练之前需统一做相关检查和量表评定(ITAQ、用药依从性、SDSS评分);(2)第1~2周,主要针对患者以往生活中存在的懒散、拖沓等不良习惯的纠正,促使患者建立更加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习惯;(3)第3~4周,进行药物管理训练,包括基本抗精神病药物知识的传授,患者自我药物管理的养成及对药物作用的主动评价,还有传授患者药物自我管理处置手册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识别和处置药物的副作用;(4)第5~6周,教会患者对先兆症状、持续症状、药物副作用、负面情绪反应等四大常见症状的识别,利用康复者手册自行做好日常相关记录,并做相应尝试性的自我处理;(5)第7~10周,进行室内和室外相关工作场景观摩和有效的工作实践,通过这种职业康复训练让患者体验劳动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可,能树立患者信心,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9],同时对患者的精神症状起到减轻作用[10];(6)第11~12周,制定相关回归社会的详细可行计划,包括依据应急计划与社区保持沟通。完成以上之后做相关量表的最后评定。为保证整个培训过程的有效完成,有必要做好相关风险的管理以降低事故的发生,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1]。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社会功能、自知力及用药依从性评分情况。
1.3.1 社会功能评价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12]进行评定。主要包括10个类目:家庭职能、婚姻职能、父母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社会性退缩、家庭内活动、家庭外活动、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职业工作情况、责任和计划。分别采用0~2分的三级评分标准,0分为无缺陷,1分为存在缺陷,2分为严重缺陷,总分0~20分,分值越高即患者社会功能越差。
1.3.2 自知力评价 采用自知力治疗和态度问卷(ITAQ)[13]进行评定,包括共11个条目,采用0~2分的三级评分标准。0分:无自知力,1分:部分自知力,2分:完全自知力,总分为0~22分,分数越高表明自知力越完全。
1.3.3 用药依从性评价标准 以患者家属的用药依从性报告为依据判定[14],采用1~3分的三级评分标准。1分:不依从(患者不愿或拒绝服药);2分:部分依从(患者在督促下能规定服药);3分:完全依从(患者自觉按规定服药),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描述,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社会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SDSS总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DSS总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同组干预前、后SDSS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总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总分比较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55 15.23±3.29 11.64±4.24 6.117 <0.05研究组 55 15.15±3.27 8.25±4.12 4.781 <0.05 t 0.117 3.857 P>0.05 <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知力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ITAQ评分情况比较发现,研究组干预后ITAQ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IT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ITAQ评分情况
表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ITAQ评分情况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55 6.48±4.77 8.01±5.02 2.118 >0.05研究组 55 6.20±5.38 11.07±4.12 5.337 <0.05 t 0.910 6.018 P>0.05 <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同时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情况比较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55 2.16±0.51 2.24±0.45 1.176 >0.05研究组 55 2.18±0.52 2.43±0.51 4.427 <0.05 t 0.408 7.035 P>0.05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一般病程都较长,且容易复发,常发展成慢性疾病。从患者相关症状特征来看,相关社会功能受损基本是所有这类疾病患者最普遍的表现[15]。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社会功能不断出现衰退,认知能力也逐渐下降,对本就生活带有诸多不便的患者产生更多负面情绪,进而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很多患者在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下容易自暴自弃,消极、懒怠,进而导致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而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它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效果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7]。
有研究表明[18],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的原因之一。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终极目标之一是要改善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使患者能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生活[19]。近年临床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上,已有摒弃早期单纯的靠药物治疗的方法,因为靠抗精神药物仅能维持一定程度的病情,并无法很好改善患者症状,同时受患者自认知能力和依从性因素多方面制约,最终并不能使药物能保证定时、定量的服用,造成药物本身功能的失效,对患者病情亦无持续改善。现在临床上,常见通过相关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的方式,为患者提供系统的治疗护理,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20-21]。
本研究通过采用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的方式结合常规用药治疗,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治疗护理服务,以期有效改善这类患者的受损社会功能,提高患者自知力和用药依从性,使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上能保持乐观、自我督促,逐渐适应并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同时避免再次复发。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模式是由美国一医学院精神科的教授创立,主要包括对药物自我管理技能,对先兆症状、持续症状、药物副作用、负面情绪反应等症状的自我监控处理技能,以及重新进入社会工作的技能方面的训练。通过一共12周时间的阶段性训练,增进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所用药物的认知能力,达到药物的自我管理,提高用药依从性[22-23];同时通过现场教导和场景训练,使患者能完成日常对特定症状的自我监测和救助处理,以降低症状恶化复发[24];还有通过实地观摩和培训,指导患者建立职业兴趣和工作社交的技能培养,建立起患者的自我认可动力,提高社会功能,积极融入社会和家庭生活[25]。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DSS总分都有下降,而通过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干预后的研究组SDSS总分低于仅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社会功能改善效果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另外,研究组干预后的ITAQ评分和用药依从性评分都有明显提高,同时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干预,研究组自知力和用药依从性都得到明显提高,且都要优于对照组,表明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能帮助患者改善消极、懒怠的行为,是患者更能积极面对病症,自我认知加强,更能配合日常用药,为病症的治疗和改善铺垫了基础。
综上所述,利伯曼康复技术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提升患者自知力和用药依从性,对患者的病症治疗及及早重回融入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