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激发培育精准脱贫内生动力的建议
2019-02-14王冬梅罗明智零美萍黄梅梅陈朝蓉
王冬梅 罗明智 零美萍 黄梅梅 陈朝蓉
[摘要]在打好南宁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激发培育贫困地区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通过对南宁市贫困地区扶贫发展现状分析,结果发现南宁市贫困地区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依赖物质帮扶、扶贫产业同质化严重、基层组织号召能力偏弱3个主要问题。据此从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培育地域特色产业、改善基层组织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激发培育南宁市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南宁市;精準脱贫;内生动力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贫困是一种可逆状态,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从实践上来讲就是参与脱贫的意愿和实现脱贫的能力。受到自身素质的制约以及客观禀赋资源条件不足的长期影响,会迫使贫困户产生不愿意接受易地搬迁,不参与产业扶贫的消极心态,最后从意识根源上动力不足。目前国内贫困内生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生动力参与程度、驱动内原因以及多维度空间考察几个方面。
高恩凯等从不同禀赋的贫困群体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文化水平越高、家庭人口越多、思想越积极,参与概率越大;曲海燕、黄承伟和侯志茹等从各个视角对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表现、成因及根源进行分析。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激发需要在深入理解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理论基础、来源构成、表现、特点及运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和实践困境提出解决问题对策。而李莹莹将农村生计资本转化过程(物质层面)和内生式发展理论内容(精神层面)两个维度的考察划分出六种贫困户类型,针对五种贫困户类型如何提升五种内生能力提出实现精准脱贫持续作用的对策。
郑瑞强和左停认为贫困和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发展空间中的结构性问题,减贫发展的政策供给和村民的政策需求存在空间错位现象,需要社会关联网络重建,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参与,以此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突破结构化的空间秩序,实现减贫发展。
从实践经验来看,在打好南宁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激发培育贫困地区脱贫人口的内生动力,摒弃“等人送小康”的理念,形成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相互机制。南宁市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中,十分注重激发培育脱贫内生动力,开展了“一户一产业”、“一村一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对接会”、“发放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等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一大批依靠自身的辛勤劳动脱贫的典型代表。
1 南宁市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通过扶贫办精准识别工作,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6466万人,10.9万户贫困户,421个贫困村。在资金投入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现了邕宁区和309个贫困村摘帽、30.44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共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14.8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3亿元(含奖励资金0.29亿元),同口径增长9.87%;而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发展资金)2.79亿元,同口径减少6.27%。在异地搬迁方面,南宁市坚持以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工作目标,科学谋划,真抓实干,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及后续扶持工作。截至2019年4月30日,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到位资金约56亿元,竣工住房15401套,住房竣工率100.54%,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302人,搬迁入住率100%,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及搬迁入住目标任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 南宁市激发培育脱贫内生力方面主要问题
2.1 物质扶贫助长贫困依赖
帮扶干部为完成考核经济指标任务,以直接或者间接给予钱物补贴为主,或者直接将政策性的小额信贷投入投资平台,贫困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一定数额的分红,帮助完成扶贫部分指标的考核。直接财物帮扶的做法影响了公平扶贫成效,产生邻里攀比的矛盾并且有奖懒罚勤的负面效果,成为脱贫攻坚的思想阻碍;也并未激发贫困户依靠参与产业扶贫的积极性。
2.2 扶贫产业有待做精做强
在确定重点发展产业时,缺乏宏观产业结构规划,导致扶贫产业的重复培育且层次较低,长期效果不显著,典型表现是当某一个地方出现一个新产业并能够给农户带来高收入时,相近地区的农民盲目跟风改变投资产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却无法跟上,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地域特色品牌缺乏,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也势必加剧未来同地区内同质恶性竞争,贫困户无法承受投资无收益的结局。
2.3 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农村有知识、有思想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工作,基层组织缺乏人才,依靠扶贫第一书记的思想严重,基层组织运行缺乏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参与决策的机制,基层组织的组织号召能力缺失。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营造自强致富的大环境
一是尽量少用直接或者间接以支助钱、物方式,帮扶责任人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帮扶贫困户家中或者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指导解决困难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尽量避免传统帮扶解决问题的做法,用情感因素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二是建立贫困户自强不息表彰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自强不息脱贫致富典型的评比活动,颁发表彰证书,并通过主流媒体通报宣传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三是改变直接“投资分红”的模式,建立竞争性信贷发放机制,依申请审核发放信贷资金,直接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自身培训学习等,投入到能够激发贫困户直接参与的生产项目中去。
3.2 培育地域特色产业,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立足本地区地域特色优势,根据资源禀赋,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充分依靠科技解决产业发展的品种、技术和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倾斜资金安排,优先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效果显著的扶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此突破解决脱贫“钉子”地区的存在,降低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难度。三是注重品牌培育,拓展销售市场,制定实施产品生产标准,确保产品质量整齐,申请品牌认证,并采用各种方式唱响品牌,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扶贫产业数据库,加强扶贫产业宏观引导和市场宣传,并开展“农村信息赶集”等活动,拉近贫困户与市场的距离,激活沉睡的资源。
3.3 改善基层组织治理,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一是选好带头人,除了选派好外派干部外,更需充分挖掘和培养乡村各方面人才,扶贫第一书记要注重对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带头人管理村务,组织村民,发展生产的能力,实现“放心撤离”。二是建立参与扶贫重点事项决策管理机制,激发群体力量,探索将党的基层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公共服务下移到村民小组和自然村,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脱贫工作,共商脱贫大计,共同出力脱贫。三是扶持职业技术教育,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鼓励贫困户子女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参考文献]
[1] 高恩凯,郑军.基于内生动力的贫困群体扶贫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08):167-172.
[2] 曲海燕.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02):216-223.
[3] 郑瑞强.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发:行动框架拓展与实证——以内蒙古兴安盟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9(01):154-161.
[4] 黄承伟.激发内生脱贫动力的理论与实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1):44-50.
[5] 侯志茹,郭玉鑫,吴本健.行为经济学视角下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内在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70-176.
[6] 李莹莹,赵艳霞,尹景瑞.贫困户内生动力的深度挖掘与持续作用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6):53-59.
[7] 左停,田甜.脱贫动力与发展空间:空间理论视角下的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研究——以中国西南一个深度贫困村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9(03):1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