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高义:对中美关系40年的反思

2019-02-15孙林,任辰凯

新传奇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中美公平

傅高义说,现在美国有35万中国留学生,几百万中国人在美国就业,中美间的商业、社会、经济关系是分不开的。特朗普造成的麻烦是有的,但中美关系“全面脱钩”是完全不可能的。中美关系已经太密切了,如何避免冲突才是我们今天需要考虑的事情。

2018年12月12日下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傅高义教授在上海带来了一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讲座——“对中美关系40年的反思”。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知道傅高义这个名字,或多或少是因为那部《邓小平时代》。不过,傅高义身上的中国印记远非一部《邓小平时代》所能概括。从上世纪60年代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投身中国社会研究开始,到70年代建言尼克松总统接触中国,再到后来参与中美各个层面的交流,傅高义亲身见证了中美从敌对到友好、从隔绝到接触的不同阶段。中美关系过去4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都在某种程度上和傅高义的研究紧紧结合在一起。

近两三年中美关系变得紧张复杂

2018年是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4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走过40年的风风雨雨,该如何判断当前的两国关系?

傅高义对此说道:我对中国过去40年的发展感到震惊,这在世界上绝无先例。很多领域都很了不起,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我认为,过去40年的中美关系非常成功,成绩斐然,中美之间已经建立起相当密切的联系。不得不说,上世纪70年代,两国领导人思想都很开放。很可惜,现在美国领导人的思想不如当时。

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我们都觉得中美关系会有前途,会有希望。我们像是第一次见面的朋友,虽然还不太熟悉,不太了解,但是我们想变成朋友。我认为邓小平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非常聪明,希望和外国搞好关系是正确的。所以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苏联解体以后,原本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一大原因没有了,所以我们的关系不如上世纪80年代这么密切,但是贸易一直在增加。上世纪90年代我们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我们学者中很多人都有中国朋友,我们认为必须继续保持这些关系,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最近几年,我觉得中美关系又开始有困难了。中国现在的军力很强大,经济也很强大,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人就一点点多起来了。

我觉得,特别是近两三年以来的中美关系变得比较紧张复杂,华盛顿的政治情绪比较凝重。当然这其中有特朗普的原因。他是一位有经验的商人,但没有系统性的长期规划,一些对华政策存在缺陷。

中美关系太密切,“完全脱钩”不可能

中美建交40年,最大的成就是从隔绝、对抗,发展到现在不仅经济上相互依存、两国社会间也有了全面深入的关系,不少人却想让中美关系“脱钩”。中美关系是否正在走向某种程度的“脱钩”呢?

傅高义说,美苏冷战时期,两边的贸易、合作非常少。而现在美国有35万中国留学生,几百万中国人在美国就业,中美间的商业、社会、经济关系是分不开的。特朗普造成的麻烦是有的,但中美关系“全面脱钩”是完全不可能的,中美关系已经太密切了。

美国现在对中国的不满,部分是因为中国在经济活动中不够公平,但实际上从历史来看,美国人在自己比较强大时强调自由贸易,中美出现贸易逆差时又强调公平贸易,这中间是利益受损的不满。那么,从中国角度来讲,如果讲自由贸易,就是竞争的关系,有得有失,如果有贸易逆差,也是自然形成的,不能说是不公平。不管当初美国批评日本,还是现在批评中国不够公平,这背后是不是反映了美国对自身实力下降的担心?

对此,傅高义指出,是有这种担心的。回看美国的历史,最初移民来到美国,很自由,什么都能做;后来美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情况变复杂了,开始出现环境污染、政治正确等问题。很多美国商人对自由的看法还是因袭传统的——那种不要政府的自由。这种19、20世纪想做什么做什么的自由,也反映在特朗普的一些政策中。

中美竞争会否导致“修昔底德陷阱”

有观点称,美国GDP的60%是条红线。当初日本过线了,美国便对其施压。如今,中国的竞争力不断上升,所以美国也要对中国“下手”。是美国人不能接受中国赶超美国吗?

傅高义说,中国和日本的情况不一样。日本实力没那么强,人口不多,没有军队。中国则不同,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都很大,军队发展很快,全面实力更强。从美国历史上看,美国商界一些人仍保持着19、20世纪时期的老想法。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很快,美国商界认为日本对外国企业不公平,因此反对日本的声音很大。现在,中国强大了,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的一些做法造成对外国企业的不公平。

竞争是一件好事,但竞争不等于批评。美国人心里很矛盾,有的人能接受中国赶超美国,但也有一些人接受不了。

那么,中美之间的竞争是否会导致“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如此一来战争变得不可避免)?中美可能爆发所谓的“新冷战”吗?

傅高义说,哈佛大学的艾利森教授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其实是个误会。“崛起的国家”和“现状的国家”的问题可能会存在,但艾利森的出发点是思考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有人误会了他。艾利森觉得外交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美问题。所以最近一两年他一直在认真学习,但在中国问题上,他还是学生,不是老师。

作为学者来说,中美冲突不能说完全没有可能性,但军事冲突可能性比较低,比如两个飞机可能会碰,但双方都不会扩大事端。但就现在来看,如果北京不愿意做大的改变,而华盛顿又的确对中国持有很严峻的态度的话,中美关系后面几年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多。

而中美之间所谓的“新冷战”,也是不可能的。美苏冷战爆发前,两国在经济、教育领域没有太多合作;而中美之间完全不同,彼此联系足够紧密。

未来中美关系怎么走

目前,中美相互信任正在下降,彼此如何重建信任?未来中美关系怎么走?

傅高义说,对于重建信任,中美双方都有工作要做。希望特朗普政府能谨言慎行,多任用比较能干、了解亚洲情况的人。也希望中国尽可能让外国人去多接触。外界了解得更多了,态度就会慢慢改变。

傅高义希望中国今后能更加开放,对外国公司更公平,对外国学者减少限制。他认为,美国商界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不要只考虑短期得失,应该继续欢迎中国公司和中国学生。美国政府应该组织更多的年轻官员学习和研究中国,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的专家队伍。现在白宫、国务院懂中国问题的官员很少,年轻人普遍对华缺乏了解,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很少。

怎么搞好中美关系,最终需要专家来想办法。批评解决不了问题,只有两国找机会谈判接触,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之道。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中美公平
公平对抗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笨柴兄弟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必须公平
公平的决定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