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后中日民间外交发展研究

2019-02-14张铁岩

时代人物 2019年17期
关键词:邦交中日关系两国

张铁岩

近年来,中日关系重回正常轨道,呈现积极发展势头。习近平主席非常重视中日关系,多次就中日关系作出重要论述。2019年6月,日本青年联合会在“熊猫杯”正文大奖赛中指出:“中国与日本”具有良好的地缘关系基础,是两个一衣带水的邻近国家,两国在历史上有着良好民间外交传统,青年一代是两国和平发展、友好发展的动力之源。在此之际,希望两国能够不断深化政治上的互信与交流,加大两国在民间文化上的互动频率,积极开展民间文化合作,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破冰”时期的中日民间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全面封锁刚刚成立的中国,国家的官方外交受到诸多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领导人将民间外交作为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以开拓新的外交阵地。比如一些国家刚开始不愿意承认新中国,从而使我们不能与其他国家政府无法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官方交往;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大量的强制性手段,希望中国能够接受台湾独立的现实,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我国政府始终将保护国家的完整,维护国家主权作为主线,坚决抵制各种扭曲事实,歪曲中国政治体系的不良言论,坚定不移的捍卫国家利益,但这也导致大量的官方外交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同时民间外交也不断试探对方意愿,在尽量确保双方正常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采用各种积极手段构建国家信誉体系,巩固国家形象。民间外交发展的用作体现于此。

中日建交的过程就充分体现了民间外交的作用。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日本政府对新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官方外交无法开展。我国人民与各组织积极发展对日民间外交,通过民间交流,表达对日方的善意,两国人民通过各种形式的民间外交活动,相互沟通了解,从而改变了对新中国的态度。1970年12月,由日本各党派和无党派国会议员组织的促进恢复日中邦交议员联盟和公明党发起的日中邦交正常化国民协议相继成立。次年日本各界友华人士又在日本发动了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国民会议。经过中日两国人民和各种友华组织的共同努力,促使日本不得不调整了对华政策,终于在1972年9月两国政府签订了“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间的不正常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笔者把这段时期称为“破冰”时期。

二、“蜜月”时期的中日民间外交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曾指出:中国与日本在1972年共同签订的《中日联合声明》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订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两国实现了正常的政治邦交,为双方在民间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上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日和平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日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有效缓解了两国在历史上的矛盾与冲突,为科技合作、政治合作、区域贸易往来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亚太地区的安全、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对整个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从两国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贸易与外交稳步提升,中日两国人民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沟通机制趋于成熟,民间的交流与日俱增,中国赴日留学旅行的民间交流活动持续增长。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组织剧增,随着国家与民间关系的发展,中日之间签订了各种协定和开展政府级、民间级各种会议和协议,如《中日科技协定》、《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等。据统计,在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中,人员往来方面,1995年达到140万人,是1990年的3倍。中日友好是人心所向,要创造更好的条件发展两国民间外交。

邓小平同志同时谈到了缔结这一个条约的深远意义。他说:中日两国对该条约的签署,意味着两个国家的残酷历史正式画上句号,并掀开了合作发展的新篇章,在政治交往上,为两国的互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民间社交往来上,为两国人民的民间文化交流与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整体上,为两国开展正式的经济贸易互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两国的经济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政治外交夯实了基础。同时,这对强化中日两国对霸权主义力量的抵抗能力,保障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

三、“冰冷”时期的中日民间外交

2001 年 4 月,小泉纯一郎当选为第 88 任日本首相。小泉在任期间,在对华外交上,采取政经分离的外交策略,使中日关系出现政冷经热的矛盾现象。2001年10月,小泉开展了自任职以来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在与我国领导人的会晤中,小泉对日本侵华战争罪行进行了反思,表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全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是日本在历史上犯下的严重罪行,代表全体日本民众向中国人民表示深深的歉意,希望两国能够展望未来,加强政治互信,广泛开展民间合作,全面推动中日两国邦交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 21 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虽然小泉在口头上承认了日本在历史上犯下的错误罪行,但在其执政期间数次参拜靖国神社,并通过更改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东海油气田所有权、鼓吹中国威胁论、与台湾建立政治联盟等错误行为,对中国人民的感情造成了极大伤害,从而使中日两国的邦交关系再次跌入低谷。菅直人在任职日本总理期间,虽然发生了中日渔船相撞实践,但基于菅直人对我国持有温和外交思想,在“中日友好”的主基调下,日本政府以积极的态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在2012年9月,野田佳彦任职日本首相,在无视中国政府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宣布了钓鱼岛国有化政策,者无意是对中国领土的再一次侵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践踏。野田佳彦的这一违背历史的错误举动,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为两国的政治关系开启了红灯。在安倍晋三担任日本首相之后,不仅没有采取缓和中日关系的外教策略,还不断借助钓鱼岛争端激发中国民愤,通过与中国周边国家的政治斡旋,妄图孤立中国,阻滞中国的繁荣发展,进而使中日关系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中日两国在这一时期的关系较为紧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国关系最冰冷时期。

四、“回暖”時期的中日民间外交

201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应日方邀请,在大阪与安倍晋山进行了会晤。在会晤期间,习近平指出:中日双方应正视历史,坚决恪守中日政治互信原则,将彼此视为经济、政治、外交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而并非是竞争对手,并通过不断深化双方的政治共识,为中日两国的民间经贸活动营造良好氛围,为双方深化政治领域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中日友好与中日和平的全面落实,为两国在新领域的合作提供契机。中国的大门始终对日本敞开,欢迎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与经济合作,欢迎日本企业在中国发展。同时,希望日本能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深化合作开辟新的道路。中日两国政府要将深化两国的青少年文化交流、思想交流,作为促进两国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中日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在世界经贸活动上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各国建立了长期的经济战略合作关系,各个行业产业逐步延伸至国际经贸领域,使中国的经济贸易活动与全球经济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但从政治外交现状上看,我国的官方外交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国际利益网络的发展要求。同时,在国际上各种涉及我国公民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的问题增多,外交部出面反而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得不到尽快解决,

国之近在于民之亲。”民间外交有助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为国家间关系奠定基础。两国国际关系的好坏,不仅仅是政府之间的关系,而更在于民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于民心的相近。目前国际关系正向全球主义国际关系进化,它所要求和推动的,是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张历历:《新中国和日本关系史(1949—201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年

[2] 陈昊苏·张胜军:《民间外交与大国崛起》,北京,凤凰出版社,2011 年

[3] 裴华:《中日外交风雨中的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

[4] 谢晶:21世纪初中日民间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邦交中日关系两国
春秋时期晋国邦交研究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大陆整顿旅游危及台湾“邦交”?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颜惠庆与中苏邦交恢复
“两国”演义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哥斯达黎加宣布与古巴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