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的海南示范

2019-02-14董红玉程畅李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

董红玉 程畅 李坚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海南省计划到2020年至少完成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建设,加茂村被纳入海南省“十三五”美丽乡村创建名录中,通过总体规划和整治规划的制定,对加茂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和安排,力争将加茂村打造成为海南美丽乡村的典型示范点。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澄迈县;加茂村

[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早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城镇化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也要发展,同步发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同年,中央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选择浙江、贵州、安徽、福建、广西、重庆、海南等7省市作为首批重点推进省份,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开始正式拉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省,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年)》,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和措施;出台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20)》《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办法》《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等相关文件,计划将海南全省各市县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建设连通的百里百村生态休闲旅游网,力争到2020年,至少建设1000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带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增效,加茂村也随即被纳入海南省“十三五”美丽乡村创建名录中。

2 项目概况

2.1 基本情况

加茂村委会位于澄迈县加乐镇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南蛇岭将镇区隔成加乐峒和加朗峒,土壤以沙壤土为主,境内小丘陵众多,高岭较少,岭丘相连,梯田叠布,风光秀丽,交通便利。加茂村紧邻镇区,区位条件较好,下辖12个自然村,土地资源丰富,农用地以耕地、林地、水域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槟榔、反季节瓜菜和橡胶等作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2.2 存在的问题

加茂村现状村内巷路硬化率低、亮化不足,村内排水设施缺乏,污水随意排放;电力线路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畜禽散养,对环境影响较为严重;村内无排水设施,环卫设施不足;缺少停车位、文化娱乐场地等公共设施,村民活动空间普遍不足;村内多为1~2层混凝土农房,与传统民居不协调,建筑风貌有待改善;村民收入多来源于农业种植及外出打工,村庄产业发展受限,村民增收較为困难。基于此,本次规划重点解决的四大问题,包括环境问题、道路问题、设施问题、产业问题。

3 加茂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加茂村发展以橡胶、槟榔、水稻等种植业及养殖业为基础,发展以原生态乡村生活体验为特色的农业观光体验、乡村旅游等产业的旅游休闲型美丽乡村。基于加茂村的实际状况,确定村庄建设规划的总体策略为“改善环境,美丽宜居、培育产业、延续特色,集聚发展”。在整体提高加茂村环境质量与村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提升村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3.1 村域总体规划

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旅游竞争力,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到2020年,人均收入在现状基础上翻一番。整体达到经济较繁荣、生活居住环境舒适、村容村貌整洁、各项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良好、乡风文明的现代农村。

3.1.1 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选择。以现状橡胶、槟榔、水稻种植为基础,凭借良好的生态资源,以澄迈县乡村旅游、农业观光开发为契机,开发乡村旅游、农业休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使村庄产业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村庄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打造以加乐镇区为带动、乡村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旅游类型涵盖村落休闲、农业体验、文化体验、乡村文创等四大类型。

(2)产业布局。基于加茂村本地资源和发展定位,结合空间战略,优化规划布局,提出“一心、一轴、一带、四区、多点”的产业结构。一心:结合加茂村委会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构建集行政办公、综合服务、旅游接待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轴是指以省道202为轴线的产业发展轴;一带是指依托优质农田、农林资源构建的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带;四区是指依托加乐镇区的城镇配套产业区、依托村落的乡村旅游发展区、依托农田、农林景观。

(3)产业发展模式。疏通镇、村、田的道路,与加乐镇区和周边景区、地区紧密联系。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实现种植集约化,信息网络化,管理科学化。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品种,并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化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完成农田周边的沟渠建设,保证沟渠满足农田灌溉。以种植业为龙头,实现种、养殖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和一体化,建议成立农业合作社,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3.1.2 村域用地规划。规划加茂村总建设用地面积为53.55hm2,其中来龙仔村和加产上村(局部)已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20.29hm2,村庄建设用地面积为33.26hm2,与《澄迈县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的建设用地面积保持一致。规划按照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原则,根据村庄的发展现状、需要和产业布局,对内部闲散土地进行整理,对建设用地边界及分布进行优化调整。

3.1.3 道路交通规划。加强加茂村与镇区以及其他行政村的交通联系,巩固和强化行政村之间的联系,提高各村的辐射和服务能力;改造及完善中心自然村及各基层自然村的道路,构建以经济联系为主的全村交通网,联动开发空间资源;规划将村村通道路宽度扩宽至4~6m,满足车辆通行需要。

打造串联整个行政村的旅游道路,包括车行道路和慢行道路两部分,在现状道路线形上进行梳理,通过新建、改造优化道路系统;自然村公共停车场主要结合公共活动中心及功能需求设置,私家车停车可结合宅院灵活设置独立停车场地。

3.1.4 生态保护规划。(1)自然景观保护。村内的林地必须加强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森林、掠杀野生动物,以保持生态平衡。建筑周边加强绿化,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配种植,不留裸露土壤,形成生态多样性的绿化环境。绿化应选择种植适应当地环境、树冠优美、抗风性能强、恢复速度快的植物种类。村域内的建筑应根据地形修建;建筑形式应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村域内的各类道路修建还应加强现场勘测,尽量避开个体较大的岩石,避免破坏过多树林。加强监控,严防火灾及病虫害发生。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道路防护绿带,减少道路交通和村庄的相互干扰,起着界定用地和改善生态的作用。村庄古树应加强保护,塑造村庄的主要景观节点。

(2)人文生态保护。对村域内保留的建筑进行保护并延续其特有的建筑风貌。在村庄建设中,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域风格的建筑等元素塑造特色街区,营造具有历史感、地域性的场所,增加地域特色。保护、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要素,加强对地方节庆、饮食、服饰、文化、娱乐、婚嫁等民风习俗的保护。

(3)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促进节水型生产模式,加强中水利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水措施。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每村根据地形地势和建设情况设置1~2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水体、沟渠或农田。

3.1.5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加产上村为村委会所在地,是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区域,主要设置村委会、小学、幼儿园等,另外根据村庄旅游发展设置旅游驿站、公共厕所、文化室、医务室、公共停车场、小商业、篮球场、宣传栏、休闲活动广场,规划保留现状宗祠、寺庙等并进行提升。其他村庄根据村庄规模、产业发展以及旅游需要设置旅游驿站、旅游接待、篮球场、文化室、广场、停车场、小商业、宗祠(寺庙)等。

3.1.6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加茂村市政公用设施将从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和能源利用五个方面进行规划(见表3)。

3.2 村庄整治规划

3.2.1 建筑整治。结合当地琼北风格民居的建筑特点,保留传统建筑形式,通过植入传统民居元素,使村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新建民居要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融合,建筑外立面应统一色彩、统一风格,建筑风貌和形式应体现乡村特点,传统建筑通过修缮、加固、粉刷进行改造。

3.2.2 卫生整治。全面开展清垃圾、清路障、清杂物的三清工作,定期清理村庄公共空间、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乡村道路等范围内的垃圾;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村庄沿主要道路及活动场地配置垃圾箱,结合绿地及公建设置公厕,安排村民负责垃圾清运工作,并定期维护清洗垃圾收集设施,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3.2.3 水体整治。清理水面富氧化产生的浮游植物及其他杂物,恢复清洁水面并适当拓宽水面;移除水体、池塘周边污染源,将排放生活污水的明沟改道,禁止向水渠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定期清理水体、池塘淤泥,适当拓宽堤岸,增加水域面积;利用生态浮床,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环境,如美人蕉、凤眼莲、鸭拓草、知风草、水芹菜等多种植物的组合。恢复水体、池塘的原生态,减少河岸、堤岸的坡硬护砌,结合滨水休闲、滨水栈道增加生态岸线,实现水清岸绿、生态自然。

3.2.4 交通整治。根据现状交通体系特点,结合综合防灾和消防要求,按照外部道路、内部主要道路、内部次要道路和巷道整治要求,理顺疏通各级道路网络,形成完善的交通体系。路面应采用水泥或沥青予以硬化,同时标出道路交通标线等标识。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同时,村庄主要道路、次要道路按照30~50m间距设置路灯。

3.3 美丽乡村建设计划(见表4)

4结语

美丽乡村的建设可带动加茂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部分村民再就业问题,也为澄迈县旅游品牌的打造贡献力量。通过加快加茂村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积极探索城鄉统筹发展的新路径,为县域村庄改造和转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树立新的海南典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Z].20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Z].2015.

[3]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的通知[Z].2014.

[4] 海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DBJ46-40-2016)[Z].2016.

[5] 王沫.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乡村建设发展研究——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与海南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8(11):125.

[6] 吴刚,张丹丹.农旅融合视角下海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18(07):52-53.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2016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开幕
绿色建筑在美丽乡村中的运用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