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者路径探析
2019-02-14邓尤姣
邓尤姣
摘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对外宣传工作提出的口号与方针,目的是对内振奋人心,对外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的外宣工作创造出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在全媒体时代,要想探索出真正的“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就必须切实尊重新闻传播规律,从主体入手,重中之重就是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讲好中国故事;新闻传播规律;传播者
一、引言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当前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这段话指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条件和现实意义,那就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屡屡创造发展奇迹,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不仅我国自身有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关注也越来越广泛;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内能够振奋人心,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为中国梦奋斗;对外则可以逐步改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情况,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认识,营造有利于我国持续发展的国际舆论。
目前,我国外宣媒体对于讲述中国故事实践颇丰,但从国际舆论来看,离“讲好中国故事”还有一定距离。这既有西方利用对国际舆论格局的主导权,长期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行屏蔽、歪曲甚至颠倒的外部原因,也有我国自身对外传播能力不足、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内部因素。内因是主导,若我国能够抓住机遇,在新闻传播规律的指导下集中力量解决内部原因,那么逐步将发展成果转为话语权力,改变国际舆论格局,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将不再是难题。
二、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传播活动由傳播者、收受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四大要素构成,指传播者和收受者之间的以新闻信息作为传播内容、以媒介作为传播介质的一种主体实践活动。新闻传播规律就是四大要素在此活动中的内在的、稳定的、本质的联系。从主体角度看,这种联系可以概括为几大实践规律:即新闻传播选择律(新闻传播过程是双重主体——传播者和收受者——选择的过程和选择的结果)、新闻传播效用律(传受主体利用传播媒介分享传播内容,以追求传受效用)和新闻传播接近律(传受主体通过信息分享,达成精神和行为上的接近)。
运用新闻传播的三大实践规律讲好中国故事,即要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增强传播者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合理定位收受者,在传播内容和媒介选择上下功夫,以达到中国故事的传播效用最大化、对收受者精神和行为的接近程度的影响最大化。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提高传播者专业素养实现这一目标。
三、提高传播者专业素养,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者的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开端和基础。在新闻生成场内,传播者选择并确定传播内容;在新闻传播场内,要求传播者针对不同的收受者,合理运用传播媒介,再根据收受者的评价和反馈,不断调整新闻生成和传播策略。因此,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其发现新闻、生成新闻的能力,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闻传播的效用和接近率。提高传播者的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传播者的中国故事挖掘能力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活动得益于技术发展,冲破了传播容量的限制,实现了海量传播。要使传播内容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内容为王”法则更加凸显,较传统媒体时代,内容的优质程度更是决定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那如何打造优质的中国故事呢,这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求传播者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挖掘中国好故事。习近平就曾特别强调,我们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深刻表明中国好故事既存在于当前持续发展中,更存在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中。这要求中国故事讲述者既要有对当下发展成就的敏锐嗅觉,能够全面、及时、准确、生动地加以报道,又要有文史哲积淀,善于从历史文化中发现好故事并呈现出来,使国际受众对中国的认识更丰富和深刻。
优质的中国故事不仅指中国发展的伟大成果,也包括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和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的外宣工作中也早已有此传统。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为专门负责对外联络宣传交际处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总方针,即“既要让他们看到优点和成绩,也可让他们看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某些缺点甚至错误;既要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又要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看法”。这项方针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尤其是对于走进新时代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我们需要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传播者以此为指导,更有利于塑造自身客观、公正、可信赖的形象,对我国对外宣传的长远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二)培养传播者的中外文运用能力
既有优质的中国故事作为支撑,优秀的中外文运用能力和中外学术话语体系融通能力则是传播者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的有力武器。当今世界的话语权仍掌握在西方国家和媒体手中,国际受众习惯和最能够接受、受影响最深的也是西方媒体的话语模式。因此,我国的对外传播话语运用最好实现“两手抓”:既要以外国受众充分理解为优先考虑,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又要在“中国故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但又符合人文学的概念和表述,构建阐释中国道路的跨文化话语体系,包括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传播中国故事,扩大并提升各类中文经典和理论成就的翻译水平等。为此,我国要重视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语言运用和翻译人才,传播者自身也要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行动,将个人发展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紧密联系起来,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