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地域特色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2019-02-14常艳丽李会李强高雄东封永顺周胜华马良师园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榆林陕北方言

常艳丽 李会 李强 高雄东 封永顺 周胜华 马良 师园园

[摘 要]休闲农业是以农业经营活动、农业产品、农业自然人文环境等为游客提供的观光、体验、购物等多种服务,我国在社会及经济迅速发展下也迎来发展休闲农业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挑战,本文以地域特色在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发展策略进行简单阐述并以榆林为例提出了四点建议,以期为休闲农业深度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休闲农业;地域特色;榆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休闲农业一词来源于Agritourism/Agro.Tourrism,即是由农业和旅游组合翻译而来,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等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及农村文化、农家生活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体验、娱乐、购物、科普等多种服务,随着中央政策的导向,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休闲农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和挑战,比如,各地休闲农业布局简单雷同、开发深度欠佳等阻碍了休闲农业向深度发展。本文以强化地域特色为出发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休闲农业深度发展提供借鉴。

1 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机遇

1.1 中央政策导向和各级政府支持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着眼于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积极倡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200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都有明确要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

1.2 条件优越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北部风沙草滩区,有沙滩地郁郁葱葱;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梁峁交错,这里有“中国科威特”之称的神府煤田,有红石峡、镇北台、统万城等名胜古迹,且是小米、绿豆、黑豆等杂粮和苹果、红枣和中药材的优势生产区。

子洲县位于榆林市南缘,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属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全县形成马铃薯、大豆、玉米三大粮食产业为主导,“子洲黄芪”和“子洲黄豆”分别被国家质检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子洲县满足苹果生长的12项气象指标,目前发展的山地苹果形成全县的特色主导产业。

1.3 消费市场潜力无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旅游消费已成为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人们厌倦了钢筋水泥之后,单纯的城市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一部分人们的需求,而农村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等,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来消费。可以预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旅游需求还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2 地域特色对休闲农业的重要性

地域是指一定区域内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综合体,由于历史状况、地质地貌、气候等不同,从而不同地域反映着不同的种植制度、生活规律、思想信念、饮食习惯、语言说话等,而这多元、多样、多层次的共同存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形态。比如榆林地区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北部的风沙草滩区和南部的丘陵沟壑区地理特点、一年一季为主的种植制度、农户一天两餐的饮食习惯且每天一顿面食、朴实热情豪爽的性格以及这片土地孕育形成的信天游、陕北秧歌、陕北说书,等等。

2.1 地域特色是发展休闲农业的社会需要

首先,强调地域特色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建设。站在区域的角度,利用农业的经营生产活动、农业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形成各具特色的各种休闲旅游区,以致形成农业和休闲相结合的区域性新型产业。

其次,发展地域特色休闲农业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强化农民的自我价值认同;还可以寻找更合乎生态平衡、更科学的生产方式,创造出新型的农业生产观念;吸引更多的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当地的服务业中,也可吸引非农业人口参与到农业生产劳动中来,促使城市与乡村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2 发展地域特色休闲农业是对地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一个地区历史遗存越多,它的地域文化就越发达。其次地域文化具有传承和发展性,表现形式的广泛性。作为大概念意义上文化,它包含了从社会意识形态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人们,其生产生活习俗语言都表现出与别处的不一样,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地域文化随着各区域的交融与人们的外流,一些地方文化正在面临着被遗忘和埋没。通过发展地域特色休闲农业对地域文化的重新唤起和传承发扬。

3 休闲农业地域特色发展策略

种植业、牧业、民俗等均可作为吸引人们来旅游的资源,开展多种休闲活动并加以开发利用。各地的资源构成不同,各具特色,可以形成不同特点的休闲农业区。

3.1 民俗风情

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榆林地区一年一季的种植制度,惊蛰节令过后开始播种,丘陵沟壑地形决定该地的大多数农民依旧进行着传统的毛驴拉犁耕地,随后跟着点籽豆的农事生活;榆林人有着豪爽粗犷的性格,却也有着灵巧的手工艺术,譬如榆林的剪紙、绥德的石雕及各县区重大节日捏的面花,样式有各种动物如十二属相、鱼、鸟,有各种创意花朵、花篮等代表吉祥意义的面花,通过农耕工具、农耕历史演变的视频演示、面花的制作和各种样式的展览等吸引游客。

3.2 民间艺术

利用民俗歌舞、民间戏剧、民间表演等,开展乡土艺术游。如陕北大秧歌、陕北说书、陕北信天游、榆林道情、唢呐等都是具有特色的各种表演形式。陕北大秧歌在表演时,头、颈、肩、腰、胯等身体各部位包括眼睛在内,都饱含激情的扭动,且有搬水船的、有蛮婆蛮汉的丑角、有带着喜庆小孩儿大头壳的形象,一幅好不热闹的景象。陕北说书采用陕北方音由艺人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唱词通俗流畅,曲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通过规划各具特色的展厅安排演艺,同时可以设置表演教学课,以供爱好这些演绎形式的游客学习和传播。

3.3 生活饮食

以农业生产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休闲旅游。榆林是小杂粮适宜发展区,绿豆凉粉、荞面碗托、子洲抿节、油馍馍、绥德黑愣愣、子洲果馅、清涧煎饼等都是用小杂粮加工形成的榆林地方特色小吃,榆林豆腐是用榆林桃花水泡豆、磨浆,且用发酵的酸浆点制豆浆而成的具有细、嫩和韧的品质,熟悉榆林的人常说“榆林的豆腐秤钩称”,足以说明榆林豆腐的韧劲儿。通过这些特色产品的制作等过程,让游客参与其中,不仅体验参与的乐趣,更获得收获和亲手所得产品的喜悦。

3.4 方言特色

方言,是人在异乡的一剂药,听到方言是一种难以言明的欢喜,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也最能拉近人们的距离,2015年春节习总书记回到梁家河向当年插队的村民介绍彭丽媛时说“这是我婆姨”,我想梁家河农民听到这句话顿时会觉得和习总书记的距离拉近了不少、亲切了不少。榆林自古以来,五方杂居,或饮马放牧,或落地生根。早有熏育、犬戎、白翟、林胡游牧在此;又有匈奴、鲜卑游食征战,蒙元之后,回族居民亦从甘、宁迁入陕北。很多历史民族,都在这里留有他们的后代。所以榆林十个县、两个区的方言又各具特色,甚至一个县区的不同乡镇亦有着各自的特点。以子洲方言为例,子洲方言的突出特征是声调有入声,但子洲又被大理河、淮宁河分隔形成南川和西川。比如南川话五个调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部分入声已归上声;而西川话的五个调子中部分入声已归阳平。榆林方言又有很多的“四字成语”,比如黑里倒正(迅速)、洋达各此(故意装出不懂的样子,蒙混过关)、然瓦格几(很湿的样子)等等,用普通话-方言对应表明不同的路标指示牌、建筑物、食物等等,通过方言表演小品和陕北信天游,甚至可以建立陕北方言答题库,满分一百,成绩不同奖励不同等等形式吸引游客和宣传陕北方言。

[参考文献]

[1] 邱佳,史亚军.中国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33).

[2] 胡孝平,王福鑫,许思洁.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全产业链发展策略[J].贵州农业科学,2015(03).

[3] 张晓东,林敏霞,邱美欢,等.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和经验发展——海南休闲农业的启示[J].农学学报,2014(12).

猜你喜欢

榆林陕北方言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美好教育三秦行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新常态下榆林地区群众监督机制建设分析
陕西榆林海关正式通关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