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困难与发展对策

2019-02-14聂家林万晨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培育乡村振兴

聂家林 万晨旭

[摘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对当前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育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对新时期的农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以及助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淮安是物產富饶的鱼米之乡,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2018年,淮安市粮食播种面积68.106万hm2,总产达482.26万t,农业从业人员超70万。淮安市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消费稳定增长、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同时也直接影响淮安经济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 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从2018年起,全市每年培训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职业农民4万人以上,其中:争取省部级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培训2万人以上,统筹地方培训经费开展培训2万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年均递增5%以上,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3%以上;以生产经营型农民为重点,每年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400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新增5%,到2020年建成实训基地(田间学校)100个,身先力行每年培训“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到2022年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7万人以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淮安市加快农民合作社转型升级步伐,重点加强省市级示范社培育,全市新培育省级示范社51个、全省第一;认定命名市级示范合作社111个,累计达895个。

2 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人才流失严重,职业农民基数不够充足

缺少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也是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来支撑,由于苏南工业经济发展较好,外出务工成为主流,导致农业人口流出比较大,农村现有劳动力总量持续下降,合适的生源越来越少,且农民平均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综合素质不强,对培训的认识不够,认为过多的培训会浪费太多的时间,从而影响其从事农业生产及其他产业,并降低收入,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来,而且即使参加了培训,其接受能力较差,对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型农机具的接受力不足,种、养殖还是主要依赖传统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生产方式陈旧,农产品品种创新不够、产量不高、质量不精。一些乡村的干部对农民培训积极性不高,认识不够,不能积极主动地宣传及参与其中,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象征性地应付了事,根本发挥不出培训的效果。

2.2 培育条件和体系不完善,培育能力薄弱

由于淮安市地处苏北,为了不拉低江苏省整体进度,相对苏南培育任务较重,压力较大,整体培育能力不高。一是培育条件能力薄弱。农广校培育设施陈旧老化、设备手段落后,教育实训条件不配套,信息化建设不到位;专职办学人员学院派比例偏高、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师资团队力量薄弱,尤其是懂现代农业技术、懂农业经营管理、懂产业发展政策的高质量师资欠缺。二是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淮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与管理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各个管理主体职责不清,责任分散,尚未建立完整的、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在新型农民培训资源的使用上难以形成合力。培育工作牵涉到的农委(农广校、农机、农技)、渔业、教育、审计、监察等多个部门责、权、利不分,部门边界责任模糊,尚未形成职业农民培育日常协调机制;有一些部门在考核中往往以培训人数作为衡量标准,忽略了培育的实际效果,导致新型农民培训的群体参与职业培训的热情消退。

2.3 培育背离需求,培育效果不够理想

当前,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对培育目标、培育对象、培育内容、培育方法等没有真正切合职业农民发展需求和农民自身学习规律特点,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理想。一是在培育对象遴选上,缺乏准确甄别的措施,难以做到精准培育,导致部分有需求的农民得不到有效培育。二是培训内容忽略了各个区域的产业特色和现状,更新速度较为缓慢,课程结构上偏理论、轻实践,实务课程比重低,忽视农民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实践课程安排随意性较大,组织不严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多以参观考察为主,现场操作实习难开展;培育形式大多以PPT、讲座、会议、参观等为主,而远程教育、小班授课、田间教学、技能训练、实践培育等形式尚未完全普及;“空中课堂”“流动课堂”“田间课堂”和“固定课堂”四大课堂建设相对滞后,保证教学有设备、下乡有工具、学习有场所、实习有基地的系列培育资源还相对缺乏;难以跟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民基础文化、科技、经营管理能力、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新素质的需求。三是多数培育的主要工作仅侧重于提供前期的技术指导,而后期技术保障、产品销售以及项目管理经营等难以跟上,导致农民难以将所学的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影响培训效益。

2.4 职业农民管理刚起步,政策扶持保障不到位

近几年,淮安虽然出台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工作、申报条件、认证标准和认证管理,但总体而言,基本上都是宏观层面的相关条文,措施比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从实质上规定培育内容、管理主体培育方式、手段和培育的资金筹措渠道;没有明确的拨付标准、方法和拨付进度;保证预期效果的保障措施没有提及,对各部门的工作要求也比较含糊;没有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培育进度进行有效的监管。另外各地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缺乏主动性,对培育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参与度不高,极大减缓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进程。同时市政府没有把农民培育纳入乡镇绩效(目标)考核,乡镇领导只抓眼前的扶贫工作,认为培训浪费时间,没有长远的脱贫打算,导致乡镇没有对接人员,无法统筹协调,一些乡镇根本不想做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的开展十分被动。

3 进一步推动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一些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当务之急。根据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情况,为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快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尤其是淮安市重点认定的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3.1 进一步引才育才,着力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重要位置来考虑。乡村的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要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化进程,首先要解决当前淮安市乡村人才流失的客观现实问题,因此根据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必须做到从以下两点着手:一要留得住人才。农业生产是具有地域性和对实践经验具有较大依赖的活动,没有长期积累经验,不可能做好农业。农业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土地需要精心呵护、地力需要长期培植,只有稳定性才可能积累农业生产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必须首先就地培养。只有本地的农民才更有可能完全出于自愿,心中有农、甘愿为农;以农为乐、以农为荣。只有这样,才能对农民有认同感、对农业有亲近感、对农村有归属感,才能扎根农村,献身农业。可以依托农广校、乡村振兴学院、职业院校等现有平台,对农村的职业农民、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退伍军人等进行职业教育,实现当地农民的职业化,真正打造一支扎根农村、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让人才回流乡村和本土人才的崛起成为常态化。二要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最佳选择对象,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功能是不一样的,通过明确功能分工,规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明确培育对象,定向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明确政策措施,精准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来规划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路线图,组织开展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3.2 进一步提升能力,完善职业农民培育的体系和条件

要不断提升适应新任务、新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力和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确保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开展课堂教学和实训实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企业、涉农院校及其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市场主体以独立实施、参与承担等多种方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共同完成培育任务。组织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评比,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优秀多媒体课件和便捷易学在线学习产品,建设省市县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坚持开门办学,选聘农业农经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技术与管理专家以及乡土人才、地方能人、创富典型等组建培训讲师团,实行动态考核,分级开展师资培训,建立开放共享的省市县“万人师资库”。出台关于培养和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系统性指导意见,明确培育主体的责任义务,建立培育动态管理考核机制,探索构建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于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在强调培育数量的同时抓好质量,避免出现走过场、搞形式的现象。

3.3 进一步增强实效,推进培育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坚持目标导向,把职业培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培育对象遴选上,要直面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突出实用性。加大应用型、实操型农业农村人才的培育力度,挖掘提升现有农业从业人员存量资源,面向优质稻麦、绿色蔬菜、规模畜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着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和农机、植保、动物防疫等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面向名特优新产品生产、种苗生产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着力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在培育方式和管理方法上,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组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需求专题调研,科学评估与测算各地职业农民的培训指标,建立培育对象库,制订培育发展规划,开展精准培训。加强上下沟通,尊重地方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愿,结合当地农村劳动力数量、现有培育基础、培育条件能力等因素综合安排培训任务。大力推行菜单式、启发式和案例式培训,广泛开展互动式、参与式培训和实习实训,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培育跟踪服务上,发挥好科技兴农的作用,增强培育的实效性。要指导各地根据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等实际需求,围绕综合素质、生产服務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合理选配师资。加大对农业专职院校的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对新型职业农民加强跟踪服务,提供长期、稳定的技术支持、理念教育;深化校地合作,推广地方“定向委培”与“定制村官”培育方式。

3.4 进一步强化认同,加快职业农民的资格认定和扶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以农民的职业化为方向,着力提高职业的认可度。研究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在总结基层先试先行经验、学习借鉴外省市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尽早出台具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程序、主体以及相关责任和义务,着力推动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加大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对经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案,建立职业农民数据库,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扶持和动态管理。制定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推动财政支持、土地流转、项目优惠、金融保险、人才奖励激励等扶持政策切实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推进职业农民企业化、职工化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提升职业农民的职业认同感。鼓励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技术技能比赛和创新创业标兵评选与资助,鼓励把新型职业农民列入劳模、优秀党员等先进典型评选中,激发广大职业农民的创造力。

3.5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职业农民培育的统筹规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是阶段性的任务,需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推进这项工作。一要统一思想认识。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在人,主体的培育至关重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要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认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二要加强培育规划。对淮安市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形势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合理编制规划,科学制定年度计划,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做到长期任务与短期目标相统一、总体把握与动态调整相统一,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三类职业农民为培育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分专题开展精准培育。三要统筹配置资源。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过程中必须认清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强化培育资源的统筹、合理配置,在政策制定、资金支持、师资分配、设施投入等方面更多地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农业市县倾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整省推进,不断壮大职业农民队伍。

[参考文献]

[1] 黄伟丽.浅谈常州市武进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上海农业科技,2018(06):14-15.

[2] 聂家林,张颖.淮安市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6(02):8-11.

[3] 马丽华.淮安市做好“农村改革”大文章[N].淮安日报,2019-04-01.

[4] 姜海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当代继续教育,2017(05):12-17.

[5] 吴智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思考[J].甘肃农业,2018(23):50-52.

[6] 柯凤华,陈程.都市型现代农业视角下厦门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J].农业教育研究,2016(03):7-10+6.

[7] 马力.苏省职业农民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苏南、苏中、苏北三市756位农民的调查[J].成人教育,2018(05):56-59.

[8] 吴易雄.城镇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与突破——基于湖南株洲、湘乡、平江三县市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70-75.

[9] 李丛希,谭砚文,罗观长.广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8(06):23-25+29.

[10] 景晓兰,蒋含劼,鲁文普,等.盘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8(05):109-110.

[11] 李丹.习近平阐释新型职业农民的含义[N].央视网,2017-04-13.

[12] 廖静云.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培育乡村振兴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