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最宝贵的财富
2019-02-14李永忠
李永忠
40年改革开放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有人着眼于经济,认为是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体量;有人着眼于政治,认为是各级组织培养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有人着眼于社会,认为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不舍昼夜的流动人口……而我认为,分析最宝贵的财富,离不开创造最宝贵财富的人——民营企业家!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并概括了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五大贡献”:一是在税赋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二是在产值上,贡献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三是在创新上,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四是在就业上,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五是在数量上,贡献了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实实在在、硕果累累的数据,让所有人明白,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早已不是当初的“异军突起”“有益补充”,也不是其后的“半壁江山”“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我们自己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潰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40年前,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仅有的几个凭票供应粮食的国家。1978年中国GDP在世界排名第9名,当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人均GDP为381元,外汇储备是1.67亿美元。到2010年我国超越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改革开放40年间,主要是靠民营经济,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生存法则。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2012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党代会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提法变化,可以看到,民营经济既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实践产物,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
40年的改革开放,民营经济“从小到大”,靠的是适者生存;“从弱到强”,靠的是优胜劣汰;而“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则是物竞天择。2700万家民营企业的创始人,无论是走势顺利的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华为任正非,还是因冤案入狱的物美张文中,几乎没有一个民营企业家是由县委、市委、省委组织部和中央组织部培养、考察、选拔、任命的。他们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优胜劣汰、脱颖而出的,是市场经济用脚投票,把他们选出来的!这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生自灭、自我提拔、优胜劣汰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见证者、实践者和直接受益者!
其实,当我们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时,大概只想到对“死的资源”——物的配置。可能压根儿都未想到,在所有资源中,人才是第一资源——活的资源!真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发”,仍然实行计划用人的央企国企领导人,即便条件再好,也很难出世界级的企业领袖,甚至还容易滋生出搞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的严重腐败分子;而“无心插柳柳成荫”,由市场海洋决定其沉浮优劣、生死命运的民营企业家,却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己人、主力军,并当之无愧地成为这40年改革开放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民营企业家照样有好有坏,参差不齐。但只要坚持市场对其配置上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加之国家的宏观调控,就能有效地保证其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优胜劣汰,继续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责编/周素丽 美编/于珊