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内在逻辑

2019-02-14孙江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生态文明

孙江艳

[摘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此,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这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国内外环境会计研究文献,深入探讨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内在逻辑关系意义重大。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与新制度。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当中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考虑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现在愈来愈多的组织开始关注环境问题,迫使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必须报告它的环境活动和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披露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1 文献综述

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较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J.T.Marlin(1991)通过对有污染情况出现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所整理得到的数据,标志着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实践的开始;Guthrie(1993)认为环境会计体系不断壮大,环境会计不仅仅只依附于社会责任会计,还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体系;Schaltegger和Burritt(2000)指出环境生态会计应该是由内生态环境和外生态环境组成的。当前,国内的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结合。刘秋凤(2003)论述了环境保护对于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性,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生态因素逐步成为了会计计量的基本组成部分。靳能泉(2010)讨论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生态文明中与会计相关的成分,他指出生态文明对于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是重要动因,贯穿着会计的发展过程。靳惠(2013)强调了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中,要编制单独的会计报表或者会计报告,与传统的信息披露有所区分,并从经济成本的视角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沈洪涛、廖菁华(2014)指出必须加强环境审计的工作。吕炳林(2014)阐述了会计生态文明在会计文明和人类文明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刘召丽、苏方玉(2015)认为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的研究,都缺乏系统性,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还未跟上其进步的速度。

2 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内涵

2.1 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依据人、自然、社会和谐的客观规律从而获得的人类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三者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和伦理形式。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以创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生态文明不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明,而是一种自适应的文明,它不是人类创造性的展示,不是主体对客体的顺从制服和厘革,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胜出,而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它要求主体依据客体的特点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2 环境会计的含义

环境会计目标是通过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拥有着会计的共性,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首先,因为环境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环境会计的业务具有着长期性,其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这也是环境会计综合性的一个体现。其次,环境会计还存在着业务的不确定性,生态文明的建设是一个总体的大方向,其中涉及到的问题或许我们现在还未发现,但由此而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影响却一直存在。以上表明环境会计虽然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但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同于传统会计的工作方式。

3 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内在逻辑

3.1 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假设

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内容。保护环境作为环境会计考虑问题的基础,不仅是保护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也是环境会计需要考虑到的问题。在企业发展自身的同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对生态的保护意识有所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的实质却并未发生改变,环境会计只是扩大了其范围,增加了会计外延。企业的经济活动,还是在主体假设这个范围内进行。主体假设为环境会计的实施及运作提供了前提,是环境会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续经营假设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若不进行持续经营假设,企业的运行等方面将会受阻,在会计的运作方面可能出现问题,环境会计也是一樣。只有坚持持续经营假设,在收集和处理某些信息时候使用的处理方法才能够适用。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大数据时代的金融瞬息万变,持续经营也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同理,环境会计的持续经营也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行多方面的考量,但持续经营的假设是必须坚持下来的,这与会计分期有着一定的联系。会计分期是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以说会计分期是持续经营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只有当一个会计主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才能划分出会计分期,将经济活动划分成等份的,连续的区间。

3.2 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核算

在环境会计信息计量的时候,将环境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记录与环境相关的会计因素,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首先考虑确认为会计的信息。对于经济活动,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财务报告中相应的加入生态的因素,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在保证会计核算连续、系统、全面的基础上加入自身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计算时,要将环境成本作为考虑的重点,突出对环境成本的计算,进行成本控制。环境会计的计量与核算不能单纯的以货币为标准,采取多元计量与核算的方式。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的计量为主要内容,反映环境的各类经济活动,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用货币计量出来的。采取多元素的计量方式,弥补了货币计量的单一。在环境会计中,应加大实物度量和劳动度量的比重,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的价值,但目前为止,只能以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3.3 生态文明与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学者对我国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约有80%的环境污染物是由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企业既是环境资源的消耗主体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角。因为企业是我国环境污染主要制造者,所以企业理应为治理污染负主要责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必须走生态文明之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及时披露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向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用户提供正确的环境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实现这个目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必须全面客观、真实可靠。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能够监督企业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又可以监督企业是否做到良好的环境保护,它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环境管理手段,被称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第三次革命浪潮。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了解企业环境资源利用和控制環境污染的情况,还可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4 结语

我国的环境会计还在起步阶段,发展并不成熟,国外的优秀经验值得借鉴与吸收正确看待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所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鼓励企业积极推广环境会计,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探讨了环境会计与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梳理了环境会计的假设、目标、计量与核算、信息披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关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环境会计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 黄修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国际比较[J].交通财会,2003(3):42-44.

[2] 孙晓琳.企业环境会计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4.

[3] 贺红艳.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J].会计之友,2010(28):90-91.

[4] 蔡荣芳.尹玲燕.试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经济师,2004(1):219.

[5] 黄锡生.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6] 陈元媛.浅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J].会计之友,2007(1):19-20.

猜你喜欢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生态文明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