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现代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探究

2019-02-14顾颖杨琨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陕西省

顾颖 杨琨

[摘要]陕西省是农业大省,持续有效的提供农业科技支持,解决农业科技转化率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陕西省农产品一流品牌的打造,特色优势的发挥,农民财富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陕西省目前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还需要进行整合,只有通过分类分层的构建,对各模式、各板块担负的责任有了清晰明确的界定,对其协调对接方式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陕西省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真正运行有效,助力陕西农业向前快速发展。

[关键词]陕西省;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

1 发展陕西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业是支撑我国制造业、服务业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与繁荣。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系列对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举措相继出台。提高农业生产率是大力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根据索洛的观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正是要依靠农业技术的发展。

陕西省是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地势变化多样,跨越温带、中温带和北亚热带三大气候带。根据陕西省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夏粮产量数据公告显示,陕西省全省的播种面积为110.43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5.366%),粮食总产量为420.3万t,平均产量为3806kg/ hm2。根据《陕西统计年鉴2018》显示,截至统计日期止,陕西人口数为3835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6.79%,自2010年以来实现了逐年增长,粮食产量却同比下降。

员立亭(2015)学者指出,陕西省农业整体发展比较均衡,但农业生产率还有待提高,需要再进一步利用农业科技的优势来提高单位产量。赵国锋(2015)指出陕西省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加工初级,缺乏科技含量较高的精细加工,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陕西省正面临着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农业人口不断减少,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和粮食产量同比下降的发展现状。在此阶段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科技,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对陕西省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 现有科技服务发展模式探究

要提高陕西省农业生产率,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现代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首先要对我国现有的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进行充分的探究。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是我国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

其中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简称科技超市)是以江苏省为首的农村科技服务发展应用模式,是现代农村科技服务的创新性发展。当前农业科技服务生产面临着科学技术成果分散、转化率低下,农民接受科技成果能力有限、整个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能真正满足农民和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等困难。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在这种情况下应用而生。其特点是借鉴超市的商品销售模式,采用三级架构,分别为总店、分店和延伸至各小区域内的便利门店,将农业科技的成果、品种、技术操作集成到科技超市这一信息平台及线下门店。其构成要素为门店、线上、总部、品牌、成果和专业的技术人才,销售有形的商品或提供技术咨询支持等专业服务。

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的优势在于改变了以往的政府提供公共性服务,转为政府主导,市场充分参与的新科技服务模式,更有利于调动市场的积极性,通过商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建立灵活的科技转化机制。

相比较农村科技服务超市这种新兴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久远。最早的农业科技园区出现在上世纪的80年代末,其建设与发展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陕西省目前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8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4个,涵盖了陕西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入住科技园区的企业500多个,形成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体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宝鸡的猕猴桃农业科技园区和洛川的苹果科技园区,是陕西省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技术的培训和农业实践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农业科技实际应用的示范园区,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的一大重要农业科技推广落地模式。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发展期、调整期、全面发展期和质量提升期。目前我国正处在农业科技园区的质量提升阶段,科技部及相关部门成立督导小组以及专家小组,对园区的质量建设进行指导、考核以及评审等。

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是教育部联合科技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利用高等学校的科研及人才的优势,科教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发展新农村建设,更好的服务于农业企业和农民的一种创新模式。

陕西省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计划的高校,在陕西省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是校企合作、校农合作的重要典范。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农科教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集中专家智慧发展农业科技方面,陕西省早有探究。早在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全国范围内开始建设前,20世纪末陕西省宝鸡市就出现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这一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将科研、推广、培训、应用集为一体,采用多层次,多模式的运营方式,达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的效果。专家们采用讲座、材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新技术推广进行指导,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农業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采用政府主导、公益服务的建设模式,政府通过保障场地、人员及经费来推广农业科技的创新成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综合性机构。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强了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将各部门如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部门的农业科技职能进行统一的整合,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效率,是农业科技园区的补充。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用而生。早在20世纪末福建省南平市党委和政府在科级干部交流制度创新中产生,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其选拔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专家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常年扎根于一线,在三农事业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陕西省目前也采用了这种科技服务模式,其优势在于灵活性强,针对性强,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农民利用科技成果实现增产增收。

3构建适合陕西省现代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体系

陕西省目前的农村科技服务发展模式比较多样,采用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模式,未来可以尝试建立农业科技服务超市。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方面和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属于中心化的科技集中基地。科技特派员和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将园区孵化的农业技术进行下沉,打通了农业科技直接解决农业企业、农业大户和农民的现实需求的渠道。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主要进行研发和宏观层面上的推广。具体科技服务体系构建如图1所示。

陕西省是农业大省,洛川的苹果享誉海内外,周至县的猕猴桃又逐渐成为继苹果之后又一个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并且全省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已突破突破百万余亩,是陕西农产品的靓丽名牌。持续有效的提供农业科技支持,解决农业科技转化率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对于陕西省一流品牌的打造,特色优势的发挥,农民财富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系建设需要各个科技服务板块协调运作,需要各层次的科技服务均衡供给。陕西省目前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还需要进行整合,只有通过分类分层的构建,对各模式,各板块担负的责任有了清晰明确的界定,对其协调对接方式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陕西省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真正运行有效,助力陕西农业向前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员立亭.基于农民需求视角下的农业信息供给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10):27-31+37.

[2] 赵国锋.陕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及推进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31(12):90-93.

[3] 汤国辉,刘晓光.农村科技服务多元主体协作模式探索——以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08):137-142.

[4] 吴圣,吴永常,陈学渊.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阶段演变、面临问题和路径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08):1-7.

[5] 王克其,陈巍,徐敏轮,等.大學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开展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9):124-128.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陕西省
太阳第一家
黄昏之恋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中国社区银行发展模式探析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王鸣放作品欣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