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措施

2019-02-14刘祥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挑战

刘祥华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乡村振兴成功实施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梳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措施,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更加注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三农领域的关注和投入相对较少。由于“三农”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期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三农”发展,而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又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的挑战

1.1 种粮积极性难以得到保障

由于农业种植风险高、收益低并且不稳定、种植过程辛苦,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从事农业种植劳动,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外就业渠道较多,工资相对较高,更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造成农民劳动力平均年龄较高,撂荒的情况非常常见。此外,不仅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也不强,为了发展“有税经济”,经常会出现项目建设违规占用耕地的情况,导致粮食的实际生产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增产的潜力不断降低,危害粮食安全。

1.2 土地细碎化的问题依旧较为突出

我国很多地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山地丘陵地区的农田分布相对分散、细碎。再加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后,由于“分田到户”以及我国传统“诸子均分”的财产制度,使得现有的农地越发细碎化,一家拥有3~5块土地的情况十分常见,但是每一块的面积却比较小。农民在种地的时候,不同地块之间的来回奔波明显增加了劳动的时间成本,耽误了农民从事其他非农劳动,减少了非农收入。此外,细碎化的土地,往往会造成化肥、农药、水电使用量的上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粮食产量的下降,不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阻碍了农民增产增收。

1.3 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发性风险增多

近些年,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发生了很多的突发风险。非洲猪瘟使得生猪数量锐减,猪肉价格上升,更棘手的是,非洲猪肉造成了母猪数量大量减少,而母猪的成长周期较长,猪仔供不应求,所以,生猪产能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给养殖业带来了较大的打击。草原贪夜蛾由于传播范围非常广,对玉米伤害很大,而相关部门缺少应对经验,没有有效的灭杀措施,所以很多地区的玉米大面积减产,农民损失较大。

1.4 农业发展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

充足资金是每一个产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虽然我国金融机构发展速度加快,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农业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除了地方的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很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把钱贷给农民,农民的信贷可得性依旧很低。农民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无法购买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也就无法扩大生产。虽然国家鼓励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活禽抵押贷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难度很大,很多金融机构不予认可,即使认可,贷款实际发放的额度也很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扩大。

1.5 农产品价格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

由于农产品价格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调控机制,农民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什么作物赚钱,农民就纷纷种植该作物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该农作物的供大于求,使得价格降低,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反而降低的情况。相反,如果有一年农民因为种植某种作物赔钱,那么很可能第二年农民全部不再种植该作物,造成该农产品价格上升。再加上,很多时候,游资参与了农产品炒作,囤货居奇,“蒜你狠”、“豆你玩”的情况经常发生,不仅让农民赚不到钱,而且让消费者承担了较高的农产品价格。

1.6 农业生产的成本居高不下

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一些地方的土地流转费用高达到1300元/667m2,化肥、农药的价格不断上升,人工费用不断高涨,特别是水果种植中的采摘环节,由于难以实现机械对于人工的替代,人工费用特别高。较高的生产成本使得国内农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大大减弱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了国内粮食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的怪象,也压缩了农民的利润空间。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的促进措施

2.1 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地位

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农机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供农业的生产效率,改变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窘境。农民要主动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或者行业协会组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总而言之,要让农民成为有面子的职业,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从而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2.2继续推行土地适度规模化

自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推进以来,我国的土地细碎化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我们需要继续在合适的地方推进土地流转,另外,我们要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村集体统一流转,提高土地规模化效率。在财政实力允许的地方,可以实施土地整治,通过平沟填壑,实现土地连片,可以结合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的项目,将零散居住的农民统一规划、统一搬迁,集中居住,腾退原有的宅基地,不仅能够优化农民现有的居住条件,而且使得耕地更加平整,有效提高糧食生产能力。

2.3 做好农业突发性风险的防范

要着重加强对于动物疫情的防范,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养殖场疫情防控工作的培训和监管,提高工作人员对于疫病的防控能力。广大农业工作者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疫病防范意识,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农业保险公司要完善农业保险的种类,针对目前常见的突发性风险设立保险品种,政府可以对突发性风险的保险品种给予一定的补贴,提高保险公司经营突发性风险保险的积极性,一旦发生风险,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的损失。

2.4 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

金融机构作为盈利部门,更多的是考虑经营风险,自然不愿意将资金贷款给农户。政府应该采取一定措施,促进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农领域。政府可以设立融资平台,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考察,然后根据考察情况对农户的生产资质进行担保,从而化解没有担保人的难题。政府可以为农户贷款实施贴息政策,提高银行贷款的盈利空间,提高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政府可以设立与银行风险共担的机制,帮助银行承担50%的贷款损失风险,化解金融机构贷款的担忧。政府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三农贷款比例的考核,倒逼金融机构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活禽抵押贷款的制度设计,提高三农贷款的比例。要鼓励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抱团取暖,实施内部互助,为組织成员提供贷款,通过内部帮扶,促进农民的成长。

2.5 建立农产品价格指导机制

价格过度波动,不仅会影响农民增产增收,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社、行业协会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市场调研、气候研究、技术分析等定期对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民进行作物品种的规划和指导,尽可能避免过于集中种植某一种作物,造成的增产不增收。要建立、完善农产品的期货制度,在农民生产种植之前,就给予一定的价格保证,给予农民农产品生产的稳定价格预期,防止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收入损失。要加强对游资炒作的监管,依法囤货居奇,杜绝“豆你玩”、“蒜你狠”的发生,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2.6 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要不断推行土地适度规模化,实施土地流转、土地整治,实现土地连片,以土地规模化促进服务规模化,减少耕地、播种、打药、收割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的费用,实现规模经济。要通过研发和使用新型、实用的农用机械实现对人工的代替,特别是针对人工需求量较大的水果采摘等环节,发明采摘农机,切实降低人工成本。要通过无人机喷药、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浪费,通过测土配方,针对土壤性质,合理施肥,降低生产成本。

3 结语

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形势,“三农”战略后院的作用更加突出,农业“压舱石”的地位越发明显。进一步激发农业的生产潜力,促进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这也就更加要求我们需要认清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的突出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举措,从而能够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共同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刘志澄.农业面临新的挑战[J].农业经济问题,2000(2):2-4.

[2] 黄季焜.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和战略[J].现代农业,2013(3):295-300.

[3] 郭晓鸣.农村金融:现实挑战与发展选择[J].经济学家,2005(3):107-112.

[4] 鲁静芳,等.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8(6):17-19.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挑战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