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2019-02-14成韶旭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成韶旭

[摘 要]企业结构、经营业绩体系是否合理、科学,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传统绩效考核结算制度太过于表面,仅关注财务和内部这单一指标,显然不能够适用于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在传统考核模式下引入平衡计分卡方法,将财务与非财务、内部与外部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对比评价,则更能满足企业管理需要。通过此方法将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分解成细小目标,并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不断监督、反馈,全面、客观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有效帮助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绩效评价是针对企业经营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指标,采用一定模式的方法及标准进行评判。绩效评价体系能够直观反映一段时间内公司的经营状况,而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辅助企业科学、合理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仅仅立足于公司财务指标,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绩效评价的影响往往被忽略。

1 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是企业外在的经营情况以及内部的组织结构情况,能否在运营过程中搭建企业绩效体系,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积极的约束和引导,规范企业员工行为,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员工层面,能够形成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增加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度及责任感,达到高效工作;企业层面,一定程度上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适当的危机感能够让员工更规范自己的工作状态,简化公司管理成本。

一个企业要想完成可持续性发展,在行业中保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必须最大程度上管理好自身的各项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是重中之重。企业经营的三大要素:人力、财力、物力,人力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人心所向以及员工对工作是否热诚,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甚至能够决定企业是否继续生存以及长期发展。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已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信息时代,只有打破原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限性,构建全面、合理、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推行激励制度,才能够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员工的劳动价值,实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

2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企业形态各异,对于绩效评价体系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显然无法繼续沿用,基于此,以财务与非财务综合指标为基础的绩效评价模式被推广开来。现有绩效评价方法有以下四种:360度评价方法、关键指标法、经济增值法以及平衡计分卡法。360评价法的实施过程依赖于人这个元素,被评价者的评价来自领导、同事、下属、客户各个层面的意见,再由反馈流程反馈到被评价者,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规范工作行为的目的,此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目标的有效性,却违背了绩效核心的价值意义;关键指标法的核心意义在于分解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建立一系列可操作性目标。一般来讲,关键指标法是用来反映企业组织战略是否执行,而并非能够评判执行是否有效,其目的是转化企业战略目标为企业内部管理,从而推进企业经营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绩效评价体系成为监督战略实施的一种工具,并不能构建合理的激励、约束体制;经济增加值法的核心是企业的资金流,通过企业现金流折现的方式,辅助企业及其上下游对其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方式一度被各个企业沿用,但该方法仅仅站在资金的角度进行企业评价,忽视了企业的综合绩效并非只有资金这一个指标,企业运营过程中并非只有利润这一个目的,还有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承担,这样看来,经济增值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20世纪90年代出初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共同提出以财务指标为基准的平衡计分卡有别于其他三种方法,通过企业各项指标体现企业战略规划,将其转变为可实施性行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3 平衡记分卡方法简述

平衡记分卡的最大特征就是基于企业组织战略目标、愿景及宗旨,将其分解成若干碎片化的目标和实施标准。2003年,据统计结果显示,已有73%的企业已使用或者正计划使用平衡记分卡方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同时据调查表示,杂志《财富》中统计并公布的全世界前1000位企业中,使用平衡记分卡方法的企业占比高达70%;北美企业中50%的企业已将此方法运用于自身管理体系中,并广泛运用于员工的绩效奖金评价制度中。

根据上文我们已经对平衡计分卡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下面将基于平衡记分卡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构建。

4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平衡记分卡作为全新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其模式以及管理方法也与传统方法大不相同,其宗旨在于拆分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将其转化成众多更为具体的细小目标,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评价,在此过程中不断沟通、反馈、调整,以形成一套完善可靠的执行性企业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管理经营,最大程度地完成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平衡记分卡是基于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财务角度、学习与成长、社会价值贡献五个方面多维度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因此,如何将企业组织战略目标拆分成能够衡量并反映企业真实情况的具体小目标,将是企业运用平衡记分卡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的核心要点。

第一个方面,学习与成长作为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财务角度、社会价值贡献这三个维度目标的基础,能够促使四个维度目标的达成,其主要组成部分有:员工的个人综合素质、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协同能力。

第二个方面,内部流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自然也是平衡记分卡方法实施的核心所在。内部流程需要实现两大目标:一是向市场传递并且满足客户需求的价值主张;二是优化流程以达到节约成本的财务价值。传统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注重于调整优化运营及售后两方面,平衡记分卡更加侧重于创新过程,创新过程这一点对企业则具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个方面,客户作为每个企业的立足之本,而企业若是想要达到长期的利益增长,创造客户接受度高的产品及服务是唯一的途径。针对这一点,企业进行活动运营过程中,必须从客户角度出发,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并且紧抓客户痛点,创造出有特色的产品及服务,吸引目标客户群体,不断扩大市场占比。其指标主要涵盖:企业品牌性,对客户群体调查计算得出;客户保持率,通过企业原有客户占比计算得出;客户增长率,通过企业新增客户占比得出;市场份额,企业在市场占比所得,包括客户率数、消费额度、销售量;客户盈利能力,指一个用户带来的纯利润。

第四个方面,财务指标作为其他几个方面相应时期的最终成效的有力评价标准,其他几个方面的实现均基于财务目标的实现,这对于企业投资人以及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平衡记分卡方法中依旧保留了原有财务指标,其中包括:收益指标、成本指标、应收账款周转指标、偿债能力指标。

第五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所承载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运营价值,更多地需要关注企业发展对员工及社会的贡献价值,不只是追求企业的利润及收益,在员工酬劳以及社会纳税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应该切实关注员工及社会所需。

5 使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需结合企业自身情况

任何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平衡记分卡并不是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企业,当企业选用此方法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时,应结合自身经营、财务、人员、流程等相关指标开发出适合企业的特色绩效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跟踪实时情况,并及时调整优化。

5.2 立足于企业基础管理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应该独立于企业基础管理而存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收集基础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整理及评价,打通各环节的沟通障碍,使企业战略有效地传达和实施。及时反馈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分析得出科学评价,辅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经营决策。

5.3 明确各项指标的因果关系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顺利在企业中推行,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任何制度的产生与流通必须要有相应的驱动因素,驱动因素是否正确直接决定指标的准确性。比如目前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多得报酬,两者达到平衡才能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6 結语

总的来说,虽然平衡记分卡方法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企业中,但是它也仅仅是绩效评价方法中的一种,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企业。研究表明,平衡记分卡方法在以下情况可以适应于企业:企业管理层变动较大,或者说频繁更换管理者,业绩不理想;企业经营不善,想要再次创业;企业管理有漏洞,存在虚假业绩等问题;企业想要快速掌握市场动态,制定针对性方案;传统企业想要转型;企业组织战略想要更完善地实施;企业管理需要更加规范,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企业品牌性推广,实现长期发展;企业员工绩效不够完善;企业业绩想要得到突破。

[参考文献]

[1] 陈艳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家电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A集团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

[2] 李燕.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出版企业绩效评价体系[J].财务研究, 2015(05).

[3] 孙海涛,刘柳.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6(04).

[4] 肖婷,刘叔贞.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6(11).

[5] 王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06).

[6] 高利明.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4).

猜你喜欢

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战略绩效管理中的平衡计分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面预算管理浅析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