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少林拳中的应用
2019-02-14辛晨曦
辛晨曦
摘 要:阴阳学说揭示了世界万物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规律。阴阳学说不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亦应是武术民间文化的理论,对武术的建立与稳步发展同样实际意义重大。本文通过阴阳学说对少林拳中的攻防性进行融合、探究,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阴阳;少林拳;攻防
一、引言
少林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拳种之一,得名于少林寺,技法朴实无华、刚健有力,有利于技击,以实战性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此外,少林拳的每招每式皆寓意着阴阳变化。
阴阳,是中国近代辩证法的一对范畴,应是对自然界相互促进关联的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的归纳,表示着两个相互促进对立的事物,此外亦表示事物内部尚存的相互促进对立的两个诸多方面。阴阳应是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总客观规律,宇宙万物之间的任何事物无不涵盖着阴阳彼此对立的两个诸多方面。
少林拳中的攻防技击原理深受阴阳学说的影响。《少林拳谱》曾却说过:“人一身伫立间,须要密切配合阴阳,方知阴来阳破,阳来阴破之妙。”总之,在少林拳运动变化中,处处充满阴阳。
二、阴阳学说
阴阳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应是对自然相互促进关联的某个客观事物与不良现象的概括,即富含辩证统一的概念,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推断事物的运动变化。阴阳的对立及消长就是客观事物本身其所固有,如《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一)阴阳学说的形成
阴阳学说的最初含义应是比较简单的,正是人以及太阳的关系。人们将日出后的白昼称为阳,将日入后的黑夜称为阴。而哲学意义上的阴阳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步形成的。这时的哲学思想家不单是认识到客观事物内部存有对立的阴阳两个方而,还认识到这两个方而就是不断运动变化及交互作用的,也认识到阴阳的交互作用就是助推宇宙万物造成及变化的根本驱动力。由此可见,阴阳学说是古人以观察太阳活动为基础,通过观察、联系逐渐把太阳活动上升为阴阳范畴,并运用到认识宇宙万物。
(二)阴阳之间的关系
古人把阴阳当作万物运动的根本原则,并即以阴阳作为基本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哲学体系。阴阴阳学说始终认为宇宙万物的相互促进运动与相互依赖,应是一切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本原古人将此种运动变化,称之为“生化不息”。阴阳相互间,并不单单是孤立的、不变的,而尚存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互动关系。
三、少林拳
(一)少林拳的形成
少林武术起源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北魏年间(公元386—534年),距今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早最优秀的一项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少林拳这一概念从总体上讲,应是一个具集合性及意义的概念。在武术范畴内很少有哪一类拳如此复杂、广博,不同的时代对少林拳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师承的少林武者,他们所传授的少林拳就会各有差异。但少林拳究竟是何人所创立,于什么时候变成体系而名扬武林,今存资料还无法确切定论。
从拳术发展过程来看,少林拳是集百家之大成,是寺内与寺外精华武术的融合,是以少林寺“武、医、禅”为特色的集合式流派武术。
(二)少林拳的风格特点
少林拳有“拳打卧牛之地为”之问,演习场地的大小不太受约束。即拳打一条线,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运用自如。动作十分迅速、刚健强有力,所谓“起胳膊连珠炮,拳打一气连”,少林拳虽以刚为名,然而要求刚柔相济。在套路中:结构经凑,节奏鲜明,动作朴实,力量运用灵活而有弹性。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是少林拳动作的特征。每一招式应当做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各个部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即“内三合、外三合”。
四、少林拳中的“阴阳”应用
(一)攻与防在少林拳中的应用
攻防是少林拳的核心,一招一式皆有攻防,并在攻防转换中实现克敌制胜。《手臂录》中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攻为阳,守为阴”,就是说攻防转换是以阴阳为理论基础,攻防转换用阴阳学说的观点看就是阴阳的变化。如:拳中的“凤凰夺窝”,右腿勾踢为攻,右手格肘为守。再如:拳中的“七星拳”弓步冲拳为攻,“野马退槽”马步格拳为守。防为攻创造条件,攻就是防的主要最终目标。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互根”,攻与防是统一的有机体,只有正确熟练掌握攻与防的辩证关系,才能进攻圆滑柔顺,入侵刚猛迅疾。
(二)刚与柔在少林拳中的应用
刚柔相济指少林拳攻防技术动作中的力法互补。“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武术拳种流派的攻防必然都兼备,所以动作的力法必然有刚有柔,阴阳变则攻防变。一般来说,攻法为主刚,防法为主柔,少林拳虽以刚为主,但也不是只刚不柔。在实战中用刚猛之力而少变化,即所谓“僵”。对少林拳的刚以及柔亦应是不断转化的,在不断转换中将阴阳柔刚紧密结合起来,多以达到“乘虚也刚,遇刚为柔,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藏柔方为坚”的上乘境界。
(三)曲与直在少林拳中的应用
少林拳要求两臂保持一定的曲度,“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反对僵中直拙力。在顺利完成动作的一瞬间,依照手指的自然反弹力,促使手指逐步形成“曲非曲,直非直”的动态。曲直变化,从阴阳学说看,曲作为阴,直為阳,二者互相辩证统一。“阴防时含有阳意,阳攻时则含有阴意”。实战时,如果出手太直,不仅增加了手臂防守的时间,而且部位暴露明显,极易遭袭。反之,出手太曲会使进攻的力量减小,同时也不易击打到对方的要害部位。
(四)动与静在少林拳中的应用
在少林拳的攻防过程中,动静紧密结合就是阴阳变化的一个关键方面。“动中求静,静当中求动”,即应该自身的动静与各部位有序协调,也讲严重破坏对手动静方方面面的有序协调。所以说,在少林拳中是有很明确的动、静之分,阴阳之别。
五、结语
无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现代竞技,阴阳变化规律都已经应用其理论与实践的方方面面。而少林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需要以阴阳学说来指导少林拳中的攻防变换。这样一来,能够用阴阳学说丰富少林拳内容,让人们更为科学合理地为正确认识少林拳技击攻防的本质,轻而易举地为充分运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董巧珍.阴阳学说在武术中的身法运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
[2]德虔.少林拳谱[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陈可冀.武术与中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4]张治国.少林拳进入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理论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5]刘世君.少林拳技击中的阴阳辩证关系[J].少林与太极,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