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2019-02-14陈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农村经济工匠精神

陈述

[摘 要]随着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经济创新走向全新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并进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完成商业融合发展,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阐述工匠精神的意义,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践应用情况,提出工匠精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应策略,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学;工匠精神;创新创业;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会议召开之后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步全新模式下,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基于工匠精神基础下,促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想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发挥引导推动作用,重视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培养,搞活农村经济,弘扬创新精神。

1 工匠精神意义

1.1 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即将面临着经济发展转型与发展的重任,想要实现这个事物,我国即将实现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因此就需要工匠精神的推动,进而实现创新创业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1.2 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目前,我国一些产品即将走向世界,但是一些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因此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与使用寿命。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不断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只有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为我国培养更多专业的工匠,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3 满足个性化发展模式的需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农业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模式,培养人们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个性化发展模式相继提出,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未来。

2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1 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农业经济想要得到稳固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针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来分析,有部分地区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有一部分地区使用的基础设备陈旧落后,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基础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自身会发生老化,年久失修影响使用功能,种种因素说明,传统的基础设施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不符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2.2 农业生产中仍然采取陈旧的生产方式

由于农业经济生产的方式比较落后,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抑制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采用机械化操作,但是还有一些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缺少技术含量,无法实现一体化、机械化的操作标准,在实际生产操作中,采用人工与机械的联合生产方式,利用人工劳动力的手段,严重降低了机械标准化的水平,农村在初级工业制品制造中。相对应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3 农村经济资源有限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村资源有限,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以粗放经济为主,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提供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技术,但是获得的收益却比较少,这样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创新技术。

2.4 农业经济发展资金投入不够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不足,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农业经济在发展中缺少健全的管理机制作为准则,政府部门每年在农业上的投入资金十分有限,造成资金的不足,给农业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5 劳动人员素质有差异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多,对剩余劳动力转换已经成为关注的问题,农村人口相对较多,占据一定的比重,因此给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农业发展中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解决剩余劳动力。但是在我国农业市场上,剩余劳动力供大于求,还有大部分地方招不到员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专业素质比较低,专业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些问题就很难被解决。

3 工匠精神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隨着农业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模式逐渐转变为开始重视质量,通过创新创业技能的提升,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争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突出表现,想要取得这样的效果与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摸索,因此,工匠精神就相继被提出,工匠精神并非在国外的老店发明中提出来的概念问题,是在创新创业开始的初级阶段,走进每一个创新创业者的内心中,通过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个人。

大多数人都了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尤其在高职院校中也开始重视创新创业,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同时也是推动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情况,每年高校大学生都是创新创业军团里的新鲜血液,在社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每年六月份是大学毕业季,因此社会需要为毕业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创新创业一说最早起源于美国,在经历了三个阶段之后,得到稳步的发展与进步。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创新创业针对的重点内容存在差异。在初级起步阶段,主要将传统知识与内容传授出去,让课堂教学作为主体。在发展阶段,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成熟阶段,开始重视学生的事业心的培养。长期发展过程中,会相继形成三种教育形式,利用课堂教育为主的形式,展开更加专业的教育模式,通过高校、企业以及社会的相互融合之后,合理设计创业竞赛和一些创业项目,进而形成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与国外教育形式相比较,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慢,因此,在高校创新创业培养上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

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所谓的创业能力,就是指一个人在创业实践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创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避免就业压力的困扰,可以通过自主创业的活动方式,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想要成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可以勇敢地投身到社会现代化建设中,通过实践创业实现自己的事业,借助创业的优势不断成长成才。基于工匠精神背景下,对学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及早建立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创新意识的提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方法,帮助大学生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国家相继提出很多鼓励创业的政策,大学生在人生事业的发展中会有所成绩,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现出来。

4 创新创业搞活农村经济

4.1 加强农村经济基础设备的建设

近几年,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全国都在重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应该逐步完善。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为了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不断完善基础设备的建设,将现有农业科技及逆行改革与创新。鼓励农业企业建立相对应的研究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农业经济的创新环节,应该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技术支持,开发技术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的进步。

4.2 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转变农业经济的方向。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应该具有多元化特点,通过创新创业的发展趋势,维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具有环保意识,进而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

4.3 加强农业资源的紧缺问题

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需要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加强农业资源紧缺的改善情况,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朝向绿色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大力宣传绿色农业,加强农民对绿色产品的认识,保证绿色农业发展可以符合相关的规定,结合实际内容展开了解。另外,结合创新创业的需求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技术推广,提升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4.4 提高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

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缺少资金的投入,还有一些资金无法应用到农业生产上,因此,需要改善农业经济的环境,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解救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保障。

4.5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发展机制

针对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需要结合农民的特点,建立相对应的农业经济发展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建立的机制需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具有高效性、创新性特点,可以对农业生产资料内容进行保护与调节,同时还应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近几年,农业经济的发展因素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机制保护环境,提升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5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助推农村经济社会繁荣

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的改革与创新中,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背景下,各界领导都在重视全民创新与创业,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科技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中国想要变得更强,就要依靠中国人的实力,制定出更全面的新理念、新设计。

世界经济的稳定需要创新观念作为基础,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创新意识,2014年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将这项事宜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内容,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大众创新全民创业的目标。

6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我国生产产品的质量,就需要人们具有工匠精神,因此在工匠精神背景下进行全面的创新创业,我国农业经济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点,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政府资金投入少、基础设备陈旧落后、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等,同时在工匠精神背景下提出創新创业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让学生早早接触创新创业知识,掌握专业的创新技能,避免在以后的就业中承受压力,提升大学生的自信心,在创新实践中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体现出人生的价值,通过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做好自身的人生规划,为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洪娟.工匠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途径研究[J].记者观察,2018(32).

[2] 吕亨龙.高职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才智,2018(33).

[3] 刘桂香.现代学徒制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5).

[4] 杨金玉.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有效引导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31).

[5] 刘霞.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J].现代交际,2019(11).

[6] 王丽聪,尚润玲,陆敏.“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11).

[7] 李伟.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工匠精神[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

[8] 倪尔妍,林培蓓.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9] 赵慧敏,肖建安.“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学管理标准建设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04).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农村经济工匠精神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