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成效、短板制约与战略思路

2019-02-14佟宇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短板成效对策建议

佟宇竞

[摘要]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业现代化建设提质增效,着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都市农业各项指标稳步增长。但也面临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低,绿色和高科技农产品产出下降,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长动力不足等短板制约。为推动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要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定发展粮食和蔬菜产业,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引导“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鼓励创业就业,提高农民就业水平,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关键词]都市农业;成效;短板;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1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农业现代化建设提质增效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2018年安排1.308亿元资金开展2133.33hm2农田、鱼塘基本建设。新增省级“菜篮子”基地14家,总数达26家,居全省前列。全市建成14个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2个省重点生猪养殖场,14个省重点家禽养殖场,21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2个。依托优质蔬菜、岭南水果、花卉、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组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

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安排超过1亿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2018年新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35家;全市家庭农场达到404家(其中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400余家(其中市级示范社达48家)。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2018年市属农业科研院所16个新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推广应用新产品38个,新技术和实用技术13项,2018年度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南方荔枝产业研究院在从化区揭牌;“增科新选丝苗1号”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3人成功入选“2018年广东十大荔枝种植匠”。

提升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水平。开展农博士问诊服务,专家队伍已达到339人。推荐申报益农信息社472家,覆盖率已达41.26%。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作业333.33hm2,采用无人机植保作业近666.67hm2,规模化绿色防控与无人机飞防技术融合实现新突破。增城区被评为2018年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并推荐上报评选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认定首批市级农业公园20家;从化区宝趣玫瑰世界、香蜜山生态果庄分别获评“广东十佳最美农田”、“广东十佳最美果田”;增城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1.2 着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启动“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深入港澳、珠三角地区调研,认真谋划建设推进路径;强化规划引领,产品标准互认、便利通关、产品溯源和流通信息、质量安全监管、三产融合等体系,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制,规划打造以广州为中心枢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内地的“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体系。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品牌化提升工程,截至2017年底,广州市有效期内省名牌产品(农业类)达163个,较2017年新增21个,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首位。探索构建优质农产品供应直销体系,开展菜市场“优质农产品直销店”等直销试点。

创新完善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形式。全市配备553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安全员,覆盖所有涉农镇(街)。建设市、区、镇、村(企业、合作社)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全市共建成检测中心、站、点219个。开展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交叉飞行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018年全市抽检各类农产品总体合格率超过99%,农业部例行监测和省级监督抽查广州市产地农产品合格率达100%。建立食用农产品產地证明追溯管理,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好日常畜禽屠宰行业管理。

1.3 都市产业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2010~2017年,广州都市农业以生产、加工和批发零售本地农产品为主。从都市农业总收入的构成情况来看,2010年以来,加工本地农产品总收入占比最大,2010~2014年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15~2017年所占比重有所下滑,但2017年仍保持在49.3%;占比处于第二的是批发零售本地农产品总收入,基本维持在23%;占比处于第三的是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收入,基本维持在20%(见表1)。

从实现增加值的情况来看,批发零售本地农产品增加值排第一,农林牧渔业及服务业增加值排第二,加工本地农产品增加值排第三;从实现利润和实现税金的情况来看,批发零售本地农产品、运输本地农产品以及农林牧渔及服务业三个行业实现的利润和税金占比较大。

2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短板

2.1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低

广州土地资源紧缺,据估测,广州土地开发强度已接近国际警戒线(30%),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不能满足城乡居民对都市农业的发展需求。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广州农业龙头企业数量有差距,2017年,广州市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6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2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而2016年北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6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9家;上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7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9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2家。广州拥有的国家级龙头企业仅为北京的15%和上海的32%。

2.2 绿色和高新科技农产品产出下降

2016年,广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5.8%,而上海市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就已达到70%;广州高新科技农产品产值约16亿元,仅为农业总产值的4%;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广州市属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尚未完成,市场化的农业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广州绿色农产品个数从2011年的306个减少到2016年的155个,五年减少了151个,下降50.3%;绿色农产品产值也有所下降,2010年达到5.01亿元,2016年下降到3.40亿元,下降32.1%;高新技术农产品数量除了2012年曾下降到56个外,其他年份都是83个,基本保持不变,但其产值在2010年曾达到34.37亿元,2016年则下跌到15.68亿元,下降54.4%。

2.3 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增长动力不足

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关键所在,尽管广州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连续十年超越城市居民增长,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额仍远低于城市居民。与2014年相比,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14年的15.1%下降到2017年的12.7%,而人均财产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足一成。2014~2017年,广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年均增长1.3%,增速低的部分原因在于广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比达7%,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匹配。

2017年,广州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3484元,与城市居民的55400元相比少3191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36:1,在广东省20个地级市(除深圳)中最高。2014~2017年广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分别为25292元、27412元、29492元和31916元,呈明显扩大趋势。从广州市内部各行政区来看,2017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也较大,从化区农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番禺区的54.2%。

3 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3.1 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渐成体系”的总体思路,围绕丝苗米、优质蔬菜、岭南佳果、花卉、家禽、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规划布局合理、产业基础较好、机制完善、规模适度、生产方式绿色、品牌突出、政策支持、机制健全的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启动实施以优质蔬菜、岭南水果、花卉、水产、畜牧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园建设活动。到2019年,全市力争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鼓励支持创建国家级园区,引领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形成乡村产业兴旺新格局,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核心区及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3.2 稳定发展粮食和蔬菜产业

发展优质水稻、杂粮、蔬菜和高产薯类,在从化区、白云区建设一批高质高效连片的粮食和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大棚种植、节水喷灌等设施农业,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二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香蕉、花卉等经济价值高的水果和花卉产业。推动水果、花卉适度集聚和连片生产,打造水果和花卉生产专业村、集群生产区,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种养业。提升水果花卉市场建设水平,挖掘“赏花品果”文化内涵和市场因素,发展“互联网+”,推动种养向展销、贸易、体验等业态延伸。三是做优畜牧和水产业。实施“减猪稳禽增牛羊”行动,优化畜产品供给结构,发展生态高效循环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例。优化水产养殖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稳定常规渔业养殖生产,扩大名特优品种养殖比例。规划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畜禽养殖场,高标准整治连片鱼塘,发展科技化、规范化饲养。四是大力扶持种子种苗产业。加快建设广州国际种业中心,推动办好广州种业学院,研究规划广州种业博物馆。改造升级广州优质花卉示范基地(从化)种苗繁育室,建设种业电子信息综合平台,创建国家(广东)种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广州国际种业交易中心和种业小镇。五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大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畜禽、水产、种子种苗等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全省重点粮食加工基地。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保鲜、冷链配送业,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总部企业。

3.3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园一特”新格局。培优各区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园一特”,做强富民兴村产业。以北部贫困地区为重点,统一规划,以区、镇为单位整域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区(带)。各区依托镇村的资源禀赋,以水稻、蔬菜、特色水果、花卉、畜牧、水产、林下经济为重点,集中连片打造,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做优稻米、蔬菜、特色水果、花卉、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基本实现七个涉农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园一特”发展全覆盖,实现广州市有效期内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总量居广东省前列。

3.4 引导“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

广州目前尚有50多万的农业从业人员,近七成的农村家庭从事农业生产,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一部分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要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解决农业“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让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与市场连接起来,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和农村服务业,将产業、文化、旅游、社区功能高度融合,重点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特色乡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要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作用,以行政村和自然村两个平台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3.5 鼓励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就业水平

工资性收入占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七成半(73.8%),其中农村常住人口务工收入纳入工资性收入范畴,非常住人口寄带回收入纳入转移性收入范畴,都是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广州农村人多地少,而广州服务业增长较快,是农民转移就业的“容纳器”,要转变农村居民就业观念,鼓励农民投身到第三产业中去,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去,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培训力度,提升技能水平,以增强企业用工匹配度。借“双创”契机,研究出台鼓励本地农民创业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产业带就业,促进增收;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促进增收。

3.6 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产品,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健全农业污染源减排和治理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落实“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管责任,重点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机制,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品一标”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强制实行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可追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度,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升农业执法能力和效果。完善约谈、通报、信息公布、举报奖励等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

[参考文献]

[1] 王琪,周鑫,向芸芸,杨新龙.都市郊区型现代化农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9):26-28.

[2] 曹祎遐,耿昊裔.上海都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结构实证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49-157.

[3] 张龙,程晓仙,肖场长坤,等.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改革方向[J].科技和产业,2018(7):33-37.

[4] 王允洲,蔡伟,李树超.青岛市城阳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29-33.

[5] 张仁杰.扎实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2):1-2.

[6] 刘晴,黄映辉.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J].农业展望,2018(11):93-97.

[7] 周培.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价值与科技支撑[J].中国科学院月刊,2017(10):1118-1124.

猜你喜欢

短板成效对策建议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