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的成因及表现

2019-02-14丁华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表现现象

丁华炬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善。当今我国的消费异化现象呈现出迅速蔓延的势头,在我们享受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以及不受限制的消费的同时,消费异化现象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得益于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消费异化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削弱了人们作为人的自主性,人们越来越依靠物的占有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削弱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使人逐渐沉迷于物的世界,使对物的追求凌驾于人本身的生活和发展之上,这就是异化的表现。我国当前进入到了新时代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良性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消费异化;现象;表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1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现象的滋生

1.1 社会物质财富的迅猛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我国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正因为如此,人们的消费模式开始向市场化多元消费模式转变;人们物质财富的增长带来了大量消费,而消费在给我们带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使我们逐渐迷失,使消费活动出现异化,这就使本应该是为人的生活和发展而存在的物变成了它的对立面来支配人。这样一来,人的全面发展就会被物的消费所取代,扼制了社会整体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1.2 西方消费理念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经济上腾飞的同时,也给我国民众带来西方的消费理念,使其逐渐地被人们所接受,对中国民众传统的消费理念产生很大影响。中国传统的消费理念是以储蓄投资为主的,西方的消费理念主张以人的享受为主,提倡自由化超前化的消费;虽然西方的消费理念有一些合理的地方,它可以让我们在物质丰富和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促进我国产业升级,提高就业等;但是西方的消费理念是建立在私有制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如果不加以扬弃,恐怕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1.3 大众传媒的过度宣传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对新事物接受较快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阶段,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如何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多方面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输效率也越来越高,人们生活的社会也越来越信息化。而在网络社会中,商家发布了大量的经过夸大的商品信息,人们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很容易产生感性的消费冲动,导致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在大量的消费信息面前,人们容易丧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失去自主性,使自己在网络中被消费所控制。

1.4 社会大众的无意识接受

我们是以个体为单位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作为个体我们拥有自己的个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想要更“合群”而去服从于群体的意志,久而久之,“從众心理”就会使我们放弃自己独立的思考而去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在大众没有完善的消费理念的同时又没有正确引导,只能盲目地接受不正确的消费观,缺乏自主性,这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整体环境。现如今,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在国内,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在三、四线城市,人们在购买奢侈品上投入大量的热情,对于奢侈品的追逐透支了年轻人的信用卡;在国外,随着我国出国人次逐年上升,无论是在欧美、亚洲国家,中国人的奢侈品购买频率远高于当地人。细考察一下背景,我们不难看出,在没有正统的消费理念引导下的中国消费市场,很难让人们以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去做充分的理性思考,所以人们只能是被动地盲目地去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只能是盲目地跟风,也造就了现有大量不合理消费活动的状态。

2 消费异化现象的表现

2.1 消费成为生活的目的

在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迅速积累,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体,而这是跟马克思关于劳动的概念相违背的。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以劳动为媒介的,而不是依靠物质的交互与享受建立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时物的存在是建立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的。而生产力进入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之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出现产品极度丰富的局面,人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人的内心产滋生出空虚的心理,传统的消费模式开始从满足人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向满足人内心空虚转变,这样消费成为了满足其物欲和刺激其内心来消除精神空虚的手段,就会出现人们为了消费而去消费,失去了人的自主性和理性的判断能力,物的价值开始凌驾于人的生活和发展之上,人在社会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2.2 符号化消费的出现

“所谓消费符号化,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在购买和消费商品时,着重考虑和可以追求的,不是它们的物性和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意义和象征价值。”符号性消费作为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人们通过符号性消费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说明在人的自主性被消费异化抑制时,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以至于没有正确的行为媒介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所说:“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出自身:他们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度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如在购买豪华汽车时,比起车辆本身的质量和舒适程度,人们更注重的是车所带来的财富、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3 夸耀性消费的蔓延

“夸耀性消费品的使用时出于炫耀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满足正常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主要是为了炫耀财富。”我们近些年夸耀性消费严重泛滥,主要还是因为我国物质生活发展较快,而精神生活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商品全球化的时代中,我国近几十年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向世界展现了巨大的消费潜力;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经济衰退,购买力下降,世界各大奢侈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型中国,不遗余力地在中国大肆宣传其产品,这就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奢侈品市场以每年平均20%的增速超过美国、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的原因。

3 当代中国消费异化产生的影响

3.1 消费异化导致价值虚无主义

在消费领域里出现异化现象,人的自主性被抑制之后不能独立地进行理性的思考,大量的盲目消费现象会使人的观念和心理出现变化,这样就容易出价值虚无主义。虚无主义作为哲学上的概念是讲认为世界的存在,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目的没有以及可理解的真相,没有最基本的价值。虚无主义的滋生导致人们精神世界越发的空虚,只能通过盲目的消费來弥补这种空虚,所以在消费过程中,人们不会认真考虑到自己是否对此物有真实的需求,只是凭借内心的占有欲望来决定是否购买,这样就加剧了消费异化的影响。虚无主义的产生归根结底还是在于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世界的建设没有跟上,人们沉迷于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自身未来的发展。这个时候,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人们才能抵制消费异化带来的影响,逐渐回归到合理的消费观念上来。

3.2 消费异化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绝大多数的消费异化现象,都会不同程度上占有更多的资源,这会导致社会资源的过度浪费。物原本应该是用来满足人们生活与发展需求的,但是现在出现了人们并不需要,但是为了缓解精神的空虚,为了消费而去消费,将消费作为充实精神的一种手段的现象。如汽车的问题,当下年轻人将汽车视为提升其“身份”的必备之物,许多女孩更是将汽车看做是恋爱结婚的必备条件;而汽车数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会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然而在公共交通普遍发达的今天,一辆汽车真实的实用性究竟有多少,或者说这仅仅是为了填充其精神上的空虚的需要。因此,在消费异化的过程中,社会资源的浪费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的话,我们的消费会变得更加盲目。

3.3 消费异化导致环境的恶化

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消费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是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大量的消费活动也在大量地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向地表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这给我国环境恶化带来了巨大压力。以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例:“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7.7%,电力消费量增长8.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9.0%,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2.1%,上升1.3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量是逐年上升的,虽然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在上升,但是由于清洁能源使用的技术条件和成本较高,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消费理念必然会加剧资源的短缺状况,使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健康发展面临极大的危机。

4 结语

消费异化的现象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受到不良影响和制约。如果我们仅仅只注重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上的无尽享受,忽略我们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就会失去人的自主性而成为物的附属物,使我们失去社会主体性的地位;如果社会仅仅只是重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们精神世界的建设和提升,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这是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在我国经济建设的新时期,要加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建设,从根源上抵制消费异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杜绝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提倡勤俭节约、绿色节能的生活理念。

[参考文献]

[1] 曹芸.从异化劳动到异化消费[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2] 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06).

[3] 黄平.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一个问题、一种思路[J].江苏社会科学,2011.

[4] 陶达.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对我国消费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1(03).

[5] 吴静英.马克思异化思想视阀下的消费异化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6] 王善超,陈志尚.人的本质的异化与扬弃[J].岭南学刊,2008(03).

[7] 唐小辉.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下人的状态研究[D].南京大学,2013.

[8] 高文武,关胜侠.消费主义与消费生态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9]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10] [英]约翰·伊特维尔等.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1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表现现象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第四章光现象
《简单的周期现象》自主学习任务单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