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科院校开展民族体育课程实验研究

2019-02-14代一帆

青年时代 2019年36期
关键词:民族体育实验研究体育课程

代一帆

摘 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诞生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这些民族体育项目代表着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与风俗,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有责任去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专科院校目前公共体育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都不是很高,通过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研究,选择合适的民族体育进入到专科体育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民族体育课程,来增加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达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民族体育;专科院校;体育课程;实验研究

一、民族体育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

民族体育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中一个或者多个民族所独有的[1],在当地大众之中广泛传承、具有修身养性、休闲养生、健身技击、观赏游艺、竞技表演、趣味惊险、民俗音乐歌舞交融特色的体育活动形式。

(二)特点

1.民族体育的竞技性

《史记·封禅》记:“自五帝至秦,秩興秩衰……冬赛祷祠。”可见中华自黄帝开始,冬季就有报答神灵赐福的宗教庆典活动,而且比赛早已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到了西周之后,射、御、角力等带有军事性质的竞技活动大量出现,汉朝时期,以蹴鞠为代表的古代球类竞技运动广为普及,这也标志着我国古代竞技运动渐趋成熟,时至今日,依然保留了像武术、龙舟、摔跤、角力、摔跤、射箭等竞技性很强的民族体育项目。

2.民族体育的民俗性[2]

民族体育源于民族生活,不同的民族体育项目展现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像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等草原民族离不开草原和骏马,这些民族人们在日常劳动中练就了娴熟的马术,从而孕育出赛马、叼羊、马球、骑射等多种骑术类的民族体育项目。所以说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民族,各个民族从自己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中慢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各类民族体育项目化作本民族的另一个名片。

3.民族体育的健身娱乐性

民族传统项目,往往包含着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祖先的纪念。在各民族体育项目中,融入了健身和娱乐的特点,歌舞民族运动既是体育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又能锻炼身体,达到健身娱乐的效果。

目前来说,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的民族体育不多,一部分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体育观念滞后,教育观、竞技体育观、体质教育观根深蒂固,更有部分人在民族体育认识上有着一定的误区,大大阻碍了民族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当代的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应该是既要保证体育和保健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体育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民族体育不但具有很强的娱乐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承价值,民族体育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补充现今高校体育内容,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并促进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非常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民族体育项目融入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反响作为研究对象,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农经系电商大专1803、1804、1805、1808班以及护理系护理大专1801、1803、1805、1807班共八个班作为实验对象。

(二)实验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从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以“民族体育”“大专体育课程”“高校课程改革”“教学实验”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且查阅近十年来相关文献,收集有关民族体育项目和大专体育课程的资料,并对收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的依据。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参加民族体育课程学习的八个班级同学发放《民族体育课程学习问卷》,并收集分析问卷结果。

3.实验法

实验的目的和内容:为了体现出教学实验的真实性,选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大学体育课作为教学实验,通过对四个班的同学进行融入民族体育项目的体育课,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同学们发放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问卷结果。

实验时间和地点:教学时间为2019年5月到6月为期4周,共8学时;四个班级均有同一教师进行教学,地点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田径场。

第一次课:了解“打飞棒”运动的历史以及发展;学习“打飞棒”运动的游戏过程;组织进行班级“打飞棒”竞赛。

第二次课:复习“打飞棒”运动;了解“打陀螺”运动的历史以及发展;学习“打陀螺”运动的动作过程以及要点。

第三次课:复习“打陀螺”运动;了解“滚铁环”运动的历史以及发展;学习“滚铁环”运动的动作过程以及要点。

第四次课:复习“滚铁环”运动;了解“两人三组”运动的历史以及发展;学习“两人三组”运动的动作过程以及要点。组织班级“两人三组”竞赛。

课程设计:每节课由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构成,开始部分包括课堂常规以及本课内容介绍;准备部分包括一般准备部分和游戏;基本部分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民族项目内容,包括学生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的检查和对于上节课的总结,第二单元学习新的项目;结束部分包括整理防守以及本节课总结。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授课感受

作为本次实验的授课教师,从本次实验的四次课共计八个课时的教学中,很直观的可以感受到学生上课的态度改变很多。首先就是学生的到位情况,从前的传统体育课中学生一般存在部分的迟到以及旷课情况,但是在进行民族体育课程学习时,每节课学生都会提前到达上课地点,没有出现一次迟到或者旷课的情况,而且在上课期间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很少有上课期间玩手机以及讨论课堂无关话题。然后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传统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真正参与运动学习的人数和程度不是很高,这一点对于护理系女生较多的班级尤其突出。在进行民族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参与程度明显增大,很多团体项目中女生相比于表现得更加专注,大部分学生都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氛围的变化,传统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很少对于所学的内容向老师进行提问,只是“机械式”的教什么学什么,而民族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表现出对于民族体育项目很大的兴趣,从这个项目的诞生到发展,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每堂课、每个班都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在进行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查阅相关知识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

(二)问卷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0份。其中,有85%的学生通过这次学生提升了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70%的同学能在课余时间进行民族体育活动,90%的同学认为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感觉愉快。

1.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从教学用具上来看,“飞棒”“陀螺”“铁环”这些传统体育课上见不到的物品在上课前准备过程中就已经吸引住了学生们,面对这些新奇的事物,学生们会产生很多的疑问,这就大大提高了这一节课的学习主动性,从以往的学生“等着被教”到“自己想学”;另外,这次所选择的四个民族体育项目都是以游戏竞赛为主的学习类型,这种类别的课程设计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程的游戏性,并且弱化了比赛过程中的竞技性,让学生更加关注项目的学习过程而淡化比赛结果,从而对于课程学习兴趣上有很大的提升

2.团队项目的设置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

在“打飞棒”和“两人三组”这两项团队项目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表现出特别的凝聚力和很好的参与性。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一个重点就是对于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相对于传统体育课程中的篮球足球排球等运动的学习,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对与学生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往往有限,从民族体育课程中,降低了项目的门槛,同时增加了运动的趣味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的学习中,这很好地体现了当代大学生运用新时代技术解决问题的效果,对于运动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能通过提供团队协作思维来体现自身的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民族体育课程能大大提升大专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运动参与,培养学生集体荣誉观和团队协作能力。开展民族体育课程能使大专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知识,并激发大专学生运用新时代工具和方法思考问题。

(二)建议

第一,要加强民族体育课程的开发,建立完善的民族体育课程规划。第二,可以根据当地特色,研究适应本校的民族体育课程。第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包括对项目的历史发展、人文精神、民族习俗等各方各面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把学习延伸到课外,多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开发学生运用网络等新科技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主性。第四,竞赛类型的民族体育项目在赛前要完整讲解竞赛规则,初次进行可以分步骤竞赛,在赛后多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淡化竞赛的竞技性,加強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24-31,51.

[2]白永生,方征,马辉.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及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6):93-97.

[3]孟峰年,钟全宏,陈青.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38-39.

猜你喜欢

民族体育实验研究体育课程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词块教学法对高职学生英语写作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