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之我见

2019-02-14刘书琴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

刘书琴

[摘要]创业,是许多人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许多大学生认为,创业意味着实现时间自由和财务自由。然而创业其实是一个成功率低,风险高的很复杂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各省对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大军中,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职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一员,他们的创业活动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高职教育有着偏技术型,因为受到学业,资源,创业者素质等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创业活动受到局限,怎样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水平,怎样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怎样使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经济,是目前高职学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学生创业特点分析

1.1 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少,能够付诸实施的不多

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浪潮的兴起,近年来各种研究机构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调研数据较充分,数据显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有以下特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不少,但真正参与的人数比例低,且性别差异明显。调查结果显示,96.5%的大学生有过创业冲动,但只有7%着手创业过。中部地区某高校的创业意向调研分析结果表明,70.2%的男生有过创业想法,但真正有行动和勇气的同学少。创业学生人数只占学生总数的0.56‰。正在创业的学生中男生占95.1%,女生4.9%。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上,所经营的行业范围主要为服务行业。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大多数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高职学生创业主要目的包括自我价值的实现,积累财富和经验,做自己喜欢的事和不为别人打工,总体来说,创业目的明确,但是本身的预期模糊,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创业难,对创业抱有一种奢望。

1.2 应用性强,具有职业技能优势

因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可以灵活设置,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学科应用性较强,因而学生创业首先具有职业技能的基础优势。首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充分的调研而来,往往还需要企业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因而专业指向明确,技能性培养程度高。其次,高职院校是服务于经济的院校,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因而专业设置与市场具有更高的联系,且专业多为热门专业,学生毕业后专业创业市场空间较大。第三,部分专业创业门槛不高,适合2-3人的小规模自主创业,同时,他们也容易找到专业有互补优势的同学,共同创业。

1.3 心理素质较好,抗压能力强

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打好良好的基础,所以进入高职院校,在个人成长经历中,对于学习的期望和压力没有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因而学习压力较小,他们一般有丰富的爱好和更多自我悦纳的方法,解压能力强,因此大多数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优秀。而创业是一项时间周期长,同时存在风险的工作,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很容易遇到困难退缩,改变自己的初衷。因此,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创业。

1.4 学生整体素质低,创业能力受限

创业作为一种事业,是一种高水平的就业,除了专业能力,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而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自制能力比普通本科院校差。在学习上急功近利,对直观的,不需要思考的,简单的课程乐意学,对其他思维类别的,需要自己创新的课程比较排斥,导致发展后劲不足,对自主创业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源头上创造活水,培养一批学校创业的生力军。

2 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创业是响应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是我国创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对于目前的高职创业教育有以下想法:

2.1 走普及化高职创业教育路线,完善“重技能、轻素质”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从入校第一学期就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在校时间较本科学生本来就少一年,因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要从进校抓起,首先,通过创业讲座使学生明白创业是什么,使学生了解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影响和后果、获得创业成功需要的条件以及创业会遇到什么困难和经受什么考验,通过面谈,调研了解学生的创业意向,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为两年半,成长时间比较短,如果学生在综合考虑后还准备继续创业,就说明做好了创业准备,具有坚定的品质。其次,对有创业想法并且适合创业的高职大学生提供创业服务,提供“特别待遇”,包括配备创业导师,提供创业实践空间,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指导。耐心劝说想创业但不适合创业的学生,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式。除了接受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之外,高职创业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的高校招生就业处、大学生创业政策和风险投资等要素获得创业资金等创业所需“力量”。最后,创业高职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自我努力来准备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力量”——这既包括通过自学和参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之外的创业实践来获取创业知识,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也包括通过业余时间做兼职挣钱等方式筹集创业资金。

2.2创造实践条件,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心理素养

学校要尽量多的创造条件为高职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可以去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岗位上锻炼,发挥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践场地给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使学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正确认识创业以及创业对自己以及社会的深远影响,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创业,进而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养。实践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目的,形成健全的创业思维,进而为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创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职业素养,文化大类相关计划书、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知识和公司管理知识的了解,但是这些内容主要是纸上谈兵,肯定无法完全满足实践创业的需求。

2.3 培养大学生形成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并使之贯穿创业全过程

创业者有哪些人格特质,答案很多,敢于冒险,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感,执行力,行动力等,这些人格特质是保证一个创业者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培育学生的创业者素质,培养通识能力非常重要。同时对创业成功者的经历进行学习分析,进而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发展自己的创业特征和创业精神,进而不断为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创业还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求创业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除了国家推行的体质检测,还可以推行校园微马和环校园跑等体育活动训练体能素质。

2.4 提升育人水平,培养一批双师型创业导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在新的时代下创新创业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国家各种政策的变化也对创新创业起到了不同的影响。这个背景下,高校创业指导老师也需要与时俱进,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才能保证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培育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创业人才,培养一批既可以进行理论授课,又拥有企业实践、科技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大力引进行业优质人才资源,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等引入教育教学之中,从供给侧优化人才培养,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5 产创融合,提升地方经济服务水平,开创高职创业教育新局面

首先,高职教育是面向产业的教育,高职教育的任务之一是为地方经济服务。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计划如果和地方经济的需要脱节,就会出现产教“两张皮”现象,因此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要主动调研地方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将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

其次,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利用產教融合提高职业院校在地方经济的贡献。注重高校和企业的联合是否对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构建新的合作育人模式,使职业院校进入行业链之中,从区域行业的战略高度和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与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等环节。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现有实训基地,在原有授课基础上引入项目,还可以推进高校改革,政府牵头,企业和高校共建二级学院,高校能顺利进入行业企业生态链之中,企业也可以实现盈利。还可以以科技创新开拓高职院校间相互合作,搭建高职科技园,联合创办创新创业学院。

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职大学生成为其中重要的力量,但高职大学生不应盲目创业,而应认真评估自身条件,谨慎地作出创业选择。高职院校应做好高职学生的创业教育,引导教育,对于不适合创业的学生及时引导,对于适合创业的学生,发挥学生的创业才能,提供创业所需的条件,配备创业导师。同时,创业选择贯穿高职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整个过程,高职院校重视提升教师的水平,增强创业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木志荣.创业教育应重视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培养[N].中国教育报,2010-7-26(2).

[2] 倪宁,杨玉红,蒋勤峰.创业失败学习研究的若干基本问题[J].现代管理科学,2009(5):114.

[3] 段锦云,简丹丹.大学生创业失败归因分析——以“天行健”和“易得方舟”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95.

[4] 黄金鲁克.大学生创业需政府高校社会齐给力[N].中国教育报,2015-3-11(6).

[5] 花鸥,曾庆琪.供给侧结构改革下高职教育发展研究——基于产业和结构角度[J].职教论坛,2016(18):17-22.

[6] 侯文赞.高职教育环境分析与对策思考——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83-84.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
灵动耳环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